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09月21日 星期一

云医院开启智慧医疗之旅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09月21日   第 17 版)

  日前,记者从宁波智慧健康高层论坛上获悉,刚满一周岁的全国首家宁波云医院经过“云医院建设模式确定、云医院平台开发和线下建设、云医院业务试点”三个阶段建设,成效逐步显现,当地居民足不出户就可在云医院寻医问药完成诊疗全过程,为国家“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的“互联网+”益民服务计划提供了先行范例。目前,云医院已在太原、沈阳、呼市等全国各地逐步推行,驶上了智慧医疗之旅。

  在家诊疗不是梦

  52岁的宁波市民汪女士,自从5年前被检查出患有顽固性高血压的毛病后,往医院没少跑。今年5月,她通过宁波云医院签约了白鹤街道社区卫生中心的葛梦丹做自己的家庭医生。这样一来,大大改善了她的就诊困扰:“我每天在家里测血压,然后上传数据到云医院,葛医生会对我每天的血压进行监测,并且给我运动、饮食的建议。通过手机APP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沟通。”

  汪女士的家庭医生葛梦丹今年3月签约宁波云医院,目前为百余名居民提供家庭医生服务。截止今年8月31日,宁波云医院签约的家庭医生已有175名,已经签约并在云医院享受诊疗服务的居民已达6341人。通过云医院平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线下自动延伸至线上。居民通过网站或手机APP向家庭医生提出申请,医生通过云医院网上处方系统开具药品处方,居民可以选择自助取药或药品配送,使居民在社区就医看病更为方便、快捷。

  “宁波云医院使用了电子处方的网上流转、药品配送等功能。但有关法规要求处方必需人工签名,这也是很多医院智能化所面临的问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新里程国际诊疗中心外科部主任梁子豪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另外药品配送用的是一般物流,少了用药说明这个环节,病人(尤其是老年患者)在用药上更需小心。”

  据悉,从今年5月起,宁波江东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作为试点单位开展了云医院业务服务。7月开始,太原市选择山西省人民医院和太原市中心医院两个医联体作为首批试点,在医联体内的各级医院单位 (三级核心医院、二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云医院”协同医疗服务。此外,呼市、沈阳等地也相继展开试点。

  “通过开展云医院的试点工作,不仅使病人改善了就医体验,也减轻了医生工作强度。同时对云医院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方式、服务路径、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进行了检验和优化。”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智慧城市与电子治理研究所所长周向红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 实践让人们进一步相信“互联网+”将有助于实现分级医疗目标。

  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将有20.3%即1/5的诊疗量需要从大医院转移到基层。“因此,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分流是关键目标,而宁波等地的实践验证智慧医疗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周向红认为。

  远程会诊变现实

  日前,山西清徐县一位腰椎患者在清徐县人民医院就诊,其影像资料发往“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两小时后接到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放射专家林燕的远程医疗影像会诊咨询诊断报告单,为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权威方案。据悉,清徐县人民医院通过“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实现患者就医足不出县就能获得北京专家的权威诊断方案。太原近期也推进“云医院”家庭医生服务、实时远程会诊服务、康复随诊服务等。

  “社区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云医院的远程门诊帮居民预约上级的专家,就不需要再去大医院排队。”葛梦丹说,患者可以在家庭医生的帮助下,不出社区就可以连线市内和北京、上海、杭州的名医进行远程会诊。

  “远程医疗”是“智慧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借着信息通信技术来交换相隔两地的病患的医疗临床数据及专家的意见,以克服空间甚至时间上的障碍。通过云医院平台,实现基层医生与大医院专科医生、基层医院与大医院的业务协作协同,打造互联网上的医联体。

  专家:处于浅水区的智慧医疗仍需破浪

  周向红指出,智慧医疗,本质是借助新的技术解决在传统模式下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减轻医生工作的高强度、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使碎片化的高端医疗资源有机整合等。目前智慧医疗仅仅停留在“网上挂号”“移动问诊”“健康监测”的浅水区,何时解决了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才算取得实质性成功。

  当前建设云医院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患者哪些疾病在基层医疗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服务,而免去赶往大医院的奔波和拥挤?在什么时候三甲医院已达到饱和,必须将一些病人分诊到基层门诊?这不仅需要考虑宏观政策设计,如分级医疗、医生自由执业、医药联动等,还需要结合微观的因素,如区域医院优势、医院特色门诊、医院覆盖人群、病人就医行为特征、以及疾病高发季节、核心医生团队的工作时间等。

  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变量,才可能实现技术与服务融为一体。这将促使IT供应商从大众版转向个性版,也避免一些智慧医疗始终停留在浅水区。

  当前的“互联网+医疗”不缺乏APP和智能硬件,最为或缺的元素在专家系统,以及按照专家系统要求定制的芯片和硬件。未来的智慧医疗除了在流程再造需要发挥积极作用外,也需通过一些仿真软件帮助医生尽快成长起来,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等根本性问题。

  梁子豪建议,如想进一步体现智慧医疗的优势,可以加入健康大数据分析的功能,或许可以预测某些危险病情的发生,从而提早预防。

云医院开启智慧医疗之旅
智慧医疗能否破解看病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