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4月11日 星期一

年度博物馆报告出炉 国内博物馆无缘十强

博物馆怎么了?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刘草心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4月11日   第 21 版)

  近日,权威艺术杂志《艺术新闻》发布了年度博物馆报告,公布了2015年全球最受欢迎的十大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则以860万人次的年访问量保持了博物馆界的霸主地位。伦敦大英博物馆、伦敦国家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老牌博物馆均榜上有名。

  差距关键在于理念

  记者梳理发现,十强名单多集中在欧美国家,并未出现大陆博物院的身影。对此,不禁疑问,且不说其他博物馆,早在2011年,仅故宫博物院的访问量便突破1400万人次,更曾一度达到1500万。几近卢浮宫两倍的访问量,故宫博物院应是当之无愧的“榜首”,可为何事实上却与榜单无缘呢?

  “一方面,评比标准可能不限于访问量;另一方面,国际上不少评比更倾向把故宫界定为遗址,而不是博物馆。”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郑奕博士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解释。同时,她也表示,尽管评选标准值得商榷,但国内大多数博物馆确存在诸多短板。

  近年来,国内每年新建约300个博物馆,约等于每天增加一个博物馆,截至2014年底,博物馆总量达4510家。然而,在“博物馆热”的表象下,却需要“冷思考”。“重建设,轻经营;重外在,轻内在;重展览,轻教育,轻服务。”郑奕认为这几点是当前国内博物馆建设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常常存在“一流的展品,二流的展览,三流的服务”的窘境。

  从网上公布的数据来看,国内博物馆不仅在数量上猛增,而且呈现出面积层层加码的特点。以地市级博物馆为例,十余年前建设的温州博物馆仅为2.6万平方米,之后的成都博物馆、太原博物馆面积翻了两倍多,而2007年建设的无锡博物馆,更是达到了71000平方米。相较巨大的场馆,藏品和展览就显得格外薄弱。据了解,尽管国内藏品质量较高,尤其在陶瓷、玉器、字画等古器物方面独具特色,但是在数量和丰富性上,仍难以与国际博物馆相媲美。比如,大英博物馆有750多万件藏品,美国国家博物馆有1700多万件,而故宫博物院在2011年统计时,只不过180万件,省一级较多的南京博物院不过40多万件。

  “与国际一流博物馆相比,差距关键在于理念。”对此,南开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主任黄春雨补充道,“国内博物馆的运营理念仍停留在库房+展厅的简单模式,而国际上高水平、现代化的博物馆是集收藏保护、研究教育、开放服务三者功能高度统一化的机构模式,这就是差距。”

  艺术教育还需远见

  记者发现,上榜的博物馆不仅在招徕游客方面表现出色,其对公共职能的关注,尤其是艺术教育层面,也比国内博物馆更有远见。

  “法国博物馆局就与教育部联合在每年4、5月份举办‘博物馆之春’的活动。”郑奕说,“事实上,这项邀请青少年与父母一起免费参观博物馆的活动很受欢迎,很快就在欧洲其他国家得到推广。”

  相比较而言,我国博物馆在艺术教育方面就稍显薄弱。“这与我国将博物馆和美术馆分开管理的机制有关。”黄春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的博物馆大多是历史教育为主,而艺术教育的职能则由美术馆承担。这是一个难以改变的机制问题。”

  “我们缺的是一种‘讲故事的能力’。”上海博物馆教育部副主任陈曾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博物馆艺术教育的从业者,他也意识到,如何让观众在展览前留下来,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其实是博物馆的一个共性问题。

  对于这种差距,国内博物馆也并非不自知。近些年,故宫博物院通过“卖萌”,成功把雍正捧为“网红”,研发的一系列艺术衍生品获赞无数,也让馆藏艺术品真正走进大众视野。与故宫博物院走“网红”路线不同,上海博物馆采取的是艺术课堂和艺术工作坊的方式。“2015年,我们开发了不少艺术课程,也邀请很多青年艺术家来共同举办艺术工作坊。通过让小朋友们亲身参与艺术创作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共同建设一个生机勃勃的博物馆。”陈曾路还介绍,“上海博物馆更愿意推广一种大博物馆的概念,希望我们所开发的亲子课程或者艺术课程是可复制、可推广的,这样一来,艺术教育就可以不限于在博物馆内进行了。”

  “艺术教育其实是个多维度的问题。”郑奕说,“我国博物馆尚未制度化地纳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其本身呈现资源也不够到位;学校觉得博物馆学习与学生的升学考试等关系不大;另外大多数家长缺乏艺术教育的意识,而整个社会的法规政策保障等也亟待完善。”

  表面来看,公众在空闲时间是去电影,还是逛博物馆,只是个简单的选择,但其中所隐含的是整个社会氛围的营造。对此,郑奕副教授呼吁,青少年艺术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同时,如何引导并培养观众群,是各博物馆的长期作业,也是对机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项事业。

  相关链接

  编者按

  卢浮宫之所以能成为巴黎的艺术地标,其实离不开政府一贯的支持。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言,“所谓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法国政府又是如何激发青少年对博物馆的兴趣,培养他们没事儿就逛博物馆的习惯的呢?

  星期三现象

  在法国,每周三下午,小学和初中便不开课。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停课。只要在这个时段走进博物馆,便发现博物馆简直成了学生专场:一队队手拉手的小朋友,或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艺术殿堂,在教师和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下,睁大眼睛去发现真善美的世界;或席地而坐,认真地听讲解员的讲解、创意临摹一副大师巨作;或人手一张神秘的“地图”,通过完成博物馆准备的游戏,而了解和发现馆藏中的秘密……法国教育部新闻处官员贡巴雷在谈到“星期三现象”时说,这是法国战后开始实施的包含体育、公民义务与权利、道德、科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事实上,博物馆已经成为法国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博物馆引导青少年去了解历史、培养兴趣以及了解世界。

博物馆怎么了?
艺海拾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