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5月30日 星期一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陈柳钦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5月30日   第 20 版)

  “文化自觉”概念源于民国时期的晏阳初,对“文化自觉”的系统阐述却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费孝通先生认为,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使“地球愈来愈小”。处在这样一个国际环境下,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将会不断地接触交流,互相碰撞、融合。正因为如此,我们尤其要提倡“文化自觉”,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文化,认识其他的文化。也就是处理与异域文化相接处的人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促进世界和平。费孝通“文化自觉”定义的实质是自知、自主,即一是“自知之明”,一是“自主地位”。这是文化自觉所必备的两个相互关联、互为依存的要素。没有“自知之明”,容易滋生文化的自卑、自戕乃至文化虚无主义,而对本国或本民族的文化的自卑、自戕乃至文化虚无主义,必然无法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无法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自主地位。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理论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当下文化觉醒、蜕变的前瞻性指导。“文化自觉论”既是费孝通先生学术思想的结晶,又是他文化情怀的表露。费孝通先生在阐释“文化自觉”时提到,“要切实做到把中国文化里的好东西提炼出来,应用到现实中间去”“把我们文化中的好东西变成世界性的东西,任务很重”。文化自觉是一种深刻的文化思考,是一种广阔的文化境界,是一种执著的文化追求。文化自觉是一种对待人类文明的姿态,包含知性、理智、宽容、反思等诸多意蕴,是在全球文化交往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自主、自知、自信与自觉的主体意识。

  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文化自觉首先是一种觉醒,文化具备物质与意识的“双重属性”,只有文化产业改革到位、文化事业投入到位,才能为文化创新力培育动力源。可以说,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确立“文化自觉”意识是关键。文化自觉也是一种理性,文化具备推动和主导的“双重角色”,只有借智借力、错位竞争,才能使文化发展力实现突破、跨越。文化自觉是一种觉悟,是在对自身文化自知的基础上求得自明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进行正确、自主的文化选择、传播与创新。上善若水,泽被万物。当文化自觉也像水一般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定会变成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从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境地。文化自觉还是一种责任,文化具备传承和弘扬的“双重功能”,只有保护继承、丰富内涵,才能使文化凝聚力持续、延伸。

  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当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从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的迷梦中惊醒时, 又跌入民族自卑、文化落后的泥淖难以自拔,以至有的学者在爱国、振兴、拯救的愿望下, 曾急切地提出“丢弃汉字”“抛弃传统文化”等民族虚无主义之路。不少知识分子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失去自信,主张学习西方就必须全盘照搬,文化发展上也是如此。直至今天,仍有一些人持这种观点。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

  当代中国人寻求解决人与社会发展问题,不仅要追求社会发展的经济指标和物质文明的创造,更须自觉尊重中国人以家庭为重心的伦理文化传统,发挥“和合”的人文精神,关注人生命本性的完善。因而,真正实现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创造性转化,根本还在于人,在于秉承儒家文化传统底蕴的中国人自己,在于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国道路的新设计师习近平总书记站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在继承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的基础上,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对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论断、新思想、新观点。这些创新成果是我国文化建设迈入新常态的重要指南。习近平同志的文化建设观可以用“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来概括。文化自觉,就是指其对中华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自知之明,以及对于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就是其在对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中,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毫无疑问,“文化自信”必须以“文化自觉”作为基础和前提,没有这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有可能表现得盲目和简单。如果说文化自觉是一种意识、责任,那么文化自信就是一种信念、信心。

  70多年前,鲁迅撰文发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这个问题依然盘桓在我们的心头。要树立文化自信,必须依靠一定的文化张力。这种张力就是靠弘扬主流文化、传承先进文化激发出来的。“中国梦”的理论深化需要置身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视野中。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要成为文化强国,首先要加深全体人民对自己文化的喜爱,自己首先就要有自信,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对真善美的追求,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服务。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一定要通过学习树立对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树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中华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前人的责任,对后人的责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作者系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北京的城市文化发展正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