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传统媒体客户端移动直播的对比分析

魏雪婷 高 天 《 新闻战线 》(

    摘要:分析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日报及澎湃新闻、上游新闻等传统媒体客户端,发现直播已成其视频业务的重要内容,是直播定位与客户端相契合,在策划、主题、频次、画面、主持等方面各有特点。突出问题是直播质量不够稳定,互动性有待提升。

    关键词:移动直播     新闻客户端     全媒体

    传统媒体试水直播:内容与技术并举

    移动直播发布门槛低、去中心化明显,自进入大众视野后发展很快,陆续出现了企业直播、电商直播、娱乐直播等新兴直播样态。依据比达(BigData-Research)数据中心相关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可知,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直播用户规模为3.3亿人,较上个季度增长10%。①在移动直播风头正劲之时,传统媒体客户端纷纷试水移动直播。

    传统媒体客户端与移动直播结缘,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部分媒体率先试探。2015年,澎湃新闻首次尝试网络新闻直播“东方之星客轮翻沉现场”;同年,上游新闻发布“巴黎爆炸枪击案”的新闻直播,通过音视频播报让受众第一时间近距离了解枪案情况。不过,这一阶段传统媒体的移动直播场次比较少,内容也较单一。在第二阶段,主流传统媒体客户端纷纷开设直播频道或板块,直播栏目放到了底部菜单中。2017年2月,人民日报客户端启动“直播大厅”,正式开始移动直播业务。同月,新华社“现场云”全国服务平台上线。此后,北京日报客户端、重庆日报上游新闻客户端等一批地方传统媒体先后搭建直播平台,开始了内容多样化的移动新闻直播。

    五家传统媒体移动直播对比分析

    本文选取中央级媒体及地方媒体新闻客户端的直播板块作为观察对象,提取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日报、澎湃新闻、上游新闻5个新闻客户端在2019年6月的所有直播回放,从微观(对某场直播进行解构分析)、中观(对某一段时间或某系列直播进行分析)、宏观(移动端直播板块的运营和维护)3个层面进行梳理和对比。微观层面上,主要对比直播的主题、主持人综合素质、直播时长、直播形式、拍摄设备、画面及声音质量、互动情况、直播风格等;中观层面上,主要对比直播的频率、排序及专题直播情况;宏观层面上,主要考察直播功能在整个客户端发展规划上的地位以及重要性。

    微观层面。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澎湃新闻移动直播的运营最为成熟:主题及选材丰富,突发性新闻事件及预发性新闻事件、人物专访等兼有,严肃体裁与社会人文主题兼有;场数较多,用户群活跃指数高;多数直播都有专业主持人负责现场讲解,完成地点的串联;能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专业设备或者移动摄录工具进行拍摄。人民日报“人民直播”与新华社“现场云”相比也有细微差别,前者更青睐视频直播,后者图文直播占据较大比例。北京日报与上游新闻移动直播目标受众明确,注重本地新闻,重视垂直化运营,但主题较窄,主持人水平也有待提升,总体来看其直播效果难与人民日报、新华社相提并论。

    5个新闻客户端的移动直播都存在画面及声音质量不够稳定、互动程度较低等不足。

    中观层面:人民日报、新华社、上游新闻的直播频率较高,平均每天有两场以上,用户参与度也较高;北京日报与澎湃新闻直播频率较低,平均每天一场。人民日报与澎湃新闻注重专题直播的策划与运营,同主题的直播划分成若干场子直播,缩短每场直播的时长,以保证直播策划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新华社、北京日报与上游新闻专题直播的频率则较低。在5个客户端中,新华社的直播分类和热度排序功能最完善,将最热门、最突出的直播置于醒目位置,使其不至于被新发布的直播淹没。

    宏观层面: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日报尤其重视直播功能,人民日报、新华社不仅将直播板块置于醒目位置,还通过提前预告的方式为直播预热,移动直播运营已成为激活用户的重要策略之一。澎湃新闻、上游新闻将直播作为视频板块内容之一,更加注重视频业务的全面布局。此外,5个客户端都标注浏览量数据,这些数据已成为衡量直播是否成功的KPI(关键绩效指标)。

    归纳起来说,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移动直播具有如下共性:

    直播成为视频业务布局的重要板块

    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日报都将直播栏目链接至客户端底部菜单中,便于用户直接进入。人民日报、新华社两大权威新闻机构高频率的直播,反映了对这一形式的重视。未来,5G商用后,高速率、低时延会让受众更加青睐视频形式,视频直播将比图文直播更具优势。

    直播契合客户端定位

    在直播主题以及风格的选择上,5个客户端都能结合媒体定位选择直播内容。人民日报与新华社、澎湃新闻作为综合性的新闻机构,在选题上注重“广泛”和“深度”,国际动态、政策制定、乡村生活都有涉及;北京日报与上游新闻的地方性较强,面向垂直受众,将选题范围适当窄化,保持地方媒体特色的同时兼具综合性。新华社“现场云”邀请其他媒体开设账号直播,实现了良好的行业交流。

    轻量级业务设备助力新闻生产

    专业摄像机与移动设备(手机、iPad、云平台)各自具有不同优势,专业摄像机画面切换稳定、质量高,收音效果较好,但设备较重,且需要提前安装机器,进行机位测试,便携性差;手机、iPad以牺牲像素与画面质量换得便捷的体验,但必须借助手持云平台提高视频的稳定性,画面切换始终有局限。目前,在典礼、新闻发布会、开幕仪式等场合,用专业摄像机拍摄效果更好,而在户外或者地点不确定的现场则多选择移动拍摄工具。

    传统媒体移动直播问题探究

    电视台的电视直播早已形成了一套严格、专业的采访、制作与播出标准,内容质量相对可控,新闻客户端的移动直播却未有严格、统一的制作标准,存在着直播不规范、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移动直播的时长未按主题不同加以限制

    传统电视直播注重“黄金时间”,直播过程紧凑,精品内容频出。移动直播拥有海量网络空间和独立直播窗口,时长较为自由,但用户注意力有限,冗余信息过多会造成用户流失。6月7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共发布了8场高考考场直播,每场直播长达3~5个小时,而在6月17日记录记者前往四川宜宾地震现场的直播长达18个小时。“高考”和“地震”都具备新闻价值,但只有适宜的时长才能保证直播的质量,在移动直播制作及运营中,应有“黄金时间”的概念。

    质量不稳定成为移动直播最突出问题

    以视频直播为主要直播形式的5个新闻客户端都存在画面、音响不清晰问题,环境噪音过大,主持人声音过小,影响受众理解;画面抖动,切换过快造成晕眩感等,这些已经成为影响移动直播质量的主要因素。某新闻客户端6月份共有61场直播,其中12场都出现光线过暗、收音较差、主持人的嘴离话筒太近、画面晃动厉害、多重视角且重点不清晰等问题。

    不重视与用户的直接互动

    评论区与移动直播是一体两面,共同组成了直播的网络生态圈,建设好直播评论区能增加互动,增强用户黏性,实现情感归属与认同。5个新闻客户端虽然都开设了评论区,但主持人几乎不与用户直接互动。在风格较为轻松、内容贴近民众生活的直播中倘若加入与用户的视频互动,如阅读用户评论并作出反馈,或向用户提问,能提升用户的专注度、激发用户思考。目前,传统媒体客户端互动意识弱,移动直播普遍缺少互动。

    直播主持人、出镜记者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直播出镜记者代表着媒体的形象,其服饰、仪态、声音、语言表述等都对直播的质量产生影响。5个新闻客户端移动直播的出镜记者,都有穿着较随意、口误或者语言不连贯、地方口音较重、语速不稳定等现象,直播主持、出镜记者的职业化培训尚需加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传统媒体客户端直播策略分析

    实现新闻直播内容精准定位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化,传统媒体客户端要优化运营维护流程,实现精准定位,丰富新闻直播形式,重构移动直播业务。

    移动直播,无需定时定点观看,给用户以更大的自主权,用户可以自主安排观看直播。各传统媒体客户端均已细化新闻直播的内容,实现了用户对时政新闻直播的快速检索,同时通过“直播预告”提醒用户准时收看重要直播。

    传统媒体拥有时政新闻的采访权,能够第一时间奔赴新闻现场进行直播报道,这是传统媒体客户端移动直播的独特优势。商业直播以娱乐性为主,虽能吸引流量,但传统媒体在重大新闻、突发事件直播方面优势明显,传统媒体的移动直播要找准定位、用足自己的优势,让最具价值的重大新闻事件得到及时充分的直播报道。

    保证信息采集与传输质量

    5G技术能保证视频直播信号的速度和质量。一些传统媒体正在利用5G轻量级媒体平台建立媒体云资源制作与共享中心,这很有必要。2019年全国两会场地应用5G轻量级媒体平台,较好地解决了传统视频直播业务布线不方便、无线传输时延过大、卫星传输成本高等问题。②有经济实力的传统媒体宜早日引入5G技术和设备,完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视频直播顺畅传输。5G普及后,用户的自持设备(电子产品、可穿戴设备等)更丰富多样,对视频直播图像与信号的要求更高,高质量与流畅的视频直播能够延长用户的专注时间。

    增强与用户的交流互动

    传统媒体一般比较重视直播的内容建设,不太注意交流互动。互动是增强用户黏性、扩大流量的有效方法之一。移动直播的互动方式有多种:在直播中向用户提问,拉近与用户距离;在直播评论区及时回复;在直播中精选用户评论,等等。新技术的应用也能增强用户黏性,将VR技术用于新闻直播,能让用户获得“身临其境”的沉浸效果,创造更具冲击力和真实感的内容体验。

    打造PGC+UGC直播团队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直播不再是新闻从业者的专利。为了扩大新闻事件来源的广度,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要逐渐提高对UGC(用户创造内容)的重视,一方面可以补充媒体所需的专业内容,另一方面还拉动了用户规模和平台流量。央视新闻移动网进行“PGC+UGC”的尝试,通过搭建用户交互系统,借助央视新闻移动网平台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中间平台,利用GPS定位和关键词信息搜索等方式,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找到当事人或者周围的人,在经过平台授权后,用户可以直接向演播室传输现场画面。

    结  语

    移动直播因其终端的移动性、内容的非线性、用户的互动性等特征逐渐成为传统媒体客户端的重器。传统媒体在保持自身新闻内容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与移动直播的紧密结合,在重大活动和突发新闻事件中,能够发挥信源权威、报道专业的优势,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传统媒体客户端与移动直播的融合还不够深入,技术需要不断更新迭代,直播人才需尽快补缺,移动直播也需要更好的运营。

    (作者均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建  文

    注释:

    ①比达咨询:《2019年第1季度中国移动直播市场研究报告》,

    http://www.bigdata-research.cn/content/201906/979.html

    ②中国IMT-2020(5G)推进组:《5G新媒体行业白皮书》,

    http://m.sohu.com/a/327902356_549351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的内容产业创新
视频博客: 两会报道最具创新性的应用
传统媒体客户端移动直播的对比分析
基于受众视角的微博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