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

农村有希望 城镇化才有后劲儿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 冯俊

■中国城市报记者 贾渊培 孟航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03月16日   第 02 版)

  冯俊

  编者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两会中,城镇化议题依然是参会代表、委员高度关注的热点。针对“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区域衔接、大数据下的个人信息安全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城镇化相关问题,中国城市报特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就此进行深度分析。

  

  中国城市报:您今年提出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干部的培训,请问您提出这一议题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这种培训有怎样特殊的意义?

  冯俊:今年,在二十几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一带一路”都是很重要的内容。但这个问题在国家层面上应该有统筹的规划。我们期待国家的规划及时公布,待战略发布后,应当通过干部培训机构,让各个省、市以及各个基层的领导干部了解国家发布的总体思路。要对好表,而不是盲目上马,盲目攀比,一拥而上。

  我们要把好事做好。国家需要统一的、宏观的协调,各省份也需要了解中央的意图,了解国家层面的规划,并把规划做得符合实际,既为大战略做出贡献,也为各省发展提供机遇,做得恰到好处,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方面的意义,通过培训,我们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的50多个国家契合起来。中国有“一带一路”的发展意图,通过这一发展战略,可以与沿线国家形成互利互惠的关系。但是其他国家对这一战略未必很了解。要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使其发展战略同中国的发展战略互相衔接起来,就需要其他国家充分了解“一带一路”的含义,要使其懂得中国的发展可以让他们搭上顺风车。外宣是其中一个途径,当然也可以通过对外国经济官员进行培训。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过去的若干年已经同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共同组织了官员培训。所以我们希望把“一带一路”的战略同外国官员的培训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当中促进民心相通。

  这个提案提出,我们不希望只有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一家来做这件事,我们希望整个国家级干部院校和相关省市的党校行政学院,以及部分高校都能够为国家的“一带一路”的培训做出贡献。

  中国城市报:在智慧城市发展中,大数据的生产速度也与日俱增,但有很多环节是比较容易出现信息安全问题的,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冯俊:今年我带来的大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的提案,也是大家从生活当中和民生当中提出来的一个问题。大数据的建设,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促进了我们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也推进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但另一方面它也凸显出了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上网时,我们经常需要输入个人信息,定位所在位置;订车票时,交通部门需要收取个人信息。有些情况下是属于正当的要求,民众也会认可,但信息收走了之后,怎样去管理?怎样去使用?这就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来保护个人的信息。信息一旦收走,其使用权属于哪里?个人是否有维权的权利?一旦信息泄露,应该向谁追究责任,追究的时候又有怎样的依据?因此我们需要立法,尤其针对网络和大数据建设当中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更应当有一个专门的条例来管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立法也是让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加有法可依,在给老百姓带来便利的同时进一步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智慧城市的目的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城市首先要保护人的尊严和隐私。

  中国城市报:您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怎样的理解?

  冯俊:新型城镇化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关键是解决三个一亿人的问题。另外,我认为新型城镇化一定要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城镇化的发展不能以农村“空心化”和农村的衰落为基础,这样是不会长久的。农业的现代化,是要把农村建成一个美丽的家园,增加自己的家园对农民的吸引力。我们也不能一味地鼓励农民都进城,如果都进城,农村会衰落,老家都是“空心村”、“三留守”,这样的城镇化是不可持续的,没有基础的。我觉得要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城镇化,要按照中央的规定和要求有序地推进,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加长农业现代化短腿。习总书记说要把农村建成美丽的家园,要增加农村对农民的吸引力,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如果把农业现代化搞好了,农民后继有人,农村的发展大有希望,城镇化发展才有后劲儿,才能长久。

上海自贸区不搞政策洼地
农村有希望 城镇化才有后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