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新闻战线 2021年03月20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融合与坚守:2021两会融媒体报道中的变与不变

李 昉 王瑶琦 《 新闻战线 》( 2021年03月20日   第 02 版)

    摘要:随着社交媒体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优先、形态多样、内容发力成为两会报道的新形式。2021两会采用云听会模式,中央级主流媒体搭建互动交流云平台,采取演播室云访谈、H5、短视频、Vlog、云直播、海报等多种形式报道两会。在媒介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2021两会融媒体报道在形态、语态两方面有新变化。而以民生为核心的媒体观照、坚持公益价值、引领主旋律是两会融媒体报道不变的精神内核。2021两会报道在解读民生问题、引领社会舆论、汇聚共识力量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

    关键词:两会     融媒体      媒介技术     新闻实践

    云服务、云报道:两会报道中媒体的多重角色

    云端互动成为两会新特征。通过云技术应用和融媒体报道,云听会、云服务、云报道共同构成了两会新景观。

    2021年全国两会继续采用云听会模式,云端对话、隔屏交流的开会方式在2020年两会首次被采用。在此背后,有5G数据传输、视频数智化交互、云安全保障等技术支持。

    中央级主流媒体在两会期间利用云技术和融媒体提供云服务和云报道。在云服务方面,央媒搭建了多样化的云交流平台。以人民网为例,其于2021年3月推出了“我给两会捎句话”,邀请网友就经济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话题,通过“领导留言板”这一全国性网上群众工作平台托中央部委和各地省委书记省长“捎句话”上两会。新华社邀请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入驻“新华号”,联合代表委员“云履职”“云建言”,网友可通过新华网客户端搜索想要对话的代表委员姓名参与互动。云交流平台有助于发挥融媒体整合传播优势,构建集两会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官民互动、建言履职于一体的综合两会服务平台。

    在云报道方面,云访谈成为两会融媒体报道的新常态。2021年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特别节目《两会你我他》综合调动央视新闻频道、央视新闻新媒体、央广中国之声和国广环球资讯广播四个直播间进行云访谈,各类节目嘉宾共同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探讨民生话题。云访谈一方面有助于疫情防控、节省访谈嘉宾的时间和空间成本,另一方面为即时互动、即时反馈提供了渠道。

    以第一期节目为例,针对网友通过扫描二维码提出的集装箱物流问题,《两会你我他》通过央视新闻频道云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山东省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桥吊队队长的许振超,再请演播室内的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一司司长刘日红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国际物流的内容。云采访、多空间带来节奏变化①,使融媒体节目不再是不同媒介形态的机械组合,进而产生1+1+1>3的传播效果。

    目前,有学者关注到云报道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信息失真、内容失控及表达失雅。②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挑战,既需要业界的实践探索,也需要学界进一步考察、研究。

    媒介、技术双融合:两会融媒体报道发展脉络

    伴随社交媒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优先、形态多样、内容发力成为两会报道的新纲领。移动优先要求融媒体报道考虑到不同媒介形式的区别化传播特征,形态多样要求媒体组织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带来新样态的报道创意。梳理近年来各主流媒体在两会期间推出的融媒体报道作品,可以直观体现两会融媒体报道的发展脉络、“融媒体报道”概念的扩充和变迁,反映了媒介观念、通讯技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多因素对两会融媒体报道发展的影响。

    2015年,新华社推出《2015政府工作报告与我》,采用网页交互技术推出定制版政府工作报告;光明日报将其当年的融媒体报道作品诠释为“报纸的报道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相互融合的产品”③。2016年,人民网VR作品《VR带你进会场·政协大会这样开幕》和H5作品《十三五“摇一摇”》在两会融媒体报道中亮相,此时的融媒体概念被诠释为“两微一端”。2017年,短视频和直播作为新兴形式在两会报道中表现突出,中国日报推出短视频作品《老外看中国:英国小哥细数“两会”关键词》,人民网与腾讯合推直播节目《两会进行时》;人民网认为“综合运用图文、视频、动画、直播、VR、Html5等技术”④的是融媒体产品。2018年,新华社在AR技术的支持下使用人工智能“小新”机器人,结合虚拟影像和现实影像,引导用户阅读政府工作报告、观看委员通道等,扩展了两会融媒体报道的内涵。2019年,Vlog适应分众传播出现在两会报道当中,以第一视角展现两会,提升两会时政报道的传播力。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次进行5G+8K实时传输和快速剪辑集成制作,“部长通道”“委员通道”均通过5G视频连线进行。

    一方面,从网络页面到“两微一端”,从网页交互新闻到直播、H5、人工智能、短视频、Vlog,两会融媒体报道所融合的媒介形式和报道形态都得到了丰富扩充。从媒介融合到智能媒体,从无人机到算法新闻,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从基于“互联”为核心的web1.0时代到现在的以“社交”为核心的web2.0时代,⑤两会报道的发展趋势与媒介技术、社会文化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另一方面,以媒介技术的角度来看,从演播室技术、互联网交互技术到VR、AR、XR、5G,两会融媒体报道在技术融合方面几乎每年一变。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对于5G技术的应用,在扩充两会融媒体报道内涵的同时,观照到现实防控要求。

    形态简化、语态生活化:两会融媒体报道发展趋势

    2021年两会融媒体报道呈现形态简化的趋势。人民网于两会结束后综述出三十余部代表性两会报道作品,⑥作品包含的呈现形态有图解、文章、演播室(云)访谈、文字访谈、短视频、海报、H5、手绘动漫、直播等(见表1)。其中最常见的是文章、访谈、短视频和图解。这四类报道形态并非新创意,而是常见、普遍的报道形态。除了5G视频访谈节目《两会云客厅》首次采用全息投影技术,其他报道多以多视角报道、轻量化传播、可视化呈现为主。

    除了简化形态以外,报道语态生活化是2021两会融媒体报道的另一变化特征。新华社推出的歌曲《十四五@十四亿》在腾讯新闻微信插件和腾讯视频各端总浏览量3.1亿。这首歌曲采用说唱的方式,融合动漫、中国风等元素,通过朗朗上口的旋律,生动阐释“十四五”规划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增进人们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理解。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王冰冰在北京街头巷尾对人们的“两会关注”进行采访,和被采访人一起吃面包、打羽毛球,在生活化的场景里完成报道。

    民生、公益价值和主旋律:两会融媒体报道精神内核

    第一,以民生为核心是两会报道不变的媒体观照。以《两会你我他》为例,该节目的口号是“关注身边事”,从节目标题和节目口号中都能够体现以民生为核心的立意——关心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在节目中所探讨的“五一假期能出去玩吗”“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值得推广吗”“家长要不要给孩子报辅导班”等话题,紧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再如,融媒体特别节目《中国青年说》,让记者与青年代表共同探讨就业创业、青年婚恋等话题。民生话题使两会融媒体报道更接地气,能够扩大两会报道的传播力。

    第二,坚持公益是两会融媒体报道不变的价值取向。以新华社策划的创意短剧《遇见五年后的我》为例,短剧采用五年后与五年前的自己对话的形式,将“十四五”规划融入个人的实际生活中,展现五年后的个人生活状态,情节编排体现了新华社在策划融媒体报道时的公益价值取向。

    第三,主旋律引领是两会融媒体报道不变的重要任务。仍以上述新华社短剧为例,当五年前的自己问五年后的自己“要怎样才能变成你”时,短剧给出的答案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总  结

    两会融媒体报道的发展趋势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此背景下,2021两会融媒体报道的创新和突破并未受限,中央级主流媒体积极带头应用新技术提供云服务、云报道。两会本身、平台交流、融媒体报道均呈现云端互动的新特征。此外,两会融媒体报道整体展现报道形态简化、报道语态生活化的变化特征。

    与此同时,2021两会融媒体报道坚持以民生为核心的媒体观照,以坚持公益作为其不变的价值取向,以主旋律引领作为其不变的重要任务。融媒体技术是新闻内容生产的载体。两会融媒体报道融合的是媒介技术、媒介形式、报道形态,坚守的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新闻从业者追求的精神内涵。

    (作者李昉系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生,王瑶琦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国际新闻学硕士生)

    责任编辑:王  月

    注释:

    ①黄瑨:《试析〈两会你我他〉的融媒体创新》,《电视研究》2020年第8期。

    ②胡智锋、雷盛廷:《云报道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新闻战线》2020年第12期。

    ③杨谷:《光明日报社2015“两会”报道:一次融媒体报道的成功演练》,《传媒》2015年第6期。

    ④张宇:《2017全国两会报道大比拼 传统媒体表现惊艳》,人民网2017年3月25日。

    ⑤喻国明、杨莹莹、闫巧妹:《算法即权力:算法范式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力革命》,《编辑之友》2018年第5期。

    ⑥赵光霞:《人民网2021两会报道开创新格局》,人民网2021年3月12日。

    ⑦莫鑫:《新华社原创Rap〈十四五@十四亿〉刷屏 把“十四五”规划“说唱”到中国青年的心里头》,新华网2021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