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8月15日 星期一

海汇百川 再越雄关

——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建设纪实

■中国城市报记者 孟航/图文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8月15日   第 08 版)

  张明富在向记者讲述自己不寻常的创业经历。

  遵义劳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种苗培育基地。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

  编者按

  八十年前,毛泽东在娄山关大捷之后挥笔写下了这首词,纪念这场在遵义会议之后的第一场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的最具历史性意义的战略转折。

  八十年后,娄山关依旧苍茫如幕,只是退却了关山漫漫,长路艰险,多了一份时光流逝之后的厚重积淀。

  飞机上俯瞰遵义,整座城市镶嵌在绿色波涛之中,曾经代表贫穷落后的深山老林,如今成为了贵州后发赶超的绝对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贵州更为理解其中深意。

  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是贵州后发赶超中的佼佼者。1992年,作为贵州省首批成立的3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的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并于2010年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遵义国开区);2004年,汇川区在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上成立,24年间,开发区与汇川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运行机制,汇川干部的工作内容更为复杂,工作要求也相对更高。

  汇川有两张名片颇具特色:一张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娄山关,是长征首次大捷——娄山关大捷的所在地;另一张是贵州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具有700余年风雨苍黄的海龙屯不仅是亚洲保存最好的古军事城堡,也是中国土司文化的活物见证。秉承红色长征精神的信仰与古色土司文化的智慧结晶,遵义国开区(汇川区)的一举一动受到全省乃至全国上下的密切关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汇川厚积薄发,再越雄关。

  产业雄厚快跑加速

  2015年,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全省“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

  作为成渝经济圈和黔中经济圈的交汇点,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成效显著,在跑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度”中,全区主体经济指标排名全省经济强县第12位;每万人拥有各类人才比例位列遵义市第1、全省第6;科技进步贡献率位列全省第7、全市第1;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全省第1。

  实力雄厚方能引凤来栖。目前,遵义国开区以大数据电子信息、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有11家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入驻,新引进了贵州富泰通讯、博仕皓智能机器人、创一唯手机等40个电子信息智能终端产业项目。其中以研发、制造、销售手机智能终端为主要业务的贵州富泰通讯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2个月时间,让人不由得感叹汇川效率惊人之快。

  如今,遵义国开区近千亿产值规模的工业基础已经集聚,“一园五区五板块”的工业格局已然形成、有106家规模以上企业欣然落户于高坪工业园、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外高桥工业园等五大工业园区。

  2016年上半年,遵义国开区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50.23亿元。先后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等9个国家级称号。五大工业园区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工业总产值可突破800亿元,可新增5万个就业岗位,让全区1.2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美丽乡村破茧成蝶

  汇川区新农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崛起和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一大批红色旅游、休闲避暑旅游、 乡村休闲旅游、 果旅一体化观光旅游示范点应运而生,美丽乡村成为城市人观光休闲、寻找乡愁的地方,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兴增长点,成为实施精准扶贫大战略的有效平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成现实。

  云端架高路,山地变“平原”。通路了,多少年阻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转而变成贵州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优势。宽敞整洁的马路将汇川的各区县、乡镇、村庄点点相连。马路两侧的房屋外形整齐统一,充分体现了“黔北民居”的民俗特色——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转角楼、雕花窗、白粉墙,与周围青山绿水相融,相得益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显著成效。

  汇川区泗渡镇东北方向的松杉村,一条十里樱花大道穿村而过,沿樱花大道走进青林后园,一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精品点映入眼帘。这一精品项目由青林和后园两个村民组组成,有106户384人,该村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和土司文化。便利的交通,秀美的风景和凉爽的气候,使青林后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更加明显,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游玩,以发展乡村旅游增收致富成为村民的首选。

  为促进村民就业创业,松杉村两委引进外商在八十步停车场新建拥有45个门面的旅客接待点,优先考虑本村村民租用门面经营。同时,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和厨师培训班,对青林和后园两组村民免费培训,让村民学得一技之长,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眼下,青林后园已开办8家乡村旅馆,有100余张床位,可接纳游客200余人。

  扎根农村引凤还巢

  在汇川做农民是幸福的。

  这种幸福不仅仅体现在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更体现在农民自我价值实现的最大化。这种价值体现在心系家国的大坎村农民张明富生产的每一瓶罐头中,体现在致力于让当地人吃上新鲜水果的卢光勋所结出每一颗果实中,体现在毅然返乡创业的农学博士黄忠敏所带动的每一位当地的农村妇女身上。

  汇川的农民不仅是农民,更是激发地区经济潜能的强劲动力。

  为此,汇川区创新发展思路,为农民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伴随着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以迸发之势迅猛发展,截至到2015年,汇川区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51300万元,惠及农村贫困人口 3.2万人。据统计,乡村旅游的发展使群众人均纯收入从实施前的3500元提高到2011年的7800元,比发展该产业前增长16%。“城市后花园”里的群众切切实实从乡村旅游产业中得到了实惠。

  除此之外,今年7月,阿里巴巴与汇川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覆盖“区、镇、村”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网络平台,通过搭建区县-乡镇-农村各级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突破信息和物流的瓶颈,解决农村买难、卖难的问题,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

  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在外漂泊的贵州农民工看到更多机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汇川新模式”让寂静的村落重新热闹了起来。

  如火如荼的大数据智能终端制造业,为农民工返乡提供就业新岗位;“互联网+”重新架构起了汇川农业与外地市场的模拟之桥;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盘活存量资源,孵化创业种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汇川已搭好舞台,如何导演,农民兄弟自己说了算。

汇川刮起返乡创业风
海汇百川 再越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