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3月28日 星期一

壁画费城 从未迷失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笛/整理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3月28日   第 21 版)

  现代意义的城市公共艺术,学界以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罗斯福政府所推行的城市公共(壁画)艺术运动为始,推动艺术介入城市文化公共空间的塑造。之后在60年代,美国成立国家艺术基金会,赞助、监督与实施公共场所的艺术项目。随后美国各州政府相继出台公共艺术“百分比法案”,以立法形式确定城市公共工程项目需拨出不低于1%的费用,用于促进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设立专门的机构和组织进行公共艺术的创作、管理和维护,比如,迈阿密的“艺术迈阿密”、 芝加哥的“雕塑芝加哥”、费城的“壁画费城”、 纽约的“城市壁画工作室”等。

  美国通过改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让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走进了大众,同时也使公共艺术成为社区文化、城市形象和公众福利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它强调了社会公众参与之下的艺术和社会审美文化的普及,影响至今。

  今天的费城,因有着世界最大户外艺术展廊,而享有“世界壁画之都”的美誉。走在费城的街头,很容易就能发现不远处大楼墙上的一幅幅绘画作品,巨大的画面和突出的色彩让人们的视线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去。壁画的主题很丰富,从醉人的春日景色到残酷的奴隶贸易。这些壁画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美学层面,它们还是当地历史和文化的体现,更是公民意识的表达,是社区精神和文化的体现。

  由于费城每幅壁画作品的内容都是由社区民众自己选定的,因此壁画的主题通常也与该壁画所处的位置有着密切关系。例如,市中心一座医院周边的几幅壁画都是以医护关爱为主题的作品;在费城园艺展览中心对面的墙上,绘制着花草作品;而在临近费城中国城地区的作品中则透着浓浓的中国味儿。此外,这些壁画作品的尺寸根据楼外墙体的大小而定,尺寸不尽相同,有的作品有一层楼高,有的则有几层楼高。完成一幅作品的时间也可长可短,一般需要一至两个月的时间,而最长的则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

  时过境迁,随着费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倾注民众参与热情的壁画何以保留下来,与城市携手前行?费城面对现代化城市建设所采取的态度是,不破坏原有建筑,在尽可能减小负面影响的其他区域进行建造,并且对历史悠久的建筑进行细致的翻修。在翻修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保护建筑本身,在建筑墙面上的那些壁画艺术也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

  然而,在我国,壁画艺术和这些老旧城区又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呢?以上海为例,上海在近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的建筑物在这座城市建成,高楼大厦随处可见。而随着新建筑的诞生,一些老式建筑也逐渐被取代,同时一些代表上海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具有历史价值的房屋被拆毁。上海俨然已经变为一座被摩天大楼覆盖的城市,它原有的城市文化特征逐渐淡去在城市建筑的更新中。比如,莫干山路的创意涂鸦墙由于地方改建而难免被拆除的命运。

  相对于我国的状况,费城壁画给我们的启示是,壁画艺术本身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方式,在向人们传播城市文化的特征。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壁画艺术来重新装饰旧城区和城市中几乎废弃的建筑,使其重新得到关注和应用,不失为一项智慧之举。

  更何况,壁画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项很完善的综合性艺术学科,它不再单一地局限于绘画领域。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综合材料的应用,改善环境思想的提出,都给予了壁画在创作和思考方向上更加宽广的空间。我们可以突破墙体本身的二维空间形态,从多个角度去挖掘壁画的空间形态,例如,借助建筑内外的立体空间,把艺术品的展示空间放大至整个建筑群;绘画、雕刻和 LED 灯箱广告牌共同组成壁画,为建筑增添新的色彩,同时也为城市的文化传承起到推动作用。此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之余,更加期待在精神世界寻找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也极大促进了艺术与生活的结合。

  费城壁画在快速发展的当今,并没有迷失自己的方向,它在现代艺术思潮的道路上,仍然不紧不慢地踏着自己的艺术脚步,稳稳前行。费城壁画让我们了解到一个城市的特殊意义。它代表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所赋予它的文化特性,展示了这座城市所具有的浓厚艺术氛围,更加突出了壁画所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除物质世界之外的精神生活。

  回过头来,看看我国的城市,思考一下城市的未来,我们是否应该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向费城一样,多一点坚持,保持住自己的城市文化和艺术特色。也许多年以后,我们会因为今日的坚持而赠与未来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城市。当然,这需要更多优秀的设计师放下身段,参与到城市艺术的建构中,将一个个构思化为城市的点点艺术。

壁画费城 从未迷失
欧洲大师经典版画亮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