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视野

新闻战线 2021年06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西方涉疆虚假新闻的议题框架与舆论操纵

——以BBC报道为例

罗 昕 赵小飞 《 新闻战线 》( 2021年06月01日   第 11 版)

    摘要:在“西方中心”意识的支配和影响下,西方媒体炮制了大量虚假涉华新闻,并辅以多种伎俩抹黑中国,进一步操纵国际舆论的反华倾向。西方涉疆报道强烈的政治色彩表明,虚假新闻已经成为西方敌对势力的政治工具。反击西方涉华虚假新闻,打破西方传播霸权,需要充分调配国内国际资源,构建国际友好媒体联盟。

    关键词:虚假新闻   政治工具   议题框架   舆论操纵

    2021年3月24日,#H&M声明抵制新疆产品#登上微博热搜。“新疆棉事件”使中国再度处于国际社会舆论风口,这与西方涉疆虚假新闻的背后操纵密切相关。2018年以来,西方媒体有组织、有系统地污蔑和抹黑我国治疆政策,先后形成多次集体抹黑高潮。这些虚假政治新闻,旨在以臆造的“人权问题”来操纵国际舆论。

    西方涉疆虚假新闻的议题框架

    通过对2018年以来西方涉疆虚假新闻的分析可知,BBC等西方媒体主要在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四个议题框架下伪造新疆“现实”,建构新疆存在所谓“人权问题”的负面形象。

    经济议题。最近的“新疆棉事件”中,众多国际品牌集体发声抵制使用新疆棉花材料及产品,给新疆棉花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国网民、企业等自发的“反抵制”热潮也使得这些国际品牌损失了大量在华市场份额。BBC围绕“品牌抵制”这一经济议题作了多篇虚假报道,表面上看是在报道国际品牌的当下行为,实际上却在报道中掺杂所谓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的“研究报告”、机构“调查声明”以及一些反华谬论,从而为“品牌抵制”提供所谓正当性动机。随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即“五眼联盟”)等国家的加入,抵制的主体从国际品牌上升到西方主要国家,抵制内容从新疆棉花产品扩展到“禁止从新疆进口(产品)”,欧盟对中国的制裁更是包括了“资产冻结”方面的内容,这表明“品牌抵制”议题实际上已衍变为西方国家的单边“经济制裁”。

    文化议题。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新疆区域文化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亚欧腹地中心与丝绸之路中心要道等地理位置和历史优势使得新疆成为多种宗教文化汇集之地。因此,西方涉疆报道自然不会错过宗教与种族这两大文化议题,通过“宗教歧视”“种族灭绝”等敏感概念标签制造“骇人听闻”的新闻,意图就在扰乱民族团结。

    社会议题。近3年来,西方对新疆“再教育营”和“强迫劳动”议题的抹黑报道贯穿始终。BBC罔顾事实真相,将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知识、职业技能等提升新疆民众知识和技能、更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断言为“再教育营”,遵循一贯的“双标准则”选择性地忽视这一事实:该教育培训中心与英国设立的转化和脱离项目、法国设立的去极端化中心并无本质区别。西方媒体对涉疆社会议题的报道,就是以挑选、捏造事实和篡改数据等方式在国际舆论场煽动新疆话题。

    政治议题。西方涉疆虚假新闻所有议题最终指向政治议题。BBC将中国网民自发的反抵制爱国行为污蔑为“激进运动”和“新疆棉花运动”;把新疆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诬陷为一种“短期‘军事化’职业培训和思想教育”。西方媒体以颇具政治色彩的词汇报道涉疆议题,借此抹黑中国的政策、制度乃至意识形态等,把虚假新闻作为反华的政治工具,意图实现破坏新疆安全稳定、阻遏中国发展的目的。

    西方涉疆虚假新闻的舆论操纵

    近年来,西方媒体的涉疆新闻具有很强的策略性。以“新疆棉花事件”报道为例,BBC的报道有着一条明晰的操作链,即“ASPI(反华智库)报告—政客媾和媒体推动议程—BCI(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取消认证—品牌商跟进”。从新闻全价值链的角度来看,BBC近年来涉疆虚假新闻的操纵伎俩在新闻采访、新闻制作、新闻内容、新闻传播和新闻营销等五个层面都有体现。

    “编剧式”策划采访。这主要体现在记者的采访提问方式中。早在2017年,BBC驻中国站记者沙磊(John Sudworth)就以“报道高科技监控设备”为名自导自演了一出“采访”:他把自己的面部信息交给警方,称想测试“中国天网系统有多灵敏”,最后却通过嫁接采访污称“天网系统主要目的不是打击犯罪分子,而是被中国政府用来打击反对政府声音,监控异见人士”。2020年11月,沙磊故技重施,意图通过“审讯式”提问大众公司中国区负责人,套出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的问题,更是用“二战”道德绑架企业,逼问采访对象为何不撤离新疆。即使在采访对象明确表示“我们不存在所谓‘强迫劳动’”后,他还是按照“采访剧本”提出了荒诞的观点——只要外企在新疆有工厂,就是在帮助中国政府实施“迫害”。为了让虚假新闻看起来更加真实,BBC还通过采访落入反华势力阵营的“演员”来攻击和炒作新疆问题。这些“编剧式”策划采访再现了19世纪末盛行于西方媒体的荒诞新闻场景。

    “阴间滤镜式”拼接剪辑。在新闻制作层面,BBC涉疆虚假新闻尤以“阴间滤镜式”拼接剪辑的方法最为典型。“阴间滤镜”,来源于2018年一档评论政见的节目背景图片,BBC通过调色和更换背景诋毁英国工党领袖科尔宾。西方涉疆虚假新闻中的“阴间滤镜式”拼接剪辑,主要是通过断章取义的编辑、嫁接和拼凑剪辑等方式,配以阴暗的色调、恐怖的音效等手段刻意营造阴森氛围,以此诋毁中国。作为BBC“阴间滤镜”的在华代言人,沙磊炮制了有关“再教育营”“疫情源头”等诸多涉华虚假新闻。2021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来华开展新冠溯源研究前夕,沙磊在报道中妄自断言疫情源头在中国,还煞有介事地拼接剪辑了一段警方反恐演练中用网蒙头拘捕暴徒的画面,妄称这是中国防疫部门暴力执法、侵犯人权的证据。此外,沙磊还多次在反华智库和反华学者的所谓“研究报告”中挑选和拼接材料,将这些虚假的旧报告作为诋毁新疆“人权问题”的新证据。

    “污名化”抹黑事实。大众媒体本身就是阿尔都塞笔下“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在美国媒体的涵化传播和议程设置的规训下,其他西方国家高举“新闻专业主义”旗帜,实则对中国形象进行“污名化”抹黑报道。在新闻内容层面,西方涉疆虚假新闻“污名化”抹黑事实在各个议题中都有体现。各种污名化最终都体现在政治议题上,即对中国形象的“污名化”。

    “抱团式”造势传播。许多西方媒体、新闻网站或社交媒体等多种传播平台都赞同并援引了BBC的涉疆报道,形成了西方媒体间的联动传播。这种跨国、跨平台的“抱团式”报道传播,使得新疆议题成为一种西方媒体报道强势,一些西方国家陆续加入新疆议题的报道传播阵营。就BBC近年的涉疆报道而言,赞同和援引较多的主要有“五眼联盟”国家的媒体,如美国之音、路透社、环球邮报等,以及德国之声、世界报等欧盟国家媒体,它们既以纸媒、电视节目等传统形态呈现,还会以图文、音频、视频和H5专题报道等多种形态传播,对我国国家形象造成了极大损害。

    “背书式”扩大影响。“品牌背书”作为一种营销策略,指的是品牌为了增强市场承诺强度而借用第三方的信誉,以一种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再一次对原先品牌的市场承诺作出确认和肯定。在BBC涉疆虚假报道中,也有类似“品牌背书”的新闻营销,采取了“背书式”扩大影响的操纵伎俩。

    表面上看,为BBC涉疆报道背书的主要是H&M等BCI会员品牌。它们接连声明抵制新疆棉产品的行动,试图“暗示”新疆棉花问题报道的“真实性”,而多次为BBC涉疆报道提供“伪证”的ASPI报告则是一种“明示”。据BCI官网显示,它的主要资助者是美国国际发展署(USAID),是承担美国大部分对外非军事援助的联邦政府机构,其宣扬的使命和价值观包括代表美国人民在国外促进和展示民主价值观、支持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强化民主治理等。因此BCI作为棉花标准制定机构关注的不是棉花产品或技术等质量标准,而是由美国国际发展署等机构定义的“道德人权”标准。ASPI是一个反华智库,长期接受美国国务院、美国国防部、北约组织、英国驻华大使馆等外交机构及军火商等的资助,炮制各种各样的反华谣言。

    反击西方涉华虚假新闻的策略分析

    西方涉疆虚假新闻,实质上是通过恶意扭曲的“新疆问题”,操纵国际舆论的反华倾向,从内到外扰乱中国政治生态。面对BBC等西方涉华虚假新闻的反华舆论和诋毁国家形象诋毁,需要充分调配国内国际资源,构建反虚假政治新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讲好中国故事,用事实说话。“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国国际传播和对外宣传工作的总策略。对外传播就是要向国内外真实、立体、全面地呈现中国现状,从事实维度上让谎言不攻自破。比如,针对BBC指控新疆棉花产业的虚假报道,中国外交部和媒体从新疆棉花产业的现状入手,呈现“新疆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采棉工收入高、自愿平等签订劳务合同从事棉花作业”等真实情况,用事实战胜“强迫劳动”等谣言和诡辩。

    联动中立国际媒体,形成友好媒体联盟。近年来,西方媒体凭借其国际传播力、话语霸权垄断全球舆论,使人们理解世界、解释世界的方式长期处于“西方中心”的支配和影响之下,中国由于政治制度、媒介体制与西方不同而被西方话语霸权孤立、抹黑。西方一些政客、媒体和企业“沆瀣一气”,更是让中国对外传播备受压制。中国除了要增强本土媒体的对外传播能力建设以外,还要努力争取其他中立国家政府及其媒体的支持,形成一个友好媒体联盟,以国际间的媒体联动效应反击虚假政治新闻,通过多种语言、多个平台把中国的立场和声音传播到五湖四海。

    发挥联合国作用,建设世界传播新秩序。联合国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共识构建层面,在操作层面也深刻影响着其他多边机构的工作方向。中国反击西方涉华虚假政治新闻也要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特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作用。一方面,中国要以常任理事国的身份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推动其他主权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共同行动,制定反虚假新闻(宣传)的全球治理规则,打破西方国家的传播霸权,建立世界传播新秩序。另一方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击虚假新闻的建议和对策框架下,警惕西方媒体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报道虚假新闻。可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纂的《新闻业、假新闻与虚假信息:新闻教育与培训手册》,以宣传、教育和培训等多种手段提升公民多方面的媒体与信息素养。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与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研究》(19ZDA332)阶段性成果

    (作者罗昕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小飞系该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武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