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新闻战线 2021年07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在新媒体时代讲好老区故事

吴前俊 《 新闻战线 》( 2021年07月20日   第 04 版)

    摘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老区精神、加速媒体融合是老区党报面临的重大挑战。皖西日报始终将传承红色基因作为立身之本,着力构建融媒体矩阵,以直播、短视频等新形式宣传推介六安市的红色资源。通过推出系列专栏文章、直播节目,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以自身优势资源讲好老区红色历史、红色故事。

    关键词:媒体融合 红色基因 老区精神 红色故事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又被称为“皖西”,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革命战争年代,六安30 多万儿女为国捐躯。这里,走出了洪学智、皮定均等 108 位开国将军,在革命中心区,乡乡有将军、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 ;这里,“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照耀世人,并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形成了与大别山精神一脉相承的淠史杭精神,红色基因传承不息 ;这里,在先辈精神的感召下,新时期更是涌现出更多平凡的英雄,奉献老区、建设老区,为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而奋斗。

    2016 年 4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六安金寨县。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后,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的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也为老区的宣传工作及党报融合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移动互联时代,纷繁复杂的海量网络信息导致优质资源获得难度加大。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老区精神,加速媒体融合,为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油鼓劲、添砖加瓦,成为摆在皖西日报社面前的一道必考题。

    传承红色基因,汇入媒体融合大势

    皖西日报成立于战火纷飞的 1948 年,其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红色基因传承史。皖西日报创办 70 多年来,经历风风雨雨,不断创新变革。近年来,皖西日报社紧随时代潮流,积极汇入媒体融合大势,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大幅提升新闻工作效率和传播影响。如今的皖西日报已成长为集 1 报、3 刊、微信、微博、多网站等为一体的融媒体平台。

    皖西日报社深植皖西这片红色土地,多年来始终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立社之本,把宣传推介六安红色资源、讲好六安红色故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重要历史节点,报社主动策划组织记者开展红色寻根采访,与党史专家、将军后人、红色故事亲历者对话,先后在皖西日报上开辟《寻找伟人足迹》《重走长征路》《红土地》《红色六安 峥嵘岁月》《老照片 红故事》等栏目。同时,在六安新闻网、掌上六安等新媒体也相继开辟相应栏目,多渠道呈现皖西大地上闪耀着火与光的岁月,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内容生产转型中,融媒体直播成为较为成功的尝试之一。报社从纸媒和新媒体中抽调文字、摄影、摄像及相关技术人员组成新媒体直播团队,采用先进直播设备,借助新华社现场云等平台,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

    2019 年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皖西日报社专门抽调人员组成“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再走红 25 军长征路”主题寻访采风团,在皖西日报上开设专栏刊发文字深度报道的同时,报社采风团还深入长征路上的红色景点,通过行进式采访,挖掘红色故事,采写红色老区发展现状,并运用新华社现场云进行视频直播,受到网友高度评价,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精心组织策划,深化红色主题宣传

    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责任。让重大主题宣传产生重大影响,是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作为革命老区的党报,利用自身优势,宣传好老区的红色历史,讲好老区的红色故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吸引新读者群的重要契机。

    今年以来,皖西日报精心策划、浓墨重彩地推出一大批有高度、有影响力的重大主题报道,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专栏,全方位、立体化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六安市各项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同时,开设《红土地》《红色六安 峥嵘岁月》《老照片 红故事》等栏目,从小处着手,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7月1日,皖西日报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红色六安 百年芳华》特刊,展现了皖西大地百年之间从战火到辉煌、从贫困到幸福的来之不易。

    与此同时,皖西日报新媒体推出《百年华诞·百名老区网民颂党恩》栏目,通过走访红色景点、走进红色校园、传唱红色歌曲等,表达老区人民对党的无限热爱,激发老区人民在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

    六安新闻网及其微信公众号、掌上六安 APP 及其微信公众号以及由皖西日报社代维的六安市委组织部、市直工委等媒体平台积极转载,进一步拓展了报社新媒体的影响范围,深化示范引领作用,新媒体阅读量、留言量、粉丝数都有所增加,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庆祝氛围。

    不断增强“四力”,加速媒体深度融合

    为把老区精神传承好,新时期新阶段需要我们培养一支具备“四力”的融媒体记者队伍。皖西日报社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力”论述的深刻内涵,传承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以提高政治能力为根本,以增强专业本领为关键,以锐意创新创造为重点,以培养优良作风为基础,推动新闻队伍更好适应新形势下融媒体建设发展需要,“四力”教育实践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皖西日报社优化流程机制、拓展平台渠道,实现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2019 年底,皖西日报社建成融媒体中心,并成立融媒体采编指挥中心。2020 年完成对新闻报道指挥系统、大屏可视化展示系统、融媒体数字采编系统、数字报刊系统、图片管理系统的建设、升级、完善以及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对现有采编部门进行整合,对采编人员进行聚合,实施统一报道部署、统一策划主题、统一组织采访、统一编发稿件。逐步实现无障碍开展工作,即采即写,即拍即传 ;实现实时交流沟通,进行信息分享 ;实现从记者编辑到部门负责人再到媒体领导的三级联动,推动报社新闻生产在报纸、网络、两微一端一屏等传播平台的深度融合。在组织策划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特刊期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报社融媒体同步推出《重温六安红色记忆》《红色故事汇》等栏目,用简短文字加短视频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

    “提笔能写,对筒能讲,举机能拍。”作为正在向全媒体融合发展迈进的党媒,皖西日报社“报、网、微、端、户外屏”体系已初步形成,融媒体矩阵有效扩大了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更好宣传推介红色六安提供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媒体支持。

    融媒平台发力,全面推介红色六安

    自 2017 年起,皖西日报社适应新形势,开始尝试新闻与短视频相结合的报道形态,逐渐组建起短视频采编团队。在短视频新闻采编、人员培训及播发渠道开拓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皖西日报视频小组开发了包括网站、APP在内的十多个播发渠道,尤其是抖音平台。目前,皖西日报社旗下开通的抖音账号有 :掌上六安、六安新闻网。掌上六安的抖音粉丝数达 18.2 万,单条作品最高点赞 410.2 万,总播放量 1.8 亿 ;六安新闻网的抖音粉丝数达 42.1 万,单条作品最高点赞量1000 万,总播放量 3.5 亿。

    皖西日报积极响应新华社现场云短视频专题策划,针对 2019 年底“回家的路”“坚守的人”专题策划,短视频小组组织拍摄了系列短视频,良好地展示了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面貌。其中,《“海岛”留守电工——赵儒新》呈现了六安市金寨县响洪甸水库留守电工赵儒新 28 年来坚守岗位、忠于职责的老区人民良好形象,视频被新华社客户端采用,播放量超过 58 万。截至目前,短视频小组共有 50 余条短视频被新华社采用,很大程度上向全国展现了六安的良好形象,传递了六安的好声音。今年初,短视频小组拍摄制作的短视频《你好小康》,以大湾村全面脱贫为背景,反映了大湾村民的幸福小康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报社积极策划和指挥调度,24 小时滚动发布疫情防控工作最新动态。在此期间,皖西日报的全媒互动成为亮点。其中由六安市委组织部与皖西日报社联合打造的原创 MV《红手印》,一经发布,便获得中央省市媒体高度关注,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媒体先后转发,展现了新时期老区干群不忘初心、无私奉献,守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精神风貌,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2020 年,六安市网信办安排报社拍摄视频《六安一分钟》,并向全国推介,由六安新闻网具体承办。为了更好宣传红色六安、绿色振兴,项目负责同志除了不断碰头、交流,还浏览研读了大量网上相关视频和文字资料,边借鉴边寻找灵感。创作小组专程走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金寨大湾村,走过大别山的崇山峻岭,走进白鹅之乡,走进车间厂区,走进社区,拍摄大量视频素材。最终,伴随着熟悉的红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的优美旋律,《六安一分钟》呈现在亿万网民的眼前,让更多的人更直观、更感性地认识了解革命老区六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本次小视频的创意制作对于报社的新媒体建设,是一次提升、一次跨越、一次精彩的展现,更是一次融媒体发展的大练兵。

    (作者系皖西日报社党组书记、总编辑)

    责任编辑 :包萨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