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11月09日 星期一

“十三五”区域发展大变局

■陈柳钦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11月09日   第 11 版)

  决定中国未来五年发展路径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全会涉及区域经济的内容分散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等不同表述中,其中不乏新的提法,比如“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这个表述意味着“十三五”区域发展将出现新的动向,并为“十三五”时期的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

  创新是驱动

  在创新发展中,全会指出“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在拓展发展新空间方面,全会提出“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

  对此,“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全会对“创新”的强调,凸显了“创新”的牵引作用,“创新”也将贯穿“十三五”整个时期和各个领域。创新发展必须立足全局,发展经济轴带有利于实现从片状区域单独发展向区域间相互带动发展转变,并进一步打造区域创新新优势。

  协调是基调

  在中国的区域发展中,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主题。在协调发展中,全会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动力。长江经济带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目前大部分仍处于顶层设计阶段,进入“十三五”之后应该逐步进入落实阶段,其所带动的区域与全局经济增长的力量也会非常强大。但这些大战略影响是渐进的,可能需要用整个“十三五”的时间来显现效果。

  《建议》提出,“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哈长等城市群。下一步,需要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强化城市群内部功能整合,提升城市群整体国际竞争力,同时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顺应城市群和经济区相互耦合的趋势,推进空间结构的优化。

  绿色是本色

  在绿色发展中,全会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认为,这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并与生产力布局、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制度体制紧密相关,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认为,这表明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方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途径。

  十八大以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从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到“史上最严”新环保法的实施,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的重视和推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此次全会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更昭示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美好前景。可以预期,在“十三五”乃至一个更长时期,这将成为我国破解发展和保护难题,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

  开放是趋势

  在开放发展中,全会指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双向的开放在‘十三五’期间会形成一种新的开放格局”。

  《建议》首次将坚持开放发展单列一章。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联系和互动前所未有。放眼全世界,开放成为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非常时期须有非常之策。”面对国内外经济变局,中国没有“向内转”,而是选择以更大力度推动对外开放,更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一点,从9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便可窥出端倪。这份被认为是为“十三五”时期开放政策定调的文件提出“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并明确表示“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的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王义桅教授认为,将“坚持开放”作为发展理念加以强调,通过开放型经济走向全球经济的中心大国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全局性的体制性开放,是以国际化的眼光来发展经济、完善制度,以全球视野配置资源。

  “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时代,以国际门户城市为核心建设重点经济区,是更加适合的区域政策着力点,也是区域战略和政策细化的体现。”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卫东认为,重视重点经济区建设更加符合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需求。

  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特别是全力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区的开放各有侧重,各具优势和特色,共同的目标就是要推动进一步形成和深化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作者系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十三五”区域发展大变局
上海闸北区、静安区正式“撤二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