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08月24日 星期一

“旅游+交通” 会擦出什么火花?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08月24日   第 19 版)

  “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们最不了解的。”当代作家周国平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旅游+”。

  近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围绕“旅游+”新时代,作出了深度解读,“旅游+”随之成了各种论坛与业务探讨的最热话题。然而,“旅游+”并非一个标签,想“+”就能“+”。

  有专家称,中国的“旅游+”若想真正站在风口上,必然要充分发挥人口红利,以及体制、政策等因素。此外,对于旅游这个我们自认最为熟悉的产业,也应当深挖其背后我们不了解的元素,“旅游+”真正的内涵是什么?时代又赋予了“旅游+”什么样的机遇?有哪些新的旅游方式带给了我们惊喜?

  旅游与交通 孟不离焦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基于对“互联网+”的了解,不难想象“旅游+”与“互联网+”一样,具有“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的功能。互联网以其无处不在的技术力量,通过“互联网+”全面深刻地改变世界;而旅游则以其强劲的市场开拓力量、美好生活追求动力及人文交流优势,通过“旅游+”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

  旅游是一个无边界的产业,“旅游+”更是多方位、多层次的,“+”的方式自然也多种多样。“从人的需求出发,旅游可以+新生活方式。”李金早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强调新时代要坚持新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离不开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交通工具的革新。

  目前,我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突破1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铁路网。我国游客选择自驾游出行的比例已超过70%,庞大的自驾游规模和日益兴起的房车旅游对营地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高铁的开通,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航空条件的改善,极大地便利了游客出行。

  在我国,以前的旅游活动多数是以赶景点为主要目标的“苦行游”,如今正在向以休假与游览结合为主的“康乐游”“享乐游”“休闲游”等方向的转化,游客需要重新认识旅游交通的地位与作用,然而这种作用并非单向的,旅游与交通本身就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任何旅游者要实现从定居地到目的地之间的旅行,都必须借助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运输工具这两个载体,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条件。通常情况下,一般人只看得到交通对于旅游业的促进作用,而忽略了旅游业对交通,尤其是对其布局和市场的影响。

  “交通总体框架更多地依靠行业规划和区域规划,交通市场则受不同交通工具的差异制约。旅游线路长度,道路特征及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游客可选交通线路和工具,从而决定了交通市场概貌。”北京交通大学市场研究所所长徐丽娟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车+导游”催生更好的旅游体验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生活观念的转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对旅游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在观光层面,而是上升到对旅游品质和旅游享受的关注;另一方面,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在便利游客出行的同时也让游客更加依赖这个代步工具,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一种新的旅行方式悄然出现——“车+导游”。

  “只为更好的旅游体验。”阳光车导CEO吴天斌对记者道出了他们的经营理念。在吴天斌看来,更好的体验莫过于贴心和随性:出门有车,随处可行;导游全程带你深度游览目的地。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陈晔同样认为,充分利用交通工具可以为旅客带来更好的体验。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交通本身就是旅游的一部分,但很多时候我们的旅游经营者只是把交通看作旅游的附属服务。中国的游客也大都习惯了‘上车睡觉,下车照相’的模式,对交通工具的体验需求是很低的。其实交通工具本身可以成为一个旅游体验的载体。”

  “我是做酒店、机票预订起家的,从2012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客户从我这里定完酒店或是机票之后,他们会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人员,想要通过我们在当地订车游览,最好还能顺带找个地陪。”旅客的需求让吴天斌看到了再次创业的曙光,他想要做一份在中国旅游市场上独一份儿的旅游产品,这亦是阳光车导诞生的原因。

  这样的创意固然是好的,但能否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呢?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陈晔。

  陈晔认为,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旅游交通的变革是否抓准了游客需求的脉搏,而个性化和多元化将是未来的大方向。“旅游离不开交通,我们需要有更加便利、体验良好的交通工具。直到现在,我们在很多地方旅游都还会遇到交通不便、服务差、费用高等问题。‘阳光车导’提供了更加便利、服务体验更好的出行方式,对于时间短缺的游客来说,这是个很好的选择,当然其价格也会相对更高。体验经济的时代需要个性化的服务,这种个性化在交通方式上的体现就可以是交通工具与旅游服务的多种组合。旅游需求的多元化需要多样的交通方式来满足,大众化、私人定制、甚至‘奢侈’的交通都是游客需要的,‘穷游’者对大众交通情有独钟、‘土豪’们就要私家车的感觉。”

  共享经济实现利益最大化

  现代经济有两大特点:一是“互联网+”,任何产业与互联网融合,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二是“旅游业+”,旅游业也具有像互联网一样的强大渗透力和提升力,能渗透各行业并与各行业融合发展,进而在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同时,催生各种新业态、提升各行各业。

  阳光车导的运营模式完全融合了“互联网+”和“旅游+”的思维,已经不单单是线上产品加线下服务的模式,阳光车导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它用交通工具迎合了旅客的消费需求,积极适应生活方式由旧到新的转变。

  “我们所注重的是资源整合及其配置,充分发挥共享经济的效应。”在采访过程中,吴天斌多次对记者提及“资源整合”“共享经济”等字眼。5000多位注册导游、30000多辆可控车已覆盖全国118座城市,在短短1年多时间里,阳光车导已经积累了丰富资源,尤其在车辆供应这一板块,已经成为携程网最大供应商之一。

  持有从业资格证且经验丰富的老导游们可在业余时间内通过阳光车导的网站、App接单,与旅客同样享受专车待遇的同时又能为自己创收,工作时间还能控制在8小时之内,与传统旅游业相比已经是轻松太多。目前,越来越多的导游愿意做这种兼职服务,这也是共享经济的价值体现之一。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阳光车导采取了导游负责制,导游的绩效与游客的在线反馈相挂钩,因此为了获取更多收入,每位导游都使劲浑身解数为旅客服务,让旅客在旅行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有品质的体验。

  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更是一种动态行业,谁能做到与时俱进,谁就有可能抢占市场先机。当被问及下一阶段阳光车导是将继续延续现在的理念还是存在拓展其他空间的可能时,吴天斌告诉记者,他准备推出一款叫做“约游”的产品,在“旅行包车+私人导游”的基础上添加了“社交”属性,阳光车导作为平台可以接受旅客的委托,将“包车”剩余空位按照旅客提议的价格“租”给他人,既能为旅客节省费用,也能结交新的朋友。

“旅游+交通” 会擦出什么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