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6月20日 星期一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宜居北京建设成效稳步提升

■中国城市报记者 康克佳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6月20日   第 19 版)

  6月14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文忠研究员为首的宜居城市研究小组在京正式发布其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以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案例城市为对象,通过对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环境健康性6项要素对中国城市宜居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考核,讨论了居民幸福感和宜居北京建设等热点话题,指出了未来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方向。

  多维度评估城市宜居 

  《报告》表明,不同年龄、学历、户籍状况、家庭月收入等属性的居民对城市宜居性评价结果明显不同。其中,20-29岁、40-49岁、本地户口、高学历、家庭收入5000元以下和2万元以上等社会群体的城市宜居性评价较低。也就是说,中等收入群体的满意度要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

  张文忠在介绍此次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时透露,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强调和谐宜居城市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社会阶层人群对宜居城市建设的需求特征。故城市居民的主观宜居满意度可作为审视各城市和谐宜居城市建设效果的重要评判标准。

  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在发布会上指出,在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中,国家顶层设计高度重视宜居城市的建设,这为宜居城市研究提出了新方向、新课题和新内容。《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作为首部基于全国尺度的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发布恰逢其时,高度契合国家的发展导向;无论是六大维度的评价指标的构建,还是抽样城市调查的设计,都是科学而严谨的;报告所提出的宜居城市的建设导向也是非常审慎的,值得相关决策部门参考和借鉴。

  安全、健康、交通成建设短板 

  此次《报告》显示,中国城市的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高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等都把建设和谐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的原因。

  据《报告》结果,城市安全、环境健康、交通便捷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城市宜居性建设的三大短板。其中,环境健康性作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强调城市居民应免遭水、土、气、声等方面的环境健康危害,其中雾霾成为居民最为关注、最不满意的因素。此次报告首次通过大量的居民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得出40个调查城市的环境健康性整体评价得分较低,仅为58.32分,距离居民的期望仍有差距,其中北京市的环境健康性也呈现下降趋势,评价得分降低了1%。

  城市宜居不止雾霾说了算 

  虽然在雾霾的治理与防范方面仍存弊端,但在其他方面,宜居北京客观建设成效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05-2014年期间北京城市安全改善最为明显,得分由19增加到48.73分。

  除此之外,北京市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也在逐步完善。与2005年对比,2014年北京市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人均占有量整体增势明显,千人医院数则由2005年3.37降低为2014年的3.12个,降幅相对较小。两项评价指标的有所降低,主要由于全市常住人口增速过快导致的服务设施供需差异,应重点加强小学师资力量建设。

  在自然环境建设方面,北京市在2005-2014年期间,整体改善明显,评价得分由2005年的15分提高至2014年的19.67分,提高了31.1%。

  整体来看,同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北京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具有相对优势,但仍需要加强城市绿色空间的公正建设,减少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不均,使城市常住居民能够共享美丽的公园绿地空间。

  强化公共服务是宜居的标准 

  北京市的社会人文环境要素得分由2005年的12分增加至2014年的19.60分,增长比例达到63.3%。社会人文环境建设能够取得积极成效得益于良好的社会保障,截止到2014年,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和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392.6、1431.3和1057.1万人。但是,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有所扩大,由2005年的2.40增加到2014年的2.46。鉴于较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会影响到社会和谐建设,因此《报告》建议,应该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05-2014年期间,北京市交通环境建设持续改善,评价得分从2005年的基准值16增加至2014年的25.85,净提高了61.6%。其中,万人公共汽车标台数和万人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数增势明显,分别由2005年的17.64台、0.074公里增加至24.84台、0.245公里,表明北京宜居城市建设在公共交通领域大有改善。2014年,北京市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和万人出租车拥有量分别降低到4.65平方米、31.40人。

  随着滴滴、快的、优步等网络约车软件推广,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出租车的人均占有率降低带来的出行不便,对此,《报告》建议,未来应重点加强城市道路建设,优先采取增加道路长度方式去完善路网结构,应避免单纯的通过加宽马路等形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宜居北京建设成效稳步提升
“五星级”优质乳助力实现中国奶业整体振兴
绿色环保型婴幼儿食品生产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