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

保护传统村落看义乌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兴旺 通讯员 蒋守洋 毛旭倩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6月27日   第 32 版)

  6月21-24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培训班在义乌市举行。义乌的佛堂镇拥有众多传统村落。6月22日,各与会人员赴佛堂古镇调研。

  形成美丽乡村风景线 

  佛堂老街位于佛堂镇老市基村,区域面积16.1公顷,有着千年的悠久历史,总长2000余米,由“直街、商会街、盐埠头横街、浮桥头横街”等组成,直街从南向北分为上街、中街和下街三段。佛堂老街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店铺300余间,约有1.5万原住民居住其中。老街的建筑大多为明清、民初时期所建,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价值,以老街为核心的佛堂古镇2007年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走在佛堂老街,但见店面林立,木雕“牛腿”工艺精湛,栩栩如生。“美人靠”栏栅洋洋纚纚,“木排门”店面与老街建筑浑然一体,人行道清一色的清石板、街心石板块块相连,宛若卧龙镶嵌在鹅卵石铺就的石子拼花路面上,别具一格。学员们先后走进新华剧院、徐侨文化馆、佛堂吴宅、红糖文化馆等建筑,感受古建筑、非遗文化和义乌本土传统民俗文化。

  除了佛堂镇,近年来,赤岸镇西南方位的雅端村村内保留较好、规模较大被称为“七栋五堂”的古建筑格局,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风貌民居和古代村落鲜明特征,让这个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赤岸西海精品旅游区绵延6公里的骑车道也从雅端村旁而过,串联起一路上的9个村庄,形成独特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古建筑是雅端的一种资源优势,也是这里祖祖辈辈生活过的痕迹和古人留下的瑰宝。从2008年开始,雅端村投资2000余万元对古建筑进行修复。如今保存修缮尚好的就有“容安堂”“遗安堂”“叙伦堂”等8处。据村里老人介绍,容安堂由其祖先陈继寿在清嘉庆庚申年(1800年)修筑完工,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今时今日,走进容安堂,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

  随着赤岸西海旅游精品区的逐渐成熟,雅端村也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游人,参观古建筑之余,在乡间体会一番诗情画意,旅游的发展为古村落的保护开发注入了动力。雅端村村委会主任陈荣福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正在进行古村落保护区块建设,在涵盖雅端村“七栋五堂”格局的近5000平方米地块内,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铺设仿古的石子路,在保护区块内,还将设置义乌首个民俗博物馆,“博物馆筹备已经进入收官阶段,预计一个月后能开放。”

  寻求更深的文化自信 

  义乌市农办资料显示,2013年开始,义乌市有11个村被纳入保护项目建设,其中列入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2个、一般村9个。截至目前,除今年列入第四批重点村的城西街道石明堂村外,前三批10个申报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村均已开展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累计已投入8000多万元。

  近年来,义乌市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利用”原则,以11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突出建筑保护,再现村落传统风貌。义乌通过制定系列政策,完善政府投入机制;适度产业开发,发展乡村游新业态;注重村庄活化,促进精神文化传承;挖掘各村宗族文化,延续民俗风情礼仪;强化生态治理,恢复山水田园风光等系列措施,保护和传承了一批优秀的历史文化实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义乌市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若干意见》《义乌市古建筑保护实施办法》等政策,编制了《义乌市紫线规划》,明确规定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不得对古建筑造成损害。

  到访过义乌多次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研究员查群认为,义乌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走在了前列。义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原始的经济基础积累,对本地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查群认为,在佛堂老街的保护过程中,义乌非常可贵地保留了原始的生活形态和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同时,她对义乌在传统村落保护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与寻求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感到十分欣喜。

保护传统村落看义乌
后余村有个“ 四点半课堂”
无标题
来自乌克兰的音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