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工业化,而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因此,探讨工业化战略的前沿理论显得尤为重要。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最新出版,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综合处调研员胡长顺博士后的《中国工业化战略与国家安全》一书提出了一种原创性的构想:把产业论和区域论结合起来,并纳入地缘战略的理论,构成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理论体系。
《中国工业化战略与国家安全》将地缘战略理论的传承吸收到工业化战略的理论体系中来,并把分析的触角延伸到国家安全领域。俄罗斯地缘政治学家彼得罗夫认为,地缘政治是国家政权的世界观,是关于国家政权和为了国家政权的科学。因此,地缘政治是研究在任何空间内,关于地缘政治主体行动总方针原则性建议的应用科学。地缘战略是地缘政治的应用,也就是保障国家、国家联盟、民族、人民、社会在各种不同地理和其它空间中生命攸关的重要利益的理论与实践。而国家安全是在保障人民、民族、社会、个人重大利益过程中,令国家利益受到保护而不受内部和外部各种不同性质威胁的状况。所以,处于优先地位的是人民和民族利益。
2013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会作说明。他表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所以,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已是当务之急。国家安全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制定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据悉,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涵盖外交、国防、情报、贸易等方面人才,甚至还包括50个地理学家和50个政治学家。正如斯皮克曼所说:“政治家们要从全球地理的观点去考虑一国的安全问题,世界陆块地理因素是一切战略和安全问题中极端重要的因素。”因此,需要从地缘战略的角度来分析国家战略安全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先做起来,从而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第一,加强政策沟通;第二,加强道路联通;第三,加强贸易畅通;第四,加强货币流通;第五,加强民心相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至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但是,从地缘战略考虑,创办沿边经济特区和内陆先进制造业特区,如同在我国沿边地区构筑了“篱笆桩”,可变“包围圈”为经济增长圈,突破敌对国家围堵,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解决大学生和民工就业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致每十年左右推出一项区域战略改革举措。上世纪80年代是邓小平同志主导的,以创办沿海经济特区为代表的沿海开发开放战略;90年代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新一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入21世纪后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推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则推出了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发展,提出并全面实施了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从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四大版块来看,这都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业已实施,唯有沿边开发开放尚未达到理想效果。从战略重要性来看,沿边开发开发既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延伸,又是振兴东北战略的延伸,并且可以“独立成篇”,同时可能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区域政策方面最佳的政策选择。创办沿边经济特区,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从长远来看,这就是改革开放的宏大战略思路与政策。把城镇化战略的重点放到新设立的13个副省级的沿边经济特区建设上来,将消化我国过剩的传统产能,拉动我国经济增长2%。
如今,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我国陆地沿边地区大部分地段就像一张弓,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就像一支箭,创办沿边经济特区是先把弓做强做大,箭就自然而然射得远。此外,尽管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面临较为复杂的国际环境,对此局面我国也不能完全控制,但是沿边经济特区归属我国国土以内,所以,当务之急需打好国内基础,这才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石,才能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构想落到实处。
总之,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工业化,工业化战略理论的研究必须把原来属于国际关系的地缘政治战略思想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以此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才更加具有客观性和预见性。
(作者系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