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关注

新闻战线 2020年04月01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让 “硬核” 新闻变得喜闻乐见

● 欧世金 《 新闻战线 》( 2020年04月01日   第 02 版)

    重大主题、重大典型、重大成就宣传,历来是主流媒体主抓的“硬核”新闻。浅阅读时代,受众偏好“快餐式”阅读、反感“假大虚空”报道、厌烦老面孔老套路老腔调,只有让新闻短些、再短些,实些、再实些,新些、再新些,才能生产出更多富有感染力、吸引力的优质产品,让“硬核”新闻变得喜闻乐见、入脑入心,让受众真正有所收获,切实提高新闻宣传影响力、传播力。

    受众偏好“快餐式”阅读——让新闻作品短些、短些、再短些

    2020年新年前夕,笔者受邀参观上海哔哩哔哩网站大楼,其间播放的一个动画节目,令人印象尤为深刻。

    节目名叫《追梦者》,由人民日报客户端和哔哩哔哩联合出品。讲述的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英勇牺牲、不懈奋斗的历史故事。如此主题重大、历史厚重、意蕴深刻的产品,又是作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片,如果由传统纸媒来实施的话,万字长文打不住,几个整版的特刊也不会嫌多,而这个节目时长只有不到5分钟。

    中国共产党人近百年的奋斗史,只用几组动画、几个人物、几组金句展现,会不会显得不庄重、太轻飘?播放数据最有说服力。上线后,这个动画节目播放量达百万余次。据介绍,哔哩哔哩创作的动画节目播放突破亿次的已有11个,收看者是以大学生、中学生为主体的年轻人。

    变了,真的变了。浅阅读时代真的来了。

    快,是学术界描述浅阅读行为特征的关键词之一。网民通过搜索或浏览标题,一目十行、跳跃式阅读以获取阅读信息,体现了阅读速度之“快”;迅速吸收与消化,消费之后随之抛弃与更新,显示了阅读消费的过程与更新速度之“快”,即“迅速享用”“迅速愉悦”“迅速抛弃”。

    快,是浅阅读最显著的特征;短,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新闻界一直在强调短些、短些、再短些,但许多报道还是偏长,长稿的数量还是偏多,读者对此多有诟病。刹“长稿风”之所以屡不见效,原因包括很多方面:其一,记者把写长稿当作成绩、当作本事,认为那样才能体现对所报道对象和工作的重视;其二,有的记者尤其是知名记者喜欢写长稿,产生了“示范”效应;其三,各种新闻奖对有的长稿网开一面,让新闻人对参评作品的刚性数字规定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如果说过去要求写短稿,是业界“刀口向内”的自省自律,弹性大、可变性强,执行好坏对各方并无大碍。那么,面对今天新舆论生态下的受众,则关乎媒体生死。也许报道写得妙笔生花,但黑压压一大版,或在手机上翻也翻不到头儿,读者可能就没耐心、没心情阅读了。

    读者不看,产品无人问津,如同废品。一个严峻的事实必须正视: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大部分信息都是从网上获取,如果不能尽快掌握当下舆论场上的主动权,主流媒体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变危为机,顺势而为。如何抢占阵地,如何抢抓读者,写短文、出精品无疑是一剂良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改进文风,要在“短”字上下功夫、见成效,要力求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

    时效决定成效,速度赢得先机。传播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首发效应”,说的是首发信息让受众形成“第一印象”,再要改变就难了。写短稿才能快编发,要争取在第一时间首发定调。

    古人对写短文多有论述,如“要言不繁”“文约而事丰”“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等。爱因斯坦说:“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鲁迅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对网民来说,谁写无病呻吟、一地鸡毛的长文,就抛弃谁、远离谁。 

    短,不是浅,而是与精并存。写短稿,检验的是新闻工作者有没有真理在手的自信、洞彻实际的慧眼、驾驭文字的技能。从篇幅上讲,新闻报道一般情况下都属于“千字文”。

    在新华社结集出版的《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新华社撰写的新闻作品》中,有58篇是毛主席撰写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别了,司徒雷登》《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文稿,短小精悍、脍炙人口,时至今日,仍是值得学习借鉴的经典、精品。

    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232篇短论。这些短论鲜明提出了推进浙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主张,及时回答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一些问题,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这些短论的突出特点是:篇幅短小,语言简洁,文风朴实,生动活泼。每篇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有力指导了实际工作。

    长和短,不能一概而论。要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宜长则长,宜短则短。比如,一些事关党和国家建设事业发展的重大报道,因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备受关注,篇幅太短了读者可能觉得不解渴。尽管如此,新闻报道的短是常态、长是特例。即便是重大报道,也要进行精细包装和加工。电讯稿要将众多信息切割成“微文”分篇播发,报纸版面要图文并茂,以吸引读者阅读。

    受众反感“假大虚空”——让新闻作品实些、实些、再实些

    有的学者认为,浅阅读不能错误解读为读者的需求肤浅、浅薄,恰恰相反,它反映的是读者更深层次的阅读需求,因为在某些媒体上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所以要到别的媒体去寻找。

    读者到底想要什么?这是媒体人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如果说受众生活节奏加快、阅读时间太少,可不少人眼睛总盯着手机,有的一看几个小时停不下来;如果说受众不爱深度学习,那“得到”“喜马拉雅”等知识付费节目为什么那么火,有的大学教授一堂课就拥有几十万名付费者。

    对信息和知识的渴求,是现代人的刚需。难点和重点是针对读者刚需进行精细制作和传播。

    主流媒体责任尤其重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张图、一段视频经由全媒体几个小时就能形成爆发式传播,对舆论场造成广泛影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

    主流媒体的核心优势在于权威和准确。在众声喧哗的舆论环境中,虚假、歪曲的信息会搞乱人心,消极、错误的言论会泛滥成灾。还有一些媒体居高临下、自以为是,有的生硬灌输、空洞说教,有的追求猎奇、庸俗低媚,有的甚至为一己之私搞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严重损害新闻媒体公信力。

    面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面对受众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的深刻变化,每一位媒体人都应努力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从受众反映最强烈的“假大虚空”问题改起,痛下决心、换羽重生。

    情感真实。这是基础和前提。马克思强调,人民报刊的实质就在于体现“人民精神”,表达“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并且生活在人民当中,“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新闻工作者必须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牢记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展现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理想情怀。

    已连续举办6届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堪称新闻界的盛宴。一批批记者“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深入最苦、最险、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与老百姓一起工作和生活,幸福着他们的幸福、期盼着他们的期盼、忧虑着他们的忧虑,书写着新闻工作者增强“四力”、守正创新的时代新篇。他们用心、用情、用功,以实际行动证明,“离泥土越近,越有生命力”“离基层越近,越接近真理”“脚步有多远,感情有多深”。新闻界曾批评过的那种鼻孔朝上的“老爷记者”、隔窗看景的“车轮记者”、闭门造车的“文件记者”、粘贴复制的“电脑记者”,应多想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争当志存高远、情怀深厚的新时代优秀记者。

    内容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当下,屡见不鲜的夸大、拔高、片面报道,让受众感到不可亲、不可信、更不可学。新闻失实,是媒体和记者自毁形象的愚蠢之举,更是必须严防死守的新闻职业道德底线。主流媒体要准确及时发布新闻消息,为其他合规的媒体提供新闻信息来源。

    2015年年初开始,解放军报先后在一版重要位置隆重推出“点赞新一代革命军人·习主席接见过的基层官兵”“向习主席报告·老红军老八路的心里话”“习主席视察过的基层部队·新变化新气象”“习主席接见过的基层人大代表·强军路上新风采”“喜看新变化·回访习主席视察过的部队”等大型系列报道。报道注重顶层设计,集中精兵强将,采访扎实深入,写作精益求精。有的稿件经过数十次的修改打磨,特别是对一些核心事实,包括一个细节、一句对话等都反复核实、多方印证,力求找到权威出处。有的重要事实,不仅要听采访对象叙述,还要回听现场录音、重看现场视频;不仅要经过亲历者和其单位领导审稿,还要请有关专家和军委机关把关。这些报道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赢得了业界和读者的广泛好评。

    以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浙江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立法 审议通过全国“放管服”改革领域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为例,浙江日报为了把这条会议新闻做成精品,跟踪线索近一年。在消息修改阶段,就如何用一句话准确表述《规定》的意义,采编团队颇费心力,推敲了三天,最终经与全国人大、省人大相关领导专家反复沟通,方得到一个全新的准确表述,为全媒体时代做好重大事件宣传提供了示范。

    效果务实。新闻报道要让受众感到有用、管用,能推动实际工作,能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抓问题就会有深度,有深度才会见实效,主流思想才会真正入脑入心。

    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新华调查》,始终关注民生问题、守望社会公平正义、追求卓越品质,推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其主要做法是: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视角,围绕中央明令禁止、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事件进行选题策划和组织实施,推动国家建设、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2018年5~6月间,新华社广东分社记者获取独家信息:在广州工作的黄先生,因向表妹转账8万多元转错人,向对方讨要被拉黑,多方求助无门。他们持续追踪,多次咨询业内专家,提出可行性建议,播发稿件《微信转账转错人只能认栽?——“手滑”的代价究竟由谁来担》,最终促使对方还钱,腾讯公司迅速整改微信支付机制,万千用户从中受益。

    受众厌烦老面孔老套路老腔调——让新闻作品新些、新些、再新些

    理念要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创新为要”。浅阅读时代,媒体理念创新是关键。要围绕权威性、亲和度、传播力等重点课题,打造原创性产品、实施品牌战略。一方面,传统媒体要培养互联网思维,以用户为主,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传播的思想要深刻、富有新意,要防止老调重弹、老生常谈。

    创新就会有回报。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近两年把构筑强大主流媒体舆论的看家本领,具体化在内容生产“红、鲜、甜”的三字选题方向上,落小落实到“数据化表达、场景化呈现、抖音化思维”的三化转型目标上,努力把“有意义”的宏大叙事讲得“有意思”、把重大主题讲得“更清晰”。其新媒体作品《H5 |改革开放40年·长沙有多“长”》,荣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手段要新。全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己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主流媒体要借助移动传播,占领传播制高点,主动拥抱传播新技术新平台,实施传播手段的多样化,推出丰富多彩的优质新闻,否则再好的产品也会“养在深闺无人识”。

    2018年国庆期间,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策划推出大型主题报道“我和我的祖国”暨“同升一面旗 共爱一个家”线上线下主题活动,首次实现“报、网、刊、端、微、屏”一体联动,做到了全媒体采集、全流程把控、全平台分发。这一系列报道先后被185家媒体和平台转载,累计阅读量突破5.3亿次,体现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大舆论引导力。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宣传中,快手与央视联手,在阅兵直播、大型活动报道等方面亮点频出,取得良好宣传效果。阅兵直播、联欢直播以及央视新闻快手号70小时不间断直播,累计收看超过12亿人次,其中70小时直播总观看人次达10亿,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600万;“国庆大联欢”H5播放量超过2.7亿次;“我爱我的国”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相关短视频作品达800多万件,点赞量超18亿次。

    语言要新。新闻报道概念化、口号化、文件化,是老毛病,就如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所斥:语言乏味,像个瘪三。有专家认为,报刊语言,第一是准确,就是概念要明确,报道事实、描写事实是一说一、是二说二,容不得半点含混不清;第二是简明,就是语言要简明流畅,摒弃矫揉造作、艰涩古僻的文字。美联社把“简洁”列入写作手册,规定“学不会把文字写得简洁有力的人,不必为美联社写作”;第三是形象,就是要让文字具体可感;第四是通俗,就是要以大多数读者完全明了为原则。德意志新闻社规定:“如果稿件写得只有一部分读者才能读得懂,那就是记者的失败和失职”。群众是真正的语言大师。新闻工作者要贴近基层一线,到生活的海洋中捞取串串佳句,坐在办公室想出来的语言可能看上去很美,但没有“烟火气”、不会冒“热气”,就像塑料大棚里的水果,个个青翠欲滴,但吃起来总让人感觉缺少阳光雨露的味道。

    新闻语言是时代的“晴雨表”。新时代催生新语言,新语言反映新时代。观察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标题,可以窥见语言创新的丰硕成果。比如,《总书记说四川话,你听过吗?》《你收到的是1927年8月1日发来的包裹》《十八洞的19张笑脸》《一只羊的“诞生史”》《一根糯玉米演绎的“供给侧改革”》《“见字如面”23年》等等,时尚化、网络化、口语化、生活化特点十分鲜明,为提高新闻宣传影响力、传播力提供了诸多启示。

    身处一个大变革时代,浅阅读只是矛盾问题的“冰山一角”,主流媒体必须直面挑战,以搏击者和创新者的姿态,迎战征途上的“腊子口”“火焰山”,除此别无选择。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原副社长、高级编辑,入选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责任编辑:陈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