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02月16日 星期一

城市要为人民创造和谐舒适的生活

■中国城市报记者 贾渊培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02月16日   第 02 版)

  伊万·伊万诺维奇·梅尔尼科夫 

  1950年出生于原苏联图拉州,1952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数学物理系。曾历任:莫斯科大学副教授、教授、苏共莫大数学物理系党支部书记、苏共莫斯科大学党委书记、俄罗斯国家杜马科学与教育委员会主席、俄罗斯共产党党团领导人之一。

  现任俄共中央第一副主席、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

  编者按

  近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全面深入发展。两国高层交往密切,相互信任加深,各领域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当前,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国还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扩大企业对外投资自主权。俄罗斯正在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经济竞争力,全面推进经济现代化战略。中俄两个新兴大国的经济活力和潜力正在不断地被激发出来。两国正扩大利益交汇点,深化各领域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为此,中国城市报总编辑解树江对话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伊万·梅尔尼科夫,解读关于中俄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解树江:目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中俄两国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目前已发展成为层次最高、基础最牢、内涵最丰富、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关系之一,堪称当今世界大国关系的典范。两国的国内经济建设也对双边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而俄罗斯早在苏联时代的城市化率就达到了73%,您对今后城镇化发展有什么看法?对中国同行现在正在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什么建议?

  梅尔尼科夫:城市化本身是客观的、自然的现象。它伴随着现代国家的经济和工业的现代化发展,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受教育机会的扩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和俄罗斯,城市化的发展伴随着不同口音的人们进入城市,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建立庞大的城市群的目标就是让城市成为创新和管理中心,成为贸易、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金融和人力中心,信息和技术的主要来源。

  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一些特定相同的城市问题,像人口、交通、环境、住房、社会、劳动、生产、经济、行政和管理等方面。

  在城市化进程中,每个国家都应以确保公民在城市中获得舒适的住宿条件。还要特别注意其他的一些社会问题,如卫生健康、教育文化等政策。

  在过去的20-30年中,大城市发展的动力正越来越强烈地从西方转移到东方。这指的是东方国家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宏伟,城市建的越来越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现阶段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代表,其城市化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同时也获得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例如,北京运用高效手段解决郊区的设施不完善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清晰的战略规划。当城市面临着过于密集的建筑、拥堵的交通,就要重点审视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为顺应21世纪城市化的需求,不能单纯的为了城市化而建设城市,应该以人为本,为人民创造出和谐舒适的生活。

  解树江:中俄同为历史悠久的大国,两国都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城市。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从莫斯科大公时代开始,到沙皇俄国(18世纪之前)至苏联及俄罗斯联邦政权一直担任着国家首都的角色。城市的发展传承到现在,莫斯科保留着众多古建筑,就像一本鲜活的历史教科书来时刻提醒着人们莫斯科的历史变迁。俄罗斯的城市在古建筑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城市的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矛盾是怎么协调发展的?

  梅尔尼科夫:莫斯科是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之一,4945项文化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包括三处最重要的地方: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红场,科罗缅斯克的升天大教堂和新圣女修道院。

  历史文化古迹保护方面联邦政府和莫斯科市都出台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国家层面有《关于俄罗斯联邦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古迹)》,莫斯科市的《关于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建筑古迹》。

  现在莫斯科正在进行的国家和地方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规划有:《国家保护、保存及促进文化遗产规划》、《莫斯科文化2012-2016》、《历史文化中心的综合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政策2012-2016》等。

  遗憾的是,在1991-2009年被称为“时代的十字路口”的这20年间,大量的历史建筑被破坏和拆除,在被拆除建筑的原址建起了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其他类型建筑物,极大的破坏了城市的文化艺术氛围。

  2010年,由于莫斯科城市管理团队的主动积极工作,使得城市规划工作进展取得很大的进步。莫斯科的土地与规划委员会也积极推动历史建筑遗址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在这方面获得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结果。2014年莫斯科在预算中拨款对94处历史建筑遗址进行了修复,联邦政府拨款对莫斯科的65处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了保护,其中私人投资者也参与了进来。

  城市保护公益组织在莫斯科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的积极活动和对行政部门的压力促使保护工作顺利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明确的目标是保护工作的重点。他们往往出现在法律的“真空地带”,对狡猾的商人和执行人员进行监督。

  维持现代文化和历史遗产保护之间的平衡,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发挥市民在历史遗产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他们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我自己也不只是参加关于城市规划的会议,去讨论问题,而是和普通市民一样到现场,用实际行动参与到保护历史文化遗迹的活动中来。

  解树江: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计划到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60%。同时,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像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就业紧张等“城市病”在大型城市中集中表现,相信俄罗斯的城市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俄罗斯国家杜马在立法方面对治理城市病有哪些成果?针对城市问题的全国性立法有哪些好的经验?

  梅尔尼科夫:俄罗斯目前的城镇人口总计为1.05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3.7%。而城市户籍人口约为0.975亿,约占总人口的70%。众所周知,俄罗斯的人口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俄罗斯当局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着力解决它。

  城市规划发展的问题体现在俄罗斯的立法工作上,其主要举措是使居民特别是年轻人留在当地发展。当前,作为俄罗斯立法机关的国家杜马成立了关于北方和远东区域政策的特殊委员会。他们与联邦地方发展部长时间紧密的合作,地方发展部成立于10年前的2004年,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协调俄罗斯各地区的统一规范发展。近期,该部进行了改组,职权范围分布进一步明确。并且,现在针对远东地区成立了专门的远东发展部,还针对北高加索和克里米亚成立专门的部委。

  现在还不能说俄罗斯国内城市化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都是很困难的问题。然而,由于在90年代后北高加索的问题非常具有挑战性,所以我们在该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目前,我们在西伯利亚各城市的发展当中看到了很多很好的投资项目,这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也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我希望看到远东与中国在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上能够携手并进。

  解树江:您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是在莫斯科大学度过的,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教育学家。当前在中国的教育界,对职业教育和学位教育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有人认为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成熟的技术工人并且能够直接就业,大学里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技校毕业的学生。您对此有何观点?职业教育和学位教育怎么协调才能更好的推动城市和社会发展?

  梅尔尼科夫:从全球来看特别是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今天的社会中的比例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例如,在工业化社会期间,一名工程师对应两名技术人员和四名产业工人。然而,到了后工业社会的时候,工业产业在社会生产的份额下降。另一方面,其他产业的工作需要更多、更专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

  同时,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发展也制约着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均寿命越长,收入越高,也更加的守法。

  因此,限制接受高等教育的因素来自于国家的福利和个人的潜力。在当前的俄罗斯,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与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相当,约为80-90%。但是,我们的大学因为种种原因淘汰率要比西方低得多,西方大学的淘汰率约为50%,在提高淘汰率方面我们也在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的观点很明确: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平衡不应该由教育体制来决定,应该让市场和社会发展来决定。市场会根据他的需求来决定需要的何种人才,教育体制应该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进行改革。

  解树江:中俄之间在前些年举办的文化年、旅游年等互相交流的项目,中俄间的城市有很多也结成了友好城市和姐妹城市,像北京与莫斯科、上海与圣彼得堡、沈阳与伊尔库斯克等等,双方结成友好城市有助于增进了解促进合作。您对中俄城市间友好合作有何期望?城市间的经济互动有何前景?

  梅尔尼科夫:作为一个到过多次中国的俄罗斯人,我对中国的印象是非常积极的,中国人民是聪明勤劳的。我和我的同事们每次访问中国,都是基于地区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往来的基础上。城市间的交流也是跨区域和跨境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载体也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在贸易、经济、投资、科学、技术和人道主义领域的集约化关系发展的优先方向之一。

  目前,俄罗斯的48个城市和地区与中国的85个城市和地区有着友好协议或者结成姐妹城市。其中中国的5个自治区中的4个,22个省中的20个,全部4个直辖市,还有2个特别行政区中的1个,他们都与俄罗斯的城市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在此,他们建立的友好城市一共有225对。

  特别要指出的是,这种积极的互动是从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之间2009-2018年合作规划纲要签署之后才显现出来的。该文件包含双边合作的各个方面,超过140个合作协议和205个投资项目。他们主要是基于城市间的合作,其中包括旅游、交通设施建设、科技、环保、医药、建筑和科技园区等,这些项目和合作协议充份体现了中俄之间经济强有力的互补性,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和振兴东北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解树江:我们在莫斯科采访时,对俄罗斯的医疗系统有了深入的了解。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全社会的免费医疗,甚至是对外国人也是如此。公立医院的医疗环境和水平也让我们赞叹不已,即使俄罗斯经济经历了长时间的困难时期也从未放弃全社会福利性质的医疗制度。在这一点上,俄罗斯是怎么做到的?这对城市与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梅尔尼科夫:非常感谢您对此给予这么高的评价,这其中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首先,俄罗斯的医疗组织保障体系仍然是社会主义模式,这种体系已经有几十年的基础了。这种体制已经深入到俄罗斯老百姓的内心深处,谁也不会也不想去改变它。同时这一点已经写进了俄罗斯宪法:俄罗斯公民拥有便利和免费医疗的权利。

  其次,近年来由于油价高企,俄罗斯政府预算在社会保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卫生系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建立了超过60个跨地区的医疗中心,覆盖超过80%的居民,每年免费做了50万例手术。我们计划到2018年,要覆盖100%的居民。

  医疗系统进一步完善的结果是,2013年俄罗斯的社会出生率自1994年以来首次超过死亡率,积极推动了人口增长率。

  我们现在的医疗体制也在向社会保险模式过渡。坦率地讲,这种改革可能会很痛苦,但是我相信通过专业人士、政府、全社会的充分实质性的讨论。通过透明的决策立法机制,这一领域的改革将会顺利的实施下去。

城市要为人民创造和谐舒适的生活
坚守定位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1月CPI创新低
货币宽松预期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