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业》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论大众传媒对经典作品的传播作用

文 | 朱黎明 《 中国报业 》(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现代人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经典作品也开始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大众传媒直接促进经典作品的传播,但也对经典作品产生冲击和解构,要辩证看待大众传媒对经典作品的传播作用。

    [关键词]大众传媒   经典作品   传播作用   [中图分类号] G21      [文献标识码] A 

    所

    谓大众传媒,是指传播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受众进行信息符号的复制,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传播工具、路径、手段和方式。简言之,大众传媒是通过文字、声音、视频、音频等信息载体向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形式。经典作品是指突破时空的限制,具有永恒性的文学作品。我国学者童庆炳认为:“所谓‘经典’,就是那些承载着人类社会普遍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典籍,它们具备永恒性和跨时空性。”童庆炳还指出,虽然经典作品具有永恒性,但是它们也可以被不断解构。在新时期背景下,大众传媒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经典作品也难免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从整体角度而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典作品的民间回归,提升了经典作品的社会影响力,但是也对经典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无形中削弱了经典作品的主题意义、审美价值和教化功能,所以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大众传媒对经典作品的传播作用。

    大众传媒对经典作品的促进作用

    进入新世纪之后,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已经没有太多空余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那些经典作品。经典之所以经典,就在于它们有着永恒性的生命力。大众传媒可以使经典作品的传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促成经典作品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1.大众传媒实现了经典作品的民间回归

    一部作品要被确认为经典,与普通大众的理解与建构息息相关,即经典作品只有回归民间才能发挥作用与价值。但是一直以来,经典作品都被世人认为是一种精英文学,体现了某个特定知识阶层或精英阶层的价值理念。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少数人掌握着经典作品的话语权,它们被人为地赋予一层神秘的色彩。与此同时,经典作品的文学趣味反映了精英阶层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由于受到精神信仰与意识形态的影响,通常要高于普通大众的口味,使得普通大众一直认为经典作品是美丽的“花瓶”,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然而,大众传媒打破了经典作品的神秘感,为经典作品与普通大众建立了一条有机沟通的“纽带”,使得经典作品不再是“空中楼阁”,阅读经典也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权利,而是更多地承担起服务社会大众的使命。

    另外,大众传媒在让经典作品回归民间时,也让社会大众掌握了对经典作品的一些话语权。以《红楼梦》为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社会大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表对《红楼梦》的看法。大众对《红楼梦》的解读可以不以社会大多数人的看法为准则,可以不以红学大家的看法为依据,而是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2.大众传媒提升了经典作品的传播影响力

    麦克卢汉明确指出:“媒介即信息。不管什么媒介,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心的尺度产生的。而媒介产生任何一种新技术,都会使我们的生活产生一种新的尺度。”以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为例,这档节目的高收视率和与之带来的经典作品的高发行量,充分证明了大众传媒对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影响力。我们必须承认,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人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在弘扬经典作品价值、发挥经典作品功能方面有着不容替代的重要作用。央视十套开播《百家讲坛》的初衷是“传承经典,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百家讲坛》没有沿袭传统的说教方式,而是面向广大受众,通过电视这一媒介进行大众传播。通过《百家讲坛》这个节目,中国经典作品重新焕发了光彩。

    大众传媒对经典作品的冲击与解构

    大众传媒一方面实现了经典作品的民间回归,提升了经典作品的传播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对经典作品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由于精英文化变得日益大众化,导致人们在阅读经典作品时由原来的精神享受变成了文化快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典作品的原有功能。

    1.大众传媒削弱了经典作品的主题意义

    毫无疑问,经典作品的精神内涵和主题意义十分丰厚,这些因素正是经典作品能够跨越时空、永放人文魅力的重要原因。但是大众传媒在传播经典作品时无法精确诠释其主题意义。大众传媒视域下产生的是大众文化,这种文化没有经典文化那般曲高和寡、阳春白雪。可以说,大众文化就犹如快餐一样,呈现出用完即弃的基本特征。但是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明显不同,它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饕餮盛宴。大众传媒在传播经典作品时,一般会将经典文化演变成大众文化,使得人们只关注剧情和人物造型等,忽略了经典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意义,在无形中就削减了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当人们感叹于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硝烟中时,有多少人能看到硝烟背后的历史画面?当人们唏嘘于宝黛悲剧爱情时,有多少人能看到《红楼梦》这部著作的宏观主题?当人们叹息梁山好汉的最终结局时,有多少人能看到这一结局的必然性。另外,由于快餐文化的大肆侵略,甚至出现了歪曲经典作品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

    2.大众传媒削弱了经典作品的审美价值

    经典作品以文字为载体,通过作者与读者彼此之间的心灵交汇,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一般具有含蓄性,并且意味深远。经典作品的魅力正是在于通过虚构手法来突破日常生活的循规蹈矩性,向受众呈现一个超越现实的梦幻世界,从而让受众展开想象的翅膀,徜徉于经典世界中而不能自拔。另外,经典作品还可以通过恢弘的历史场景、丰富的历史文化、深邃的主题思想和华丽的措辞文藻,令受众加深印象,给他们带来无限的美感享受。而经典作品一旦迈向大众化的轨道,受众便失去了再创造经典作品的机会,只能通过改编后的影视剧作品去感受原作的美感。然而,经过编剧、导演和演员的层层创作后,经典作品的审美价值已经大打折扣。比如电视剧《红楼梦》塑造的林黛玉形象弱不禁风、尖酸刻薄,塑造的薛宝钗形象博学多才、美丽健康,但是原作中的林黛玉灵秀聪明、率直纯洁,薛宝钗趋炎附势、世故圆滑,这样的改编就无法使受众深刻体会《红楼梦》文本中人物塑造的内涵,人们很难从这些影视剧作品中感受原作的经典韵味。

    3.大众媒体削弱了经典作品的教化功能

    经典作品不仅能给受众带来审美体验,还能实现寓教于乐,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化。无疑,经典作品是通过健康积极的内容对广大受众进行教化。但是大众传媒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对经典作品进行商业化包装,以谋取更大的利益,这样就无法充分发挥经典作品的教化功能。大众传媒为了提高收视率,故意制造噱头,将原作中含蓄表达的场景进行夸张处理,比如放大男女情欲、宣扬江湖义气、渲染血腥场景等。一些认知水平不高的人往往会受到这些画面的刺激,接受不健康信息,模仿电视画面中人物的行为,这样就扼杀了经典作品的教化功能,给受众的思想带来消极影响。所有伟大的经典作品都经历过岁月的洗刷和时代的检验,经典的价值有很多方面,教育教化功能也是其功能的一方面。通过对经典的改编和个性化的阐释,通过媒体的传播大大提高了人们对经典的熟知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经典的重新关注,人们重新开始阅读经典作品,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经典的陶冶,提升了自我的精神修养,满足了自我精神需求。

    总而言之,在大众传媒视域下,经典作品迈向大众化轨道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我们不仅要看到大众传播对传播经典作品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大众传媒有着消极作用就将经典作品束之高阁,也不能因为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而对经典作品进行大肆加工与渲染。要想进一步传承、发挥经典作品的价值,需要大众传媒工作者提高责任心,尽量忠实原作进行创作,这样才能引导更多的受众阅读原作,了解经典。  

    (作者单位:西宁  青海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黄书泉.论小说的影视改编[J].安徽大学学报,2003(02).

    [2]李松.视觉文化语境下文学性的危机与变迁[J].重庆社会科学,2004(02).

    [3]张文红.与文学同行:从文学叙事到影视叙事[J].甘肃社会科学,2003(06).

    [4]魏毅东.“视觉殖民”与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J].艺术百家,2010(04).

    责编/李德金

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现状与改进策略
众筹网站独立发展瓶颈分析
论大众传媒对经典作品的传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