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为何定在苏州?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迪 张兴旺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11月30日   第 16 版)

  图为拙政园一景

  图为苏州工业园一景

  图为苏州市一景

  11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苏州太湖国际会议中心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共同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苏州是中国非常有特点的城市,”24日晚李克强总理在与塞尔维亚总理和拉脱维亚总理共同会见记者时这样介绍,“中国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李克强总理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在观赏天堂美景,更在脚踏实地努力,可以说,苏州会晤是今年16+1合作最重要的议程。”

  中国首次举办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的地点,不选在首都北京,也不在国际大都市上海,为何会选在苏州这个城市?跟随李克强总理和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的脚步,或许能找到答案。

  历史底蕴深厚 推动文化交流

  据《苏州日报》报道,利用此次会晤短暂的活动间隙,中东欧国家政要参观考察了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拙政园。在离开的时候,斯洛文尼亚总理采拉尔说,拙政园是极其珍贵的、极好的文化遗产,景色非常美,希望苏州能保持好拙政园的美景,让这份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永远留存。

  据了解,1982年,苏州市成为国务院批准的24座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园林更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潘晓珍看来,苏州有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苏州的一大优势。她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这是苏州能够举办这样的国际性会议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近年来,苏州还先后与罗马尼亚图尔恰县、拉脱维亚里加市和波兰城市新松奇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潘晓珍认为,苏州与国际上的城市交流、沟通、学习,对苏州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据了解,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科技人文交流相当深入。在素有“波罗的海跳动的心脏”之称的里加市,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进入该市历史博物馆。去年,捷克技术中国中心落户苏州纳米城,标志着中捷正式搭建起纳米、生物等领域在内的科技交流桥梁。

  苏州工业园成典范 促进经贸往来

  苏州园林、刺绣、小桥流水让苏州闻名遐迩,改革开放更让这座城市步入现代化的进程。24日晚共见记者时,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就提到了自己和不少参会领导人,此行特意到苏州工业园参观。

  中国和新加坡1994年开始进行的苏州工业园项目建设,让中国学习到了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并抓住经济发展机遇,新加坡则完成了产业转型换代升级。据《苏州日报》报道,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在参观中说,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成功典范,希望未来中国能和塞尔维亚在园区开发建设方面借鉴这种合作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陈秀山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苏州工业园已成为苏州的一个亮点,一张名片。通过20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对中东欧国家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让中东欧的领导人参观园区,能让他们从中发现商机,进而合作开发项目。”陈秀山说。

  实际上,近些年,苏州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往来已经日趋紧密。

  公开信息显示,去年,苏州对中东欧16国贸易总额共计55.91亿美元,同比增长19.09%。截至今年9月,苏州市已有来自中东欧国家的实际运营企业32个,实际使用外资8816.6万美元。苏州在中东欧16国共投资了项目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209万美元。

  此次会晤中,李克强提出“1+6”合作框架,即共同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的一个目标和六大重点,其中包括落实合作推进路线图、打造产能合作新样板等。选址苏州,也体现了我国对于未来双方合作的期许。

  “一带一路”为苏州锦上添花

  作为著名的丝绸产地,苏州出产的刺绣经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美誉全球。

  据了解,波兰总统杜达、波黑部长会议主席兹维兹迪奇、克罗地亚议长莱科、爱沙尼亚总理罗伊瓦斯、拉脱维亚总理斯特劳尤马、立陶宛总理布特克维丘斯、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斯洛文尼亚总理采拉尔等中东欧国家政要参观考察了苏州第一丝厂等地。爱沙尼亚总理罗伊瓦斯还拿起一条蚕,向工作人员询问从蚕到丝的饲养、制作过程。

  24日中午,当波兰总统杜达步行在古朴的山塘街时,立即被老街上的一家丝绸店所吸引,随即走进店中选购丝绸制品。在山塘街用完午餐后,对苏州丝绸意犹未尽的杜达总统,又走进一家丝绸店挑选丝绸产品。

  江苏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远鹏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参加会议的中东欧国家是“一带一路”建设上重要国家,而历史上苏州产的丝绸在国际上很有名,在与丝绸之路有渊源的城市举办这样的会议很有意义。

  张远鹏表示,苏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很好,在苏州举办此次会议也是配合“一带一路”建设。

  陈秀山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对于苏州来说是“锦上添花”。“苏州位于长三角地区,毗邻上海,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陈秀山补充道,靠近国际航空港是举办国际型会议必不可少的条件,苏州离浦东国际机场距离不远,苏州能举办这次会议,与交通便利有很大的关系。

  而“第二欧亚大陆桥”的起点在江苏,江苏也是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

  由苏州启程的“苏满欧”集装箱班列被誉为轨道上的新丝路。据了解,2013年9月“苏满欧”班列开行,由苏州启程,途经满洲里口岸,横贯俄罗斯大地,直抵欧洲腹地波兰华沙,行程11200公里。如今“苏满欧”班列已经达到平均每周一列,被中国铁路总公司确定为等级最高的“五定”(定点、定时、定线、定车次、定价格)班列。截至今年5月31日,累计发运出口班列61列,开行进口班列3列,发送货物3.05万吨,发运标准集装箱5670标箱,货值4.5亿美元。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机制本身就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一带一路’是腾飞的巨龙,中东欧合作就是其中的翅膀。”中国社科院欧洲所经济室主任陈新如是说。

  潘晓珍认为,虽然苏州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苏州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还不是很多。“通过举办这样的会议能提高苏州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这对推动城市发展还是很有意义的。”潘晓珍说。

  接受中国城市报采访的专家皆表示,以后一些专项会议要尽可能在中小城市举办。一方面为中心城市减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小城市的对外宣传,打造中小城市的特色名片。

为何定在苏州?
品牌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