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已有一段时间,会议决议的公告也将逐步开始落实到老百姓当中。哪些内容是亮点?哪些内容是重要?我们首先通过数据来说话,看看那些高频词汇所包含的意义。
“创新”一词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中共出现了14次。也许会有人问,创新已进行了这么多年,我们怎么还没有创新?首先,创新是相对的,例如2G相对座机是创新,3G相对2G是创新,4G相对3G又是创新,国家准备开始向5G技术进军就是更新一步的创新。可以说,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既要理论创新,也是实践创新,才能做到有效的改革。
“改革”一词,在公告中出现的频率为47次,这意味着我国改革事业还将继续。30多年前,我们走的道路是改革开放;30多年后,我们走到道路是改革创新。时代在不断变化,改革这一词的意义也在不断发生转变,从观念上的改革到应用上的改革,从劳动力的改革到劳动关系的改革,从生产材料的改革到生产技术的改革,还有如今的国有企业改革、结构性改革等,改革已经成为近40年来贯穿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
也许有人会问改革不是因为不好才改吗,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改好。改革不是因为不好才改,而是因为通过改革还能做得比现在还好。老百姓希望过好日子,国家也希望能够“藏富于民”带动群众共同富裕。
我们可以回到公告中来看,会议强调,“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抓紧研究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些改革都是关系到我国的国家、民生大事,可见中央此次改革的决心更加空前。
如今,改革的背景就是经济“新常态”,这一词在公告中共出现了8次,也是一个高频词汇,会议还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新常态方面,笔者撰写的《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著作中就曾指出,国家已为中国企业和中国的企业家勾勒出来一副经济新常态下的画卷,中国企业也应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力促企业转型升级再上新水平,企业家应识“新常态”是国家战略,不仅指的是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也有可能是经济上升。
笔者相信,“创新”“改革”“新常态”这三个热词还将在十三五规划中继续热下去。伴随这三个热词的,还有一些新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十五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义非凡,因为这是2016年的五大工作经济任务,分别对应的是企业、地产、债务、实体和产业。企业去产能,即通过创新驱动企业的产业结构;地产去库存,是降低房地产形成局部性风险以拖累经济发展。债务去杠杆,是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实体经济降成本,则是创新优化进行资源有效整合。补产业短板,就是要对所有产业短板的查漏补缺。
这十五个字该如何做?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实施,“供给侧改革”这一新生词汇同样具备不平凡的含义,通过挖掘市场的需求来制造供给,正是适应新常态的过程,这也要求我们要读懂新常态。如果我们能够在十三五规划中就能实现供给侧方面的有效改革,那么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供给,都能通过我们的在改革过程中获得的技术,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调节,让需求得到有效释放。
供给侧改革也是改革的一种,改革也必须有支撑,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五大政策支柱正是改革的支撑力量,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将更好的推动改革带动创新,在经济新常态中逐步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五大工作经济任务,令十三五实现开门红。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