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8个世界无烟日,选择5月31日作为世界无烟日是因为第二天是国际儿童节,希望下一代免受烟草危害。而从2015年6月1日起,北京也开始实行《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近几年,国家通过提高烟草税、地方通过立法推动了控烟进程,但相比香港、东京和新加坡等亚洲地区我们禁烟的力度远远不够。的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只有坚决禁烟,才能还公众应得的清新空气。
香港:吸烟者受罚
经营者无碍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每年全世界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高达600万。2007年,香港开始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包括酒吧、饭店等实行禁烟令。但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在香港的酒吧,很多经营者无视法律法规,即使在世界无烟日时也依然允许顾客吞云吐雾。
香港的禁烟法令不像世界其他地区,惩罚的是吸烟者,而不是酒吧经营者。酒吧经营者不会因没有制止顾客吸烟而失去营业执照,但吸烟者会面临起诉,所以很多酒吧对吸烟行为熟视无睹。
铜锣湾一家酒吧老板说,吸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这里没有人不满抽烟行为,大家都会抽。”在中环和湾仔的一些地方,吸烟者站在室外抽烟。消费者不用走到街上,走廊和窗口都可以抽烟。但即使在室内抽,商家也乐意视而不见。
2007年初,法定禁烟区首先开始禁烟,2009年1月1日起,室内公共区域全面禁烟。2009年9月实行的新禁烟法规规定,吸烟者将被处以1500港币罚款,乱扔烟头也会被处以同等罚款。和香港相比,中国大陆的罚款额度不算高。
香港卫生署控烟办公室新闻发言人说,我们会跟进对吸烟违法行为的全部举报,并安排相应的突击调查,包括晚上。
香港特区政府去年3月7日在宪报刊登《2014年应课税品(修订)条例草案》,计划将每支香烟的税款调高0.2港元,以减少烟草消费。随着近些年烟草税逐渐上涨,每天的吸烟人数呈下降趋势,香港政府除了调整税率,并没有进一步的举措控制烟草买卖。
东京:2020奥运会
能让其告别香烟吗?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日本都一直以“烟民的天堂”而著称。而近十年间,情况才大大改观。现在很多城区禁止在公共区域吸烟,饭馆会设立单独的吸烟区或者在午餐时间介绍禁烟法规,医院、公司、甚至出租车上都全面禁烟。
尽管日本已经做出诸多努力,但在禁烟措施上,日本还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很多禁烟游说团体将2020年东京奥运会看做一个契机,希望东京可以采纳国际奥委会的禁烟政策。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神奈川县前知事松泽成文在接受《日本时报》采访时说:“政客和慈善企业都热衷于投资烟草产业。”神奈川县的禁烟条例曾引起巨大争议,当地政府甚至因为宣传这些条例而上交罚款。“我遭遇的反对非常大,这是持久的政治博弈。”松泽成文表示。
政府和烟草企业之间有特殊关系。国内唯一的烟草生产商日本烟草公司(JT)一直是政府垄断企业,直到1985年才私有化。《日本烟草法》的相关条例规定政府拥有JT公司三分之一的上市股份。直到2013年,日本财政部还拥有JT公司50%以上的股份,除了每年2万亿日元的烟草税,财政部还能分到价值数百亿日元的红利。松泽成文说:“如果烟草条例严格起来,每个人的利益都会受损,所以日本控烟很难。”
2014年4月,消费税提高后,现在日本一包20支香烟的价格在450日元(约合22.5元人民币)左右。香烟价格稳步上升,但和挪威、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国家1000日元(约合55.1元人民币)的价格相比,仍然很便宜。
新加坡:扩大禁烟范围
但不能全面禁烟
新加坡从1970年9月就开始在公交车、影院、剧场等场所禁烟。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政府每过几年就要修改《禁烟法》,扩大禁烟范围。违规人罚款200到1000新元不等(1新元约合人民币5元)。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日前,参加公众咨询会的代表们要求在咖啡馆实行禁烟。他们指出,用黄色油漆划定的吸烟区已经不能保护咖啡馆里的其他顾客免受二手烟危害。
新加坡环境与水资源部常务秘书蔡承国说:“我们设立指定吸烟地点不是为了禁止什么,而是建立无烟新加坡的过渡阶段。”
20名代表,包括民间志愿者和咖啡店主都提出了一些应该禁烟的地点。公园、操场和锻炼场所都在建议之列,他们还认为,吸烟者不应该在家里的走廊和窗前吸烟,因为二手烟能扩散到邻居家里。从2013年起,在住宅区的人行道和天桥上吸烟也遭到禁止。
虽然这次咨询会是讨论扩大禁烟范围,但也有针对如何让人们从一开始就不要沾染烟瘾以及如何帮助烟民戒烟的讨论。
一位不愿具名的肺外科医生建议,禁止向出生在一定年限之后的人出售香烟,这一禁令不应该把现在的烟民“排除”。“我们要让新一代永远不要成为烟民。”他说。
也有参会代表建议应该在创造一个无烟新加坡的过程中兼顾平衡,“我们可以对吸烟者罚款,但是如果全面禁止吸烟,会不会产生的都是消极影响?我们还不能这样做。”
短评
禁烟诉诸法律
不得已但必要
2014年11月,北京市通过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控烟法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该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这部《条例》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最全面控烟立法”,规定今后北京市所有“带顶的、带盖的”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100%禁烟。这让生活在北京、长期受到二手烟困扰的普通群众看到了一丝可以在室内公共场所自由呼吸的希望。
据了解,我国到现在还没有一部国家层面的《公共场所禁烟法》,但地方公共场所禁烟立法一直在加速。继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之后,2012年,哈尔滨、天津等城市完成了公共场所禁烟立法。2013年,又有克拉玛依、鞍山、青岛、深圳等城市制定了公共场所禁烟条例。地方禁烟立法或许可以推动国家层面控烟立法的进行。
北京此次控烟条例只是针对室内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室外。事实上,在路上行走时吸烟也会致使周围人受到二手烟侵害。而且,这种没有公德的行为还随处可见。或许,我们也可以效仿国外,在室外区域设立固定的吸烟点,这样以来,还可以减少乱扔烟头的现象发生。
据统计,中国目前的吸烟者人数超过了3亿,并有7.4亿非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的危害之中。中国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逾100万。虽然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还是抱着侥幸心理飞蛾扑火。的确,选择是否吸烟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吸烟时尽量不危害他人也是基本的公德,但很多人没有做到,所以只有用法律来制裁,不得已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