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3月28日 星期一

宁波试点建设国内首个普惠金融示范区

■中国城市报记者 吉文惠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3月28日   第 08 版)

  今年初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中,普惠金融正式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3月17日,宁波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自4月1日起宁波将率先试点建设我国首个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欲打造普惠金融的“宁波范本”。而其存在的问题、试点推行的方向与意义更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宁波模式 先行先试

  邮政储蓄银行原董事张立宪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普惠金融的原则是使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得到普及。普惠金融旨在提升社会福利、增强社会保障、扶贫和保护弱势群体,向大众提供更好、更便捷、更安全的金融服务。宁波市金融业的发展以信用体系、移动金融、小微企业和金融标准化建设等为重点,对经济民生的影响面较广,程度较深,也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意见》的出台更为全国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范本。

  张立宪指出,“宁波从历史来看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尤其宁波拥有众多民营企业,因此民间借贷比较多,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在宁波市首次推行普惠金融试点的确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普惠金融强调创新信息技术的运用,宁波的互联网科技发展成熟,但新型的各种小额信贷平台与传统银行相比差距较大,甚至面临多种互联网金融安全隐患。互联网金融在当今时代对传统金融有着强烈的冲击,然而面对新事物,快速适应与接纳更有利于促进市场的发展。张立宪表示,“传统金融更需要拥抱科技金融,如何将其更好地融合起来是普惠金融试点城市亟需解决的问题”。

  宁波民营企业众多,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可以惠及到众多当地的民营企业。各种小额贷款平台,有助于金融体系的完善,对于民营企业投融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指出,金融制度需要深化改革,中国原有的金融制度是服务国有企业,改革开放后,普惠金融的小微企业与平台越来越多,但金融制度的发展并未跟上小微企业兴起的步伐。因此,宁波试点无疑将进一步完善与小微企业相关的普惠金融制度。

  出台切实可行的普惠金融制度

  近年来,普惠金融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各种难题,张立宪向记者表示,邮政储蓄银行这些年秉承了服务社区、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的理念。但是产生的问题是投入成本比较高,与大机构的贷款不同,成本低、风险可控,这些对于邮政储蓄银行是挑战。

  普惠金融的普及范围涉及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小微民营企业和个人。普惠金融的关键是服务弱势群体,一方面支持民营经济使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使金融平民化,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概念的普及、政策出台目标群体的协调以及实施程度的绩效评价。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中指出,“普惠金融的工作首先要靠基层金融机构具体来做。” 因为普惠金融的对象主要针对弱势群体,比如小微企业和个人,因此,基层金融机构的作用不容忽视。

  张立宪认为,普惠金融更强调协调性和匹配性。民营企业一类的小微企业与商业银行相比,在资金能力、运营成本和服务对象方面有许多不同,导致其债务负担能力和承受风险能力有一定的差距。此外,个人、基层金融机构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亦处于弱势,种种现状表明,普惠金融需要出台与不同普及对象相匹配的政策制度,使行业协调发展。

  董文标指出,“普惠金融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一套匹配百姓的普惠金融制度,需要出台切实可行的制度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

  设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周小川指出,从上层和国际层面讲,普惠金融主要工作之一是概念的推广和明确指标体系内容。设立一套我国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设立依据国际统一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有所微调,能够做到相互比较,从而知道某个国家或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到底如何,知道哪些方面存在差距,找出改进方向,以弥补不足。

  宁波在试点实施过程中,通过绩效评价,一方面可以对普惠金融需要衡量的指标内容做调整,另一方面,可以将试点内容大力推向全国其他城市,更有利于评价对比,从宏观上解决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

宁波试点建设国内首个普惠金融示范区
“中国PPP沙龙”内部研讨会召开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今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