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5月30日 星期一

立交桥下的空间被谁占了?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图文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5月30日   第 11 版)

  图为国贸桥下停车场

  图为四惠立交桥下闲置空间

  图为大望桥下的杂乱空间

  图为立交桥下稀疏的绿化带

  编者按

  立交桥的出现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已经提出了“人车立体交通分流”的设想。而在现代都市,立交桥作为一个城市发达程度的“代言人”之一,不可避免的改变了所在区域原有的城市空间形态,也对周围城市空间和景观环境有着较强的影响作用。但是,目前人民多聚焦在立交桥的交通功能,而忽视了桥下空间的使用。如何使桥下空间在合理规划利用的同时,还能更好的展现城市特征?这是城市管理者、规划者甚至是普通民众的关注焦点。本期记者实地走访北京市多处立交桥,调查了立交桥下场地的规划情况并对如何合理利用城市剩余空间,寻找对策。

  5月25日,记者巡城发现,在北京市朝阳、海淀等中心城区里,立交桥下空间利用形式较为单一,多被利用作停车场,辅以少量绿化。除此之外,闲置的空间也占了很大比例,普遍环境卫生不佳。

  空间利用显“消极”

  在朝阳区大望桥下,记者看到,许多城市出行工具停靠在围有栅栏的区域内,虽按自行车、机动车分类放置,但整体视觉感上还略显杂乱。而在大桥下出口处记者发现一私人配锁修车摊位,前来修车的人和停放的车辆占据了出口处大量空间。

  “我们在这儿又不是一两天了。”摊位经营者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并没有相关负责人前来协调要求搬迁。

  随后,记者来到四惠大桥下,两层空间中,底层被用作道路通行功能,二层空间被栅栏围住,并且大面积闲置。在大桥墩柱上,一张写有“四惠桥下场地出租”的纸张引起了记者注意。记者致电纸张上的电话后得知,对方为北京市某停车管理公司,他们只负责将空地出租作为停车场使用。

  随后,记者又致电北京市朝阳区市容市政管理委员会,向对方反映大桥下空间环境卫生较差等问题。该委员会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都是规划好了才建设的,至于生活垃圾问题得找环卫工人,目前他们只负责停车场、马路边临时占道停车、冬季供暖、道路破损等业务。”

  而记者从北京市政设施管理处得知,高架桥下空间的使用和管理问题一直比较混乱,牵涉多个部门。面对违规摊点,市政部门只负责高架桥下空间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因没有执法权,只能进行口头交涉,但效果甚微。

  据记者了解,在规划建设红线内,地块一旦办理了土地征用手续,一般不再用于其他用途。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杜立群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道路红线内的属于交通设施用地,原则上都是划拨给交通部门的,但大多数立交桥下的空间利用仍处于消极状态。在他看来,之所以“消极”是由于产权主体和使用主体的关系不明确。

  “由于缺乏明确的产权主体,道路的主体只解决道路的问题,而未考虑到民众生活的需要。部分立交桥桥下空间被设计规划成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但由于大部分立交桥两侧都是快速车行路,使公共空间缺乏可达性,这种情况下,城市被立交桥‘割裂’,这使得城市是片段而非连续的。”杜立群说。

  精细化规划转“积极”

  近日,一张名为“江城最美停车场”的图片流传于网络。在图片中,车辆整齐的停靠在大桥下的绿树花丛间。据了解,这是位于武汉市二七长江大桥青山桥头下的生态停车场,除景观作用外,生态停车场应用透气、透水性铺装材料铺设地面,间隔栽植乔木等,形成绿荫覆盖,“海绵型”功能。

  武汉生态停车场并非无独有偶,记者查阅资料后了解到,目前多个城市已出台或正在编制“中心城区桥下空间利用规划”。在《嘉兴市区桥下空间利用规划》提到,根据各桥梁的实际情况,将桥下空间的利用方式分为绿化类、城市管理类、休闲消遣类和停车场四种。而宁波市也提出桥下空间可以进行绿化、停放车辆、设置公共自行车网点和临时桥涵管理用房等公益性利用。

  针对如何高效利用立交桥下空间的问题,清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于涛方建议,在一开始规划时,就要有技术上的考虑和部门上的协调。他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的采访中指出,首先,要服从交通基本功能得到发挥。要利用空间,不能对交通产生新的干扰和压力;第二,作为公共使用空间,要尽可能进行绿化,平衡比较单调的道路桥梁色彩;第三,要从人的需求的角度进行安排。考虑空间利用的安全性、舒适性、娱乐性质等。

  “交通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关系比较微妙,城市空间引导交通流,诱发新的交通压力,增强交通空间,不一定就能缓解交通压力,涉及到交通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兼容。要以人为本;从城市的发展阶段和目标的角度来进行规划。”于涛方说。

  杜立群提出,要考虑到辅路,把两侧的辅路,一条作为交通型,另一条作为生活型进行规划。他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除纯粹交通型的道路,还有生活型的道路,可以开发立交桥下的空间,将一侧作为积极的使用,比如用作商业范畴。民众想进出商业区,就要通过生活型的道路来组织人的活动。交通型的辅路系统,它就不好去组织城市生活,还是以交通为主。”

  北京市城建集团相关负责人指出,桥下空间的使用必须遵循规划,且应经过相关部门依法审批,同时也应该提前同负责桥梁管养工作的桥管公司沟通,以便查看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影响今后对桥梁的管养工作。

  据了解,像立交下空地这样由于功能属性尚未归类明确,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城市“剩余空间”还有很多。有学者质疑,城市发展目前存在中心城区剩余空间利用不充分而城市规模却在向外大规模扩展的问题。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进行城市修补,城市修补本身包括精细化管理、规划、设计等”杜立群提出,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完善城市功能。“像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已经从扩张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为内涵式的发展。接下来要提高发展质量,将消极空间转变为积极空间,将本来积极的空间变得更加具有连续性,这样才是完整的城市生活。”杜立群说。

立交桥下的空间被谁占了?
立交桥下空间优秀利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