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

家庭医生进门 需跨哪些“槛”?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迪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6月27日   第 15 版)

  如今,作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正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日前印发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今年将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

  然而,由于制度不完善及全科医生的短缺,很多家庭医生项目都陷入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境地。据报道,一些城市的家庭医生签约率也逐年下降。家庭医生还要跨过多少槛,才能进家门?

  北上广深积极开展“家医”服务

  什么是家庭医生?在200多年前的英国,家庭医生被称为全科医生。20世纪60年代的北美,家庭医生的职能被确定下来,主要提供预防保健、重点管理的一体化、连续性服务,目前世界上大约有50个国家和地区有这样的家庭医生。近些年,“家庭医生”的概念也在中国各大城市遍地开花,成为基层医疗中重要的“一环”。

  上海是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医生制度改革的地区,北京市2010年推出“家庭医生式服务”, 早在三年前,广东也已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

  2015年,北京出台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新政,市民一旦签约“家庭医生”,可直接找签约医生预约就诊。就医时也将被“分配”到签约医生处。届时,患者可享受从预约到诊疗的全程“一对一”服务。

  去年6月,上海也启动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建立了家庭医生制度。居民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可以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让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截至去年底,上海2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推行家庭医生制,覆盖全市94%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总共有3816名家庭医生,签约常住居民936万人,占服务人口的42%。

  广东省目前家庭医生试点县(市、区)超过70个。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每万人口有全科医生1.41人。今年5月,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推出一项便民服务——“家庭医生地图”上线。居民只要打开APP,就可在地图中看到附近星级家庭医生的所在位置。目前,地图上已有7700名星级家庭医生分布在全省各个地区,为居民寻找并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深圳市卫计委也声称,今年深圳将全面推进家庭医生服务,到2017年,深圳户籍人口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到50%以上,老年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服务签约率超过70%。目前,全市613家社康中心中,已有581家社康中心、2304名家庭医生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累计签约64.4万户家庭、189.2万名居民,其中老年人、慢性病和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0%以上。

  提高薪资待遇 留住全科医生

  《意见》指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原则上应当采取团队服务形式,主要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师(含助理公卫医师)等组成,并有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

  然而,据了解,一些地区连基本的人员团队都配备不齐,尤其是全科医生,十分短缺。

  中华医学会会长陈竺曾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每万名城乡居民配备2到3名全科医生,最好达到每万名城乡居民有5名全科医生,一个全科医生能够管2000个居民。”

  按照陈竺会长设定的目标,可以计算出,到2020年,中国全科医生的数量应达到35万人;再参考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中国目前全科医生数量约为17万人。这意味着,我国全科医生缺口达到18万,未来五年内我国必须每年增长3.6万全科医生。

  “家庭医生在推进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还是人才短缺。”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副院长林锦春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集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我们在全国招考了30名全科医生,目前到岗27名。集团内部还组织了专科医生转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以及鼓励专家下社区,每天给予补贴300—500元不等。现在已经达到签约的每万人配备2.4个全科医生,目标是今年年底达到每万人3.0个全科医生。”

  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共有18.9万,占医生总数比例仅为6.6%,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30%。

  全科医生为何如此短缺?长久“低迷”的薪资待遇或是关键。公开报道显示,北京三级医院医生平均年工资为14万元左右,而社区医生却只有7万元。

  “在我们这里,顶端的全科医生的年薪基本不低于30万,现在已经可以保证全科医生不低于罗湖区人民医院同等级别专科医生的绩效水平。将来如果做得好,甚至可以高于专科医生的工资待遇。”林锦春对记者表示,“提高工资待遇,才能留住人才。”

  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曾表示,让医生留在基层,并不只是涨工资那么简单。社区医生的专业技术发展空间、社会地位等都要提高。

  信息化水平低、付费标准惹争议

  据记者了解,除了待遇跟不上,全科医生的工作还异常繁重,部分是由于现在的信息化水平跟不上。林锦春也指出,信息化建设的确比较落后,不能很好地对签约患者进行分类统筹管理。

  据介绍,由于每一位的签约患者都要建一份健康档案,要与基本公共卫生医疗系统打通,加上预约系统,这就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但目前医院并没有能力建立这样一个系统。

  而业内人士指出,家庭医生服务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其他问题,例如没有一套完整的价格体系——医疗保险未将“家医”提供的健康管理和咨询服务纳入付费范围,其上门服务范围和收费具体标准也难以衡量。

  这两年,关于家庭医生的收费呼声甚高,江浙一带也有城市率先启动了收费政策。如宁波签约服务暂定每人150元/年。据了解,此前广东有10多个市与医保、物价等部门,协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的问题,但由于缺乏指导,并无实质性突破。

  此次《意见》提出,要健全签约服务收付费机制,合理确定签约服务费。《意见》明确,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约定的签约服务,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分担。但专家指出,民众分担的具体比例是多少,是否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还需要有明确的说法。

  此外,家庭医生在居民家中发生的诊疗行为是否规范,出了医疗事故责任如何界定,是否涉嫌违法从医等,这一道道槛还需要一步步跨。

家庭医生进门 需跨哪些“槛”?
强化队伍、规范执法,树立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