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中国制造的主阵地之一,海尔的智能制造多年以来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本月召开的2016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从中国式智慧厨房,到全智能互联网定制洗衣机,再到U+智慧生活平台的架构和设想,海尔将家电与互联网的融合演绎得淋漓尽致。2015年,传统家电在“互联网+”的催化下大规模寻求转型。互联网大佬们称,大数据是区别传统制造业和智能制造的关键。大数据给制造业带来的价值,似乎正在逐渐被认可。
大数据,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当这些新鲜词汇频繁地在媒体上被提及,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会很困惑,这些“新词”熟悉却陌生,那么近,却又那么远。然而不容否认是,它们的确围绕在我们身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及生活方式。
大数据生成360°
用户画像
小王最近在海尔专营店购置了一台热水器并注册成为了海尔会员,其注册信息成为了海尔SCRM(社交化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平台)线下实名数据中的一条。随后,她的数据信息将被分类并打上标签,未来经过分析与预测,这些数据极有可能精确判断小王其他的购买需求,而这也为海尔营销人员有的放矢地推送产品信息提供了便利,双方获益。
毫无疑问,这是大数据带来的便利。
对于大数据的功用,海尔数据发展战略总监孙鲲鹏总结了四个方面,一是大数据为海尔提供交互创新数据支撑,二是帮助企业做好精准营销,三是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四是数据本身也可以成为商品。
2012年,海尔开始搭建SCRM数据平台,到目前共积累的线下实名数据达到1.2亿,线上的匿名数据有7.8亿。同时,海尔强调“回款不是市场销售的结束,而是用户交互的开始,企业应从追求产品销量转变成追求用户流量”。
海尔要求产品在成交后,必须采集用户数据。这种采集已不再单纯地局限于送货信息,而是需要记录用户姓名、电话、年龄、详细住址等等全方位的数据,除此之外,SCRM数据平台还需获得用户的网上行为数据,用以在数据库生成360度的完整的用户画像,进而预测用户需求。孙鲲鹏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为了保证采集数据的有效和精准,用户需自主注册会员,用会员权益的机制吸引用户主动提供准确数据,否则用户自身无法兑换权益。有了这些努力才能为精准营销打下基础。
另外,为了开展线下交互营销,海尔还开发了两个数据APP,海尔营销宝和海尔交互宝,以帮助销售人员精确洞察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大事件”得益于
精准营销
在精准营销方面,海尔目前已经将传统意义的广而告之、大面积投放广告,改成基于数据的精准交互营销,通过对用户数据的积累,了解用户是谁,用户在哪里,用户要什么,然后做精准营销。
2015年12月5日的海尔“大事件”正是面向用户精准营销的结果。
这一天,活动在全国400个城市引爆,全国约500万人到海尔各地的制造基地、运动场馆抢购海尔家电。在本次活动中,海尔通过线上平台、线下渠道构建起精准的用户画像,全方位洞察用户需求。一方面联合红星美凯龙、日日顺、海尔金融、有住网等一线异业资源结成联盟,共同获取精确的用户需求。另一方面,通过SCRM会员大数据平台,利用需求预测数据模型,挖掘到有购买家电需求的老用户。
孙鲲鹏向记者表示,2015年,海尔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挖掘和数据预测进行精准营销,其转化的销售额高达到66亿元。未来大数据的开发潜力无限,孙鲲鹏指出,目前数据运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企业价值,未来还要将数据变成资产,生产出数据产品,带来用户价值、企业价值、生态圈价值。
“互联网+优秀产品”
才能等于1
从2011年开始,海尔开始谋划建设数字化互联工厂,让现在的用户不仅能全流程参与产品的研发设计等,而且能进行个性化定制。
海尔认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智能制造模式,本质就是互联工厂。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需打通整个产业链,让用户和一流资源都参与进来。
海尔集团轮值总裁梁海山曾表示,海尔智能制造互联工厂不是一个工厂的概念,而是一个生态系统,整个企业全系统、全流程都要进行颠覆。不得不说,这种颠覆代表着时代精神,也代表着领先理念。
然而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这种颠覆理念却并非适用于所有制造企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经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王晓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制造一定要有坚实的基础,才能提高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想跨越,生产流程没有优化,精密生产没有做到,就想应用更高级的信息化的系统,起到的作用不是事半功倍,而是事倍功半。
正如《中国制造2025: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一书中所描述的:“对企业而言,‘互联网+垃圾产品’等于0,只有‘互联网+优秀产品’才能等于1。因此,尽管我们与互联网进行了嫁接,但核心要素仍然是产品,而不是互联网。”
海尔的大数据建设如火如荼,智能制造风生水起,未来这种影响必将扩及到中国几千座县城与乡镇。“但目前这种信息化、智能化的影响在我们这样的小城市的确影响还不大,对于家电市场,传统的营销模式还是占据首位。”东北某县城的海尔专营店老板董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智能化没有止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王晓明说道,与西门子等跨国巨头相比,海尔的智能制造旅途还很漫长,而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也依然任重道远。
短评
别空谈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就是德国的“工业4.0”。两者相同,也不尽相同。
工业4.0的概念源于德国,中德各界都进行了广泛的解读。但在工业4.0的体系中,很少提到“质量”二字。这是为什么?德国人的答复非常轻描淡写,“我们的质量问题,六十年代就全解决了”。这是一个预料之中的答案。
但是,“中国制造2025”的方向有所不同,一定要把质量放在核心问题上。原因很简单,中国没有经过完整工业化的社会过渡,工业文明缺失,工业化没有完成就进入信息化社会。这种转变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无异于还没学会走,就得学会跑。但谁会忍心落后于人,国内工业企业不愿做裸泳者,但却也容易被此波信息化浪潮所误导,刚跑两步就摔跤,下场凄惨。
中国的两化融合,必然要解决工业社会中没有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质量”。“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关键环节,是国家经济重要支柱;制造业是主战场;制造企业是主力军;智能制造是竞争的制高点。可见,质量、本领均过硬的制造业才是“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没有高精尖的产品,一切智能都是空谈。
如今大部分中国工业企业还处于工业2.0阶段,大部分企业还在做技改,结合企业内部生产流程的优化,再做一些技改性的创新,还做不到整体规划、整体实施。海尔做的比较好,相对中小企业单一环节、单一层次的改进,它是相对比较系统的整体改进。迈向工业4.0,就要寻找全新的业务模式、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由此,互联网的思维是要渗透在企业骨髓中的气质,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