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6月06日 星期一

怎样才算是好父亲

■周湘华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6月06日   第 25 版)

  但凡被岁月褒奖的湖湘历史名人,似乎都在“一根筋”地坚守自己的精神信仰的同时,亦懂得彪悍的人生也需要超越性“灵泛”——即在诸多关键的人生选择上,敢于超越万千凡夫俗子标准下的“正确性”,将一种跨越世俗功利的、庸众眼里不务实的“错误”选项,作为自己最终的价值追求。

  试问,假如你的孩子天资慧敏,成绩优良,可突然有一天他回家告诉你,本宝宝不开心了,宝宝再也不想参加高考了,面对如此棘手的“噩耗”,作为爸爸的你——“愤怒而颤抖的巴掌”会去哪儿?

  我的老乡,一等毅勇侯,晚清重臣曾国藩,也曾面临 “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时刻。作为湖南曾家历史上第一个考中进士的他,凭借洁身自好、终身苦读的德、智、力之和,十年七迁,连升十级,三十七岁即任礼部侍郎,官居二品。当时的科举彻底改变了这个湖湘弟子的人生与命运。故此,他在致澄、沅两位弟弟的家书中写道:“纪瑞侄得取县案首,喜慰无已!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仪之旗帜也。”在他的观念里,考科举当秀才已上升到了“世家招牌”与“礼仪旗帜”的第一高度。But,他的大儿子曾纪泽却说了:参加乡试惨遭落榜,打死我也不去复读,从此我要对科举说拜拜,你喜欢是你的事,跟我没半毛钱关系。我就是不想参加科举考试了,爱咋地咋地!

  偶滴神呐,作为父亲,亲生的,他亦会恼火到想掐死宝宝万遍亦不解恨的地步有木有?当时的晚清,大多数家庭教育孩子的正确性选项仍旧是科举取士、求学入官;大多数人的成功路径依旧是通过科举制度而越出芸芸众生。童话都是骗人的对吧?但童话故事中超越功利性的价值追求,却通常会在湖湘伟人的现实生活中再现。总之,我们这位伟大的父亲hold住了自己的情绪与挫败感,“灵泛”地拿出了与先前务实入世迥异的另一种浪漫主义家长风格来:我的乖乖,真不想参加科举了?

  冇得(没有)兴趣。

  嗯,读书确是为了明理,而不是参加科举考试。那你对么子(什么)有兴趣呢?

  我喜欢社会学、语言学那些西方的东西。

  好。既然你有志于此,那就不参加科举考试了。以后咱们就请老师教你那些你最感兴趣的东西。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

  想要点赞的且慢,对好父亲曾国藩同志的考验还在后头。

  “坏榜样”的力量亦是无穷的。曾国藩的二儿子曾纪鸿,当时也就十几岁,正处于喜欢通过选择来找寻自己、定义自己的年龄,既然哥哥可以放弃科举,那我也不想考了噢。

  大半辈子都活在科举荣耀中的曾国藩,突然面对两个梗着脖子想把大众世界的正确性法则——科举制度抛出地球引力的“逆子”,料想他的内心一定是360度都炸成烟花了,想一巴掌把两个孩子呼到大草原上喂牛羊的冲动都有了。但是,神一样存在的曾国藩,既懂得鬼谷子的“天下时势”之说,即深谙把握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从而因时用势弄潮;更懂得“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能生长个人欢乐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科举虽是当下最开放的选才制度,但以试为选的封闭路径带来的知识的机械、狭隘、保守、陈旧亦是显而易见的。“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自然懂得,能打通极度困难的,唯有超越性“灵泛”!既然孩子拒绝前往万千庸众眼中的正确路径,那就放手并全力支持他踏上那条世俗眼中的“错误性”小路吧。

  你又喜欢么子(什么)呢?

  我喜欢数学、物理。

  好,准了。那你也别参加科举了。学你想学的。

  不动声色间,曾国藩又以自己的超越性“灵泛”为二儿子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光明之窗。多年之后,大儿子曾纪泽成为清代著名外交家,为中国从沙俄手中夺回伊犁等被侵占的领土立下汗马功劳。二儿子曾纪鸿则以《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等数学专著立世,为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

  怎样才算是好的父亲?如果他懂得尊重孩子对宇宙万物那种超越世俗与功利性的好奇与热爱;如果他对孩子的教育与引导能以超越性“灵泛”为法则。那么,就应该算是吧。

曾国藩:湘人的精神图腾
怎样才算是好父亲
无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