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09月21日 星期一

郑万高铁获批

沪蓉沿江高铁建设有望提速

■中国城市报记者 朱礼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09月21日   第 13 版)

  日前,国家发改委批复三条铁路新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包括郑州至重庆万州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据悉,建设上海至成都的沪蓉沿江高铁也被提上日程,且中段与郑万高铁交会。建成之后,这条贯穿东西的铁路将串联起长江沿线至少22座城市,为这些城市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撇”将成为现实

  郑万铁路作为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络通往西南方向的“一撇”,获批后几年内将由蓝图变为现实。据了解,郑万高铁有望于2015年年底前全面开工,其中,郑州至襄阳段建设工期4年,襄阳至万州段建设工期6年,全线预计2022年可建成通车。

  根据批复,郑万高铁线路将自郑州东站引出,经河南长葛、平顶山、南阳,湖北省襄阳、兴山、巴东,重庆市巫山、奉节、云阳,接入在建渝万铁路万州北站,全长818公里。全线设郑州东、郑州南、长葛北、禹州东、郏县、平顶山西、拐河北(越行站)、方城、南阳南、邓州东、襄阳东津、南漳、保康、新华、兴山、巴东北、巫山、奉节、云阳、万州北等20座车站。

  线路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设计运输能力达到每年6000万人次,全线建成计划工期6年。项目总投资1180.42亿元,其中工程投资1144.42亿元,动车组购置费36亿元。

  上海到成都有望缩短至9小时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明确提出,未来长江经济带将会出现两条高速铁路:一条是从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的沿江高速铁路,另一条是从上海经杭州、南昌、长沙、贵阳至昆明的沪昆高速铁路,连通南北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形成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快速铁路网。

  目前,沪汉蓉铁路主要由成渝客专、渝利铁路、宜万铁路、汉宜铁路、合武铁路、合宁铁路、沪宁高铁组成。然而, 由于各段地形不同而导致修建标准不统一,一列火车从上海到成都无法保持高速行驶,全程需要16个小时。同时,沪汉蓉铁路客流压力较大,运能不足、速度难以提升的问题日益凸显。

  据了解,沪蓉沿江高铁的设想是,起于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城市,终点在成都,全程采用时速350公里的标准修建,在中段与郑万铁路交会相连。建成后将串联长江沿线的22个城市,从上海到成都全程时间有望缩短到9小时左右。

  有专家指出,沪蓉沿江高铁建成后,将填补中国陇海和浙赣之间700公里无横向铁路的空白,与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共同构成我国铁路干线的十字形网络,并与纵向七条跨长江铁路和沿海铁路接轨,大大提高中国铁路的灵活性。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谢燮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核心关键在于高铁,高铁建设有利于城市间的互联互通。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之间的交流,不能仅仅局限于航空、水运,高铁建设十分必要。此外,沿江高铁与航空、水运等运输方式形成竞争互补关系,有利于推动长江沿线立体走廊建设,满足人们出行的多元化需求,强化综合运输通道网络,充分发挥各个城市运输优势。

  对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张志剑也表示赞同。他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说,沿江高铁的建设利大于弊。沪蓉沿江高铁建设对于沿线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沿线城市迎来新机遇

  加速沪蓉沿江高铁建设对于加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起着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同时为沿线城市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对此,西南交通大学运输与物流学院院长彭其渊认为,沪蓉沿江高铁的开通,最大特征是穿越了中国东中西三个区块,对三个区块的经济活动将产生推动作用,形成缝合效益,今后通过铁路,西部地区的资源可以较低的成本大量的运输出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交通上的紧密联系,或可以破解长江经济带各个城市产业同构化问题。“因为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链关系之前,长江经济带内各省区工业结构相似性很高,不同行政区经济所引发的产业同构化问题,导致城市功能不明、区域间产业关联度小,没有形成紧密的产业链,严重影响了长江经济带的一体化进程。”倪鹏飞说。

  “上海到成都沿江高铁建设,不仅能够串起沿线22座城市,便于城市间各种要素的流通,同时弥补了长江综合运输带物理上的联动作用,能够进一步推动沿线城市物流业的发展。当然,沿江高铁的建设对于沿线城市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在促进交通畅通、要素流动的同时也加强了城市间的竞争。对于沿线每座城市而言,结合自身城市发展定位,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与竞争力都十分必要。”谢燮说。

  在张志剑看来,沿江高铁建设不仅利于沿线城市居民生活出行方便,还能够为沿线城市带来新的机遇,推动城市合理发展。

  “对于民众担心高铁项目建设影响环境的问题,我认为,高铁项目大多建设在城郊,建设工程或多或少对环境都产生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要有严格的环境评价标准,在环境建设执行过程中,注重沿线生态保护区建设和水源地建设等,该避开就避开,该保护就保护,该配套就配套。”张志剑说。

郑万高铁获批
新能源汽车
无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