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7月25日 星期一

长沙善卷书院旁的“忏悔堂”

■中国城市报 陈敏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7月25日   第 25 版)

  长沙市东风路的湖南烈士公园里,麓德山顶有一家大大的“忏悔堂平时来忏悔的人络绎不绝。

  前不久,这里还开展了一场规模浩大的“集体忏悔”活动。

  来访者络绎不绝

  开设这家忏悔堂的人叫黄守愚,38岁,青年学者。十年前,他抛出“中国人是猪的传人,不是龙的传人”观点,震撼网民,编纂有《儒学新编》一书。

  此时,他站在忏悔堂里,对着正中间的孔子像站定,拿着长长的书卷,上面是他亲自编写的忏悔词。

  “忏悔自新,人人皆善人。忏悔光明,自新得救。发心一悔忏,长夜又复旦。忏悔能除一切苦,自新可得一切福……”

  忏悔堂的旁边,是古香古色的“善卷书院”。黄守愚称,忏悔堂于善卷书院,就仿佛自卑亭于岳麓书院。

  黄守愚笑容满面地讲述,忏悔堂自去年10月份修建之后,非常有成效。“忏悔堂”出名了,来访者络绎不绝,并且面对着圣殿之内的孔子像虔诚膜拜或者是看圣书,喝茶水,在忏悔堂内通过自身的忏悔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忏悔堂”出现真正是为内心充满矛盾的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憩场所。

  说到忏悔,很容易让人想起宗教文化。黄守愚说他们推行的这个忏悔和宗教没有什么关系,或者说,在中国传统里,忏悔文化一直存在。

  古代的商汤就曾说,“万方有罪,在余一人”;《道德经》里面阐述了圣人、天子的忏悔意识;宋代出现了忏悔日记;李颙编写了《悔过自新书》;曾国藩从32岁开始忏悔。

  助人自新安宁

  “为什么要开一家忏悔堂?”

  黄守愚认为忏悔分观念纠错和行为改正两方面。但无论是哪种,他都强调忏悔要发自内心。

  为了聚集那些有心忏悔的人,前不久,他发出公告,建议人们将忏悔变成生活习惯,以追求内心的安宁。

  曾有寺庙推出修行体验,黄守愚觉得他办的忏悔堂,与此不一样的。因为寺庙有宗教性,而忏悔堂则是一种修炼,聆听,忧乐天下。

  现在长沙的忏悔堂有17家分堂,名字有“日新堂”“思过堂”等,都是公益管理。之前,有一个四川人想开分堂,黄守愚拒绝了,他觉得应先做好主堂。

  传承传统文化

  麓德山上树木繁茂,大雨打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音。

  在林子深处,有一家书院,距离忏悔堂10多米,叫善卷书院,里面坐着几个人,喝茶,聊天,徒增一份隐逸之情。

  善卷书院是个聚会场所,主推中国式聚会。他们认为西方的聚会太闹,中国式聚会在慢慢消失。中国人聚会,本应该论诗品茶,修身养性。

  忏悔堂和善卷书院,都是为了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修建。右边的走廊上放着一张书案,上面摆着一本《儒学新编》,是黄守愚编纂的。后面的墙上放着一把油纸伞,厚重的纸香味传来。

  黄守愚认为原则上每个人都应该忏悔,忏悔能让人知新,变善。

  “你现在建了忏悔堂,聚集一群人忏悔,会担心来自现实世界和网络上的攻击吗?”

  黄守愚不急不躁,“我会保持沉默,不去过多辩论。”他认为自己只是思维方式和大众不一样,并不是在炒作。

  他早在五年前就想开忏悔堂了,就算忏悔堂不被人看好,他也会寻求帮助,继续开下去。他对忏悔堂也没有什么要求,“若能帮助一个人,过好生活,也够了。”

  现在的他,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他同样认为,如果提升道德修养,社会会更好,而且他的爱国情怀会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身为中国人,断了文化信仰,就仿佛没有家的感觉。”

  他坚持认为,只要自己是正义的、于人无害,便可义无反顾去做。正如曾子所说:“虽千万人,吾往矣!”

岳麓书院育千年湖湘文脉
长沙善卷书院旁的“忏悔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