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天地

新闻战线 2021年06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文化报道练就纸媒硬实力

易禹琳 《 新闻战线 》( 2021年06月01日   第 07 版)

    摘要:深耕文化领域,不断推出优质原创文化报道,是纸媒参与竞争的利器。文化报道是静态的,远离社会热点,很难产生轰动效应。通过敏锐捕捉、精准策划,亦能引领风潮,展现党报在舆论引导方面的强大战斗力。

    关键词:优质原创   传统文化   文化报道

    互联网时代,媒体内容同质化日趋严重。相对于时政、经济、民生等领域的硬新闻,文化因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成为媒体生产原创产品、增加竞争力的“富矿”。

    在新媒体时代,湖南日报及其旗下媒体沉下心来做文化报道,不仅社会反响良好,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真正从文化报道里掘出了“金子”,用文化报道练就了纸媒竞争的硬实力。

    深挖传统,经典长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媒体取之不尽的宝藏。21世纪初期,一些媒体热衷于在财经、娱乐新闻领域PK,各种选美、选秀大赛层出不穷,却让文化坐冷板凳。湖南日报所属三湘都市报以文化立报,2004年首开媒体溯源湖湘文化之先河,推出“寻找家园深处的珍藏”大型文化报道,坚持5年,系统梳理湖湘文化脉络。 

    长时间、大规模,坚持成就品牌

    2004年10月,三湘都市报精心策划了“寻找家园深处的珍藏——湖湘物质文化遗产之旅”,派出骨干记者深入采访32处文化遗产,每期以两个连版的篇幅,全方位、多角度,强调现场感、个性化,以大版面大照片造成强烈视觉和心灵冲击,为人们奉上文化阅读的“盛宴”。

    做文化报道不能昙花一现,必须“上规模”。2005年,三湘都市报趁热打铁,同样精心策划小栏目,并增加了“记者手记”,为24处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与呼。2007年,三湘都市报又推出“根与源——历史文化名人湖湘之旅”,从物到人,选取24名(有些是群体)活跃在三湘大地、对中国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名人进行集中报道。除主稿、记者手记外,栏目又增加了嘉宾和专家解读,更加全面。2009年,再推“老祖宗的那些事:湖湘文明溯源之旅”,从地上文化遗产掘进到地下的16处文明遗存,请考古专家出场,亲自讲述远古湖湘文明的辉煌。

    5年,200个版面,连续、集中、完整地梳理湖湘文化,弘扬湖湘文化精神。三湘都市报表现出的浓厚文化情怀,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广合作、大活动,规模创造效益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的广泛支持。为扩大影响,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三湘都市报在做系列文化报道时,注重与相关部门的广泛合作。不断的活动加持,让品牌影响最大化。在组织报道的同时,三湘都市报主办了轰轰烈烈的“湖南十大文化遗产”“湖南十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两大评选活动,招募学生参与现场考古研学活动;每个系列都组织了专家研讨座谈会。

    只有做出品牌和影响力,文化报道才能不再“赔本赚吆喝”。三湘都市报不仅从合作单位寻求到经费支持,还开发出衍生产品,出版《发现湖南》系列丛书,作为独特的湖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资源的图文档案库,至今都是各大书店的长销经典书目。

    联姻旅游,产业兴旺

    文化是座“富矿”,媒体报道要讲究下手早、挖得巧。旅游是与文化结合得最紧密的产业,同时也是高度市场化的产业。要让文化变现,创造更大价值,旅游是最好的突破口。2010年10月,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提出文化和旅游携手,在湖南共同举办首届文化旅游节。其实早在2009年,湖南日报就率先行动,创办了自己的文化旅游副刊,在全国省级党报中独树一帜。

    2009年7月,正是湖南旅游努力向千亿目标冲刺的时候,湖南日报与湖南省旅游局合作创办《湖南印象》旅游副刊,每周一期。一改之前各大媒体宣传旅游小打小闹、只注重吃喝玩乐特色推介的弊端,文化联姻旅游,为湖南旅游注入强大的文化因子,很快打响《湖南印象》品牌。依托旅游副刊,湖南日报随即成立了两家主打全域旅游及文化创意的公司。

    高起点高品质,赢得读者喜爱

    为把《湖南印象》办好,坚决执行采编和经营两分开的政策,2009年,湖南日报成立了首个工作室——湖南印象工作室,由湖南日报广告部经营管理。工作室注重内容策划,首篇以《寻找长沙城的文化DNA》奠定其文化品位。古城古镇古村、古桥古驿道、书院文庙博物馆、河流岛屿、民族民俗、风物特产、演出节目……各个系列都凸显湖湘文化,即使是自然景点,也注重挖掘背后的文化。

    成立活动会展公司,深耕文化旅游产业

    《湖南印象》旅游副刊,一直坚持抓两个效益。配合湖南省旅游局的产业发展规划,策划了“走进大湘西”“全新的张家界”“探秘大梅山”“神奇大湘东”“环游洞庭湖”等省内外主流媒体参与的大型活动,影响大、效益好。为更好进军文化旅游产业,2016年,湖南日报社成立了湖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2017年8月,又成立了湖南日报社全域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全域旅游有限公司从2017年始承办湖南省旅游产业博览会,不断拓展参展商,从湖湘文旅小镇到精准扶贫村,到房车游艇等大型装备,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同时,为湘西、益阳、衡阳、株洲等多地策划实施大型文旅活动,组织研学旅游,目的地已延伸至全国各地,年创收2000余万元。

    湖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和各大景区、高校、政府合作,设计生产有创意的旅游产品。自2016年起,启动首届湖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使大赛成为湖南设计界的品牌大赛。南岳“十全十美”系列文创、湖南省博物馆“铜趣大冒险”、“梭说”侗锦亚麻系列、“新·书院六礼”等设计产品在德国湖南文化周、深圳文博会展出,广受好评。   

    把握热点,彰显战斗力

    很多人认为,文化报道是静态的、边缘的,远离社会热点,很难造成轰动效应。但湖南日报却通过敏锐捕捉、精准策划,使文化报道引领风潮,体现了党报在舆论引导方面的强大战斗力。

    自2016年以来,湖南日报推出了《寻访新乡贤》《走近科学家》《齐家有道》《师耀湖湘》《潇湘家书》《走近中医》《走进岳麓书院》等一系列文化报道,一年一品、精品不断。每一个系列都显示了文化报道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方面的强大力量。

    参与社会治理,传播新发展理念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乡村振兴在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里都是重要内容。文化报道如何参与乡村扶贫和振兴?2016年春天,新乡贤成为全国两会代表热议话题,湖南日报敏锐捕捉到乡贤对农村扶贫的重要性,策划了《寻访新乡贤》大型系列报道。第一季从著名作家韩少功、将军黄祖示、企业家陈黎明、教授夏昭炎等8位大咖着手,深入剖析他们给乡村带来的改变,一炮打响。乡土呼唤新乡贤,乡贤点亮新农村。《寻访新乡贤》第二季,湖南日报向社会征集新乡贤,越来越多的人争当新乡贤,用各种方式回馈家乡。

    文化报道要拍连续剧、系列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兴。2017年,湖南日报适时推出“走近科学家”系列报道,历时近两个月,采访14位科学家,以生动鲜活的笔触,展现科学家们的风采,有力传播了创新发展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组致敬科学家的重磅报道,产生了强大的新闻冲击力和时代感召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教师职业的尊敬。2019年,湖南日报推出《师耀湖湘》系列,讲述了15位教育大师的故事,反响热烈。

    凝聚人心,非常时期显威力

    《潇湘家书》是湖南日报在2020年春节前开办的栏目,意在请游子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刚发了两三篇即遭遇疫情,《潇湘家书》马上转向。1月25日,刊发《儿子,妈妈要去守护阵地了》,这是一位56岁医生进隔离区前写给带女朋友回家过年的儿子的信。字里行间,处处可见拳拳母爱,更诠释了一名党员的责任、一名医护工作者对人民的大爱。家书发表后,被各网站、客户端广泛转发,感动了无数人。

    疫情把人们隔离在家,写信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通过精编《潇湘家书》专栏,医生、社区干部、志愿者等各条战线的抗疫精神得以呈现,夫妻情、父子情、母女情、战友情得到传递。小小一封家书连接前方和后方,团结最广大的群体一起抗疫。家书如雪片一样飞来,省内各媒体加入“大合唱”。3000封家书,让平凡人在非常时期的家国情怀、无私大爱得到最充分的表达,为湖南在全国较早打赢防疫战贡献了力量。

    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中,媒体应留下更多厚重的作品。湖南日报《湘江》周刊刊发的《女儿·母亲·战士》《举家纾难 与子同袍》《即使是一道微光,也要将它洒向需要温暖的地方》,以报告文学的细腻生动来讲述抗疫战场上娘子军、父子兵、母女团、姐妹花、夫妻阵、志愿者的故事;《静默中,我们共同生长》《亲爱的孩子:你的拔节生长,春天听见了》《照进心灵的阳光》关注疫情中的亲子相处,关注医者子女、患者子女的成长;《战“疫”,中医药复兴响春雷》《科技为锋战恶疫》《大国军工 神兵利器》展现中医药界、科技界、部队不为人知的抗疫作为。

    这些报告文学抚慰了人们的心灵,留下了不被时间湮没的记忆。

    创新融合,再造经典

    融媒体时代,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流行,人们的阅读更趋碎片化、快餐化、视频化,纸媒如何做到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气质?文化报道不仅是党报必须坚守的阵地,更要融合新媒体,再造文化报道经典。

    文化兴国运兴,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党报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在当下自媒体繁多、短视频兴盛的时代,党报要沉下心,不被表象带偏。要坚持用有思想、有深度、有厚度的文化报道,助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要策划更多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文化选题,制作各种融媒体产品,打好报道组合拳,并通过报网端微多渠道传播,使纸媒的深度文化报道如虎添翼。同时,还要注重内容与参与人员的跨界与“出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融媒体时代,如何锻造文化报道经典,是摆在党报面前的一道课题。湖南日报将不断创新表达,以文化报道持续做强党报的硬实力。

    (作者系湖南日报社湘江周刊头版主编)

    责任编辑:武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