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用心用情讲好扶贫故事

——短视频《臊子书记》创作有感

● 刘雁军 齐竞竹 闫 征 《 新闻战线 》(

    2015年,天津大学派人到甘肃开展扶贫工作,特色帮扶之路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记录扶贫干部宋鹏心路历程的短视频《臊子书记》,不仅是媒体践行“四力”的典型代表作品,更是新舆论生态下守正创新生产优质新媒体产品的有益探索。

    在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由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策划制作的短视频《臊子书记》获得短视频新闻一等奖。该视频讲述了天津大学选派的扶贫干部宋鹏在甘肃陇南大寨村工作3年,通过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电商产业链、铺设幸福路的故事。

    脱贫攻坚战3年行动中,数以百万计的扶贫干部奋战在第一线。宋鹏身上所折射出的奋斗精神是广大扶贫干部的集中体现,他探索的扶贫模式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

    该短视频刊播后,获得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中央主要媒体和新媒体的转载,数以万计网友纷纷点赞,称该作品有思想、有高度、有质量,点亮了扶贫工作的思路,创新了扶贫工作的模式,生动展现了中国青年积极向善、扶困向上、担当向实的精神面貌,有温度、有高度、有态度。

    创作过程: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津云新媒体一直想拍摄一部能够全面反映宋鹏扶贫心路的短视频。2018年7月,就在宋鹏扶贫工作即将结束的前一个月,关注其3年的津云视频团队派出一行6人的摄制组,来到甘肃陇南大寨村。

    大寨村位于陇南市西北部的宕昌县沙湾镇,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润、森林茂密外,但有贫困户95户,全村人均耕地面积0.2亩,农业生产不成规模,村民受教育水平较低,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宋鹏告诉摄制组:“来之前,我就想好了,要成为这个村子里的‘自己人’,只有被接纳了,才能知道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这句话后来被收录到视频中。想扶贫,首先要成为“一家人”。

    与宋鹏一起挨家挨户走访、进行了3天的调查沟通和头脑风暴后,津云摄制组决定,多用网民喜闻乐见、轻松易懂,能够引起共鸣的网言网语,制作有“网感”的短视频。宋鹏是“80后”,他利用“互联网+扶贫”帮助大寨村脱贫,短视频在表达风格上可以突出年轻人的“萌”和“燃”。拍摄中,摄制组发现这位普通的“80后”扶贫干部身上有很多闪光点:有想法,利用“互联网+”开展扶贫工作;有“套路”,用创新思维激发青年人创业动力;有担当,两年任期结束后主动延期1年……在短视频中,将许多不易察觉的细节有机串在一起,折射出宋鹏“心系人民、爱撒乡村、无悔青春、不负韶华”的情怀。

    在宋鹏的宿舍,摄制组无意间发现了他撰写的扶贫日志,满满3本,200多篇,每一篇都是一个故事,饱含为民情怀。白天调查任务多,大家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反复翻看,最终以“扶贫日志”为主线,撰写出《臊子书记》短视频脚本。

    大寨村的营盘山荒了十几年,臊子在网上卖火后,对花椒的需求量很大。宋鹏带领村民在山上种了1800亩梅花椒。5年后,这些梅花椒每年将给村子带来500万的收益,曾经的荒山成了“村民银行”。采访中,提起宋鹏种花椒树的事儿,很多村民竖起大拇指。为了在短视频中展现“村民银行”,摄制组决定上山拍摄。拍摄那天下着雨,随时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出于安全考虑,村民多次阻止摄制组登山。但为了最佳的拍摄效果,摄制组坚持上山。大家把无人机等器材用绳子绑在身上,徒步近两个小时才上去。由此,摄制组才知道了这条唯一能上山的土路,是宋鹏带村民种花椒时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航拍营盘山的镜头时,摄制组想了很多办法,寻找最佳角度。返回时,村民徐永军细心保护摄制组,不停地说:“让你们这些娃娃受苦了。”一下山,村民们就端出热气腾腾的沙湾臊子面给大家吃。摄制组的女编导流着泪说,这一刻才真正明白宋鹏为什么“豁出一条命,也要挖断穷根”。半个月时间,津云摄制组与村民们同吃同住,拍摄到了大量基层一线最鲜活的素材。“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大家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作品亮点:平凡人的不凡故事,小切口正能量大情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与传播环境中,津云新媒体在“小切口、正能量、大情怀”方面创新实践,以平凡人的不凡故事为切入点,展现脱贫攻坚路上的奋斗情怀。

    情节流畅。要讲好一个长达3年的扶贫故事,短短几分钟很难满足。这部短视频在初次剪辑后长达10分钟,津云编导团队在经历数次激烈的讨论后,最后决定采用“连续蒙太奇”编辑手法,砍掉部分拖沓的情节,强化放大在不同时间段宋鹏的扶贫心路和帮扶群众的感受,在正序的叙事逻辑中向网友展现最精华的内容。经过反复权衡和多次剪辑,长度降至6分58秒。 

    一部好的短视频,开篇就要吸引人关注,让受众产生看下去的欲望,编导团队特意选择了一些诙谐的场景画面。如:穿着皮鞋去调研踩了一脚泥;说话文绉绉老人听不懂;村里小狗不友好地冲他叫……网友们在会心一笑之余,也能想到这位从象牙塔走出来的扶贫干部当初开展工作的不易,这也正是所有扶贫干部的真实写照。从发现臊子或许可以成为帮助村民脱贫的农产品,到带着村民前往各大城市调研,再到鼓励并教授大家利用互联网推广产品,短视频在轻松幽默中将宋鹏的工作经历展现出来。虽然是在单一线性时空下进行的画面组接,但时间与空间的协调配合,让生活以一种基于原生态但又高于原生态的方式,体现得更有层次感、新鲜感和新奇感,使人浏览起来丝毫不觉乏味。

    后面的短视频到了“燃点”,村民对宋鹏的依依不舍将短视频整体推向高潮,扶贫的最终目的是要激起受扶群众的“志”、提高受扶群众的“智”、铺出“一条带不走的幸福路”,这让短视频的立意升华到最高点,网友纷纷向扶贫干部点赞致敬。

    包装得体。MG动画和3D建模已被广泛运用到短视频中,因为它既符合当前传播环境的转型特点,又能对抽象的事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这部短视频讲述的是宋鹏3年的扶贫故事,很多场景不可能再还原,运用受访者叙述的方式又显得枯燥乏味,巧妙地运用一些MG动画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如何运用?在哪儿运用?需要摄制组在开机拍摄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以便做好动画与实景的无缝衔接。于是,网友们看到了视频开篇出现的宋鹏刚进村时经过的桥后期制作时被包装成动画,与实景结合,过渡得非常完美。 

    在宋鹏决定带村民们外出考察的片段中,MG动画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天津、北京、西安、兰州,几帧动画就能“游走四方”。而大寨村成立第一家集体企业、成立沙湾电商扶贫服务中心等,则通过3D建模的形式直观呈现,立体感强,搭配有节奏感的音乐更使画面入脑入心。

    在结尾处,通过3D建模让花椒树在营盘山上长出来,一幅希望的景象让短视频更加生动、富有灵气。另外,在短视频左下方设计的日记本,显示重要的时间节点;根据故事情节需要,适当地出现MG弹幕,增加画面的趣味性等等,都为短视频增色不少。

    影响广泛。行百里者半九十,一部好的作品,完成创作仅仅是工作的50%,更重要的是推广。10月17日,第五个国家扶贫日,短视频《臊子书记》在北方网、津云客户端、津云双微、“天津发布”微博等平台显要位置推出后,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共青团中央”、千龙网、东方网、长城网、红网、长江云等30多家中央机构、中央新闻网站、省级网站和新浪、搜狐、今日头条、腾讯、凤凰、网易等商业网站予以转载,全网各平台传播曝光度累计过亿人次。

    短视频刊发后,在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在积极观看转发的同时,也留下很多暖心评论。网友“天汉青年—汉中央青团”称赞宋鹏是为人民服务的榜样;网友“雷雨转阳光”表示,臊子书记是新时代好青年;网友“一根汉子”说:“这么多人送他,是真的难舍难分。”很多网友认为宋鹏干的是有意义的事业,值得钦佩。同时,大家也纷纷晒出自己身边为基层百姓干实事、有担当、善作为的奋斗典型,为坚守在脱贫攻坚以及各条战线的榜样点赞!通过《臊子书记》的宣传,宋鹏的扶贫故事鼓励着更多有志青年以各种方式投身到扶贫攻坚工作中,为脱贫事业做贡献。

    创作收获:有新思维有真感情,用心用情走好长征路

    在当下短视频流行的风口,要创作出一部具有时代感、弘扬主旋律且鼓舞人心,让广大网友主动转发的优秀短视频,的确不易。创作过程除了始于“四力”、源于初心外,更重要的还要看创作团队是否带着感情、带着对生活的感悟,用心锻造。

    创作好的作品,需要用心体验、用情感悟。新时代,要生产优秀的短视频,必须有心、用情、力研、精制。摄制组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用镜头记录扶贫的每一处细节,通过细节的张力反映扶贫的活力。

    大寨村的贫困面较大,摄制组对于即将面对的艰苦环境是有思想准备的,但是去之后还是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真变了”,村里的道路平了,太阳能路灯亮了,安全饮水通了;二是“没想到真忙啊”,摄制组一开始根本找不到宋鹏,后来问了不少村民才找到,他正一家一家走访,辅导村民如何开网店。看到他沾满泥土的衣服,摄制组知道这是一位“真扶贫”的青年。

    现场采访时,摄制组的小伙伴们主动和宋鹏沟通,刚开始不太愿意接受采访的他逐渐配合起来,话多了,故事自然也讲出来了。采访双方用心交流、采编制播情心到位,才能挖掘出有温度的新闻,才能讲出有灵魂的故事。

    创作好的作品,需要真实讲述、艺术表达。一部新闻作品,要展现它的真实性。只有真实,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在制作中,摄制组尽量多地运用纪实性镜头,特别是在3年扶贫工作即将结束时,连续跟踪拍摄宋鹏与村民每一个告别的镜头,每一句离别的话语都是真实纪录。村里的老奶奶说:“他说要走,俺心上慌得很。”村民爱花说:“宋老师把路铺好了,不出去了,就在家里奋斗着干吧!”每每播放这些画面时,很多网友都感动得流泪。

    新闻传播是一门艺术,生产好的短视频,画面素材和语言表达要完美契合,应尽量尝试用多种新媒体手段表达,让短视频有新时代的新视角。为了让视频更感人,编导组把拍摄脚本修改了一遍又一遍;为了让画面更立体,许多镜头摄制组拍了五六遍;为了让特效更饱满,制作组尝试了十余种办法……连续多个夜晚,大家奋战到凌晨三四点。凡人在基层,大爱撼人心,有温情、有细节、有故事的优秀短视频,就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用眼发现,用情感受,用心制作。

    创作好的作品,需要有新思维、传正能量。新媒体时代,必须树立新的思维,要着力研究传播之后的网络互动,着力研究新媒体产品如何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扶贫题材来说,新媒体不但有责任讲好扶贫故事、宣传扶贫典型,而且还要让它成为扶贫的载体;不但要用心弘扬主旋律,而且要用情传播正能量,更要用力去推动扶贫收到实效。

    2018年7月底,就在津云摄制组结束拍摄后不久,天津举办了融媒体粉丝狂欢节,这是天津媒体界一年一度的盛会。津云新媒体立即着手研究,要利用这个有影响力的活动,深入开展新闻扶贫。经过周密的策划,开展了“情暖大寨津云在行动”公益活动,邀请宋鹏和大寨村村民,带着扶贫产品来到活动现场。在海河传媒中心的组织协调下,天津广播电视台的美女主播们在津云客户端开设“美女狂吃臊子为啥”的直播报道,录制小视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推介大寨村的“沙湾臊子”。粉丝节上,慕名前来购买“沙湾臊子”的天津市民络绎不绝,更多网友在网上下单扫货。通过此次活动,扶贫路上的正能量得到更广泛传播。一夜之间,沙湾电商扶贫服务中心的网店多了上百个订单,装着满满喜悦与感恩的沙湾臊子从大寨村飞到了全国各地网友的餐桌上。

    结  语

    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短视频已然成为宣传阵地的主力军,成为主流媒体突围转型面临的公共课题。行业数据显示,2019年短视频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独立用户数已达6.4亿。让短视频在守正中做好创新,让新媒体在实践中推动融合,需要新媒体人牢记初心使命、不断践行“四力”,用心用情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作者刘雁军系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副总编辑兼副总经理,齐竞竹系该集团视频中心主任,闫征系该集团视频中心策划人、主持人)

    责任编辑:陈利云

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
用人物报道讲好中国改革开放故事
在接天线与接地气结合点上引领舆论
用心用情讲好扶贫故事
麻辣财经,让财经报道“有滋有味”
说说《民生观》的“一二三”
难忘50天
《幸福照相馆》 : 融合创意 温情互动
赋予史实性新闻更准确独特的时代视角
展时代宏大景深图 绘网络访谈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