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07月20日 星期一

东北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威机并存

■中国城市报记者 朱礼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07月20日   第 09 版)

  近日,东北地区人口减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统计,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人口流失情况突出,持续多年人口净流出,平均每年净流出人口总量约为200万人。同时,东北地区总和生育率远低于全国。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黑龙江、吉林、辽宁的生育率分别为1.03%、1.03%和1.0%,明显低于全国1.5%的平均水平。有学者宣称,东北地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人口危机。

  人口流动带来城市管理新挑战

  黑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罗丹丹根据多年跟踪调查结果指出,东三省人口流出近年来呈现加速态势,主要流向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事实上,并非只有东北地区面临人口流失的问题。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较之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净流入地区有14个,净流出地区17个,人口流失数量超过200万的省份已超过10个,省际人口流动呈加速态势。人口流失数量最多的安徽省,已有962.3万人在其他省生活或工作,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11.2%。 

  省际间产生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差异等,而户籍限制等方面的松绑也逐步消除了人口流动的顾虑与障碍。因此,就劳动者而言,省际间的流动能够为其寻求更有价值的工作机会、享受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的省际人口流动还呈现出一个明显的流向,也就是从流入地区以城市为主,因为只有城市才能满足劳动者的这些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张耀军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的过程,不仅仅是农村劳动人口流入城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还是一个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慢、活力不足的城市,其人口会转移到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城市。 

  对于流入地城市而言,这一变化可谓“喜忧参半”。大量优质的青壮年劳动人口能够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发展动力,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管理与服务压力。首当其冲的就是流动人口管理难度更大,大量流动人口将会带来更大的社会管理、治安管理压力,特别是在初级工业、加工业、建筑业等体力劳动者更为集中的城市更为明显。其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供要求更高,大量人口流入要求城市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等。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人口流动的过程对城市管理与服务的要求远比城市建设高的多,城市管理者一定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并配套相应的预算和资源投入。同时,还要根据人口的变动情况及时进行动态管理。”张耀军说。

  隐藏在人口减少背后的发展机遇

  对于流出地城市而言,人口减少、经济增速减缓、城市规模萎缩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然而,仍然有不少隐藏在人口流出、规模减少背后的发展机遇。有专家认为人口流失是市场机制自主调节的产物,是符合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相适应的,不应过多关注。比如,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减少、枯竭而出现的人口流出,其相对应的是当时的人口流入,这是一个自然的动态平衡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研究员张展新指出,人口流动提速是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的体现,对此应持积极态度。 

  人口流出意味着当地资源承载能力的提升,人均能够占有更多的资源量。如果能够合理规划、有效利用,城市的效率水平将会更高。不仅如此,人口减少带来的其他变化还能带来其他增长动力,部分城市市场已经开始了悄然变化。对部分流出城市而言,伴随着年轻人口流出的是城市“老龄化”的到来。以黑龙江省为例,据统计2013年该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58.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4%。据预测,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19%。这一庞大的市场主体必然创造一个“银发市场”。目前我国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市场并不发达,可以说是一片蓝海。城市中的老年人群体往往有钱又有闲,抓住这一部分客群,能够为这些“老龄化”城市提供一个增长点。经济增长自然能够创造就业,吸引人口的流入,继而实现良性的城市发展。

奉献了GDP但我们不后悔
东北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威机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