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5月02日 星期一

创新 智慧城市建设的动力

■张松锴 颜峰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5月02日   第 23 版)

  目前,一些城市管理者或建设者对智慧城市的解读仅处于智力城市阶段和层面,而智慧城市所强调的,更是对传统功能型城市的继承和诗性的创新。

  创新是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由于智慧城市是基于信息技术革新、社会管理观念及公众生活观念改变,所形成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因此,应从建设基础、建设模式以及推进城市建设的主体等方面进行创新推动,主要包括产品、技术、制度和观念的创新。

  智力创新是基础

  注重产品创新。意大利米兰建了两座摩天“树塔”,大楼外墙90%的面积被绿色植物包围,每层楼都种下大量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远观似一片茂密的森林。被植物包围的大楼,会因为季节变化呈现不同颜色,赏心悦目。

  注重观念创新。在发达国家,相当多的产业工人家庭己不再以固定、面积宽大、产权自有的房屋为家,而选择移动居住、租赁居住、集装箱等改装的临时居所为家。而有些时髦的有钱人喜欢住房车,追求车随心动,房随景移,将美好的光景留驻心底。

  注重制度创新。这应是今后城市制度创新的突破口,因为创新带来的,是更为灵活的工作方式、朝九晚五工作惯例的打破,以及集中办公和整齐划一的工作和生活格局的颠履。制度创新不仅可缓解城市的拥堵顽疾,也会使人们的工作更加自主,生活也更加多样。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不仅要注重产品、技术、制度的创新,还应注重其它方面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保障

  首先,要把核心技术不断升级,数据库平台不断更新。因为智能设备的不断完善、甚至更新换代是智慧城市稳步建设的前提条件。

  其次,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领域也伴随居民生活需求的变化,而日益丰富。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层次必须保持变化的协同一致性。如感知层的创新是平台层和应用层的创新基础,而应用层的需求变化,又必须要求感知层和应用层变化和更新。

  最后,智慧城市的管理方式决定了建设规划必须进行适时调整,同时也要求其建设模式回应调整。

  理念创新是核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认为,智慧城市是基于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以及智能融合的应用,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制度环境与生态,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推动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即“创新2.0时代的城市形态”。他将“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列为智慧城市的四个基本特征和要求。

  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重塑了现代科技以人为本的内涵,也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

  智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做到以人为本,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因此创新性是智慧城市诞生的先天因素,创新也始终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这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不断提升的生活需求相一致。

  但也要明确,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革新基础上的智慧城市,同时也是一种基于社会管理观念及公众生活观念改变,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智慧城市推动的新型创新体系又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而这一切都要围绕着人本理念开展,以社会公众观念的改变为重要标准之一。

  (作者分别系香港汇通投资控股集团行政总裁、ppp投资专家;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湖南农业电商崛起 精准扶贫有新招
创新 智慧城市建设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