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联播类节目如何提质创优

● 邵一平 《 新闻战线 》(

    摘要:作为最核心的电视新闻节目,联播类节目要提质创优需做到:重大主题基层落笔,深耕一线调查研究,倒逼记者走下去、走开去、走深去;围绕重大事件做足策划,围绕核心现场做活报道,围绕版面主题做精组合,用鲜活现场说话,用生动故事说话,用融媒表达说话。

    关键词:联播新闻     提质创优     舆论引导

    无论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还是各省级卫视的联播类新闻栏目,都是各台导向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节目。联播类节目如何增强“四力”?本文以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创新采编理念、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实践为例,探讨联播类节目选题策划、报道创新、版面统筹、融合传播等能力的优化提升之道。

    丈量基层一线,做足重大主题增强引导性

    脚力,是记者必须练就的基本功。联播类节目肩负重大主题宣传、重要决策宣讲、重点舆论引导功能,这需要记者编辑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吃透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又了解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厂矿城镇。

    曾经,联播类节目以领导活动、部门信息、主题宣传为主,大量从会场到文件再到会场的消息充斥荧屏,节目在“大气、权威”的同时,也被打上了“刻板、生硬”的标签。为了提升整体“气质”,近年来,《浙江新闻联播》尝试将“走基层”理念贯穿新闻生产全过程,通过脚力的比拼提升报道品质。

    重大主题基层落笔,倒逼记者走下去

    无论是紧扣中心工作的重点策划,还是主题主线的重点宣传,《浙江新闻联播》都要求记者“蹲点”,以“来自蹲点一线的报道”作为主要呈现形态。在选题策划上,着眼基层,让记者编辑深入一线挖掘素材,以小切口、小故事展现大时代的万千气象;在报道手法上,主张行进式调研、寻访式跟拍,深入体验百姓生活,记录基层精彩故事。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浙江新闻联播》重磅推出重大主题报道《大地的回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面对这一宏大主题,策划时就定下深入基层挖掘素材的思路,精选16个总书记多次关心、调研过的地方,以“蹲点”寻访的方式,聆听基层百姓对总书记的回忆,通过细节和场景的还原,展现领袖的远见和情怀。可以说,走下去才能真正挖掘出浙江大地的新闻“富矿”、捕捉基层一线的“活鱼”,让重大主题变得有血有肉、具体生动。

    建立机制转变作风,倒逼记者走出去

    扎实的脚力体现一线采编人员作风,最终成就节目的品质和情怀。为了改变采编人员重机关轻基层、重面轻点的惯性思维,《浙江新闻联播》建章立制,规定采编播各岗位定期、定点、定频次蹲点基层,使沉下身子到基层成为采编常态和业务自觉。2018年,《浙江新闻联播》启动“消灭无头条县”工程,全面梳理近5年来没有上过头条的地区,派出骨干记者下沉基层,蹲点采访。在浙江最偏远的山区、海岛,记者采写了大量鲜活稿件,节目生动且接地气,全面展示了经济社会发展全貌。

    深耕一线调查研究,倒逼记者走深去

    通过记者蹲点调研,采写基层新闻,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是联播类节目的职责所在。近年来,《浙江新闻联播》以子板块“联播调查”为抓手,增加调查类、内参类选题,补齐舆论监督的短板,加大建设性舆论监督力度。这要求记者更加深入地扎根基层,带着调查的视角进行独立思考,观察现状、发现短板、剖析原因、解决问题。为了让“联播调查”形成声势,还联动全省各市县多方资源,收集线索、储备素材,紧扣中心工作,找准选题,持续跟踪、蹲点调查,推出了《无证的网约车》《小城镇之困》《空壳村破壳记》等一系列有深度、有影响力的调查报道,更好地彰显了力度与温度。

    挖掘核心资源,围绕中心工作突出权威性

    眼力就是观察力、判断力、思辨力,所体现的是一种辨识社会万象的分析力,一种认知新闻本质的发现力。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错综复杂、网络舆论众说纷纭的融媒体环境下,联播类节目更需要进一步围绕中心工作,挖掘核心资源,以快人一拍的敏锐去洞悉世情,以深人一度的眼力去观察分析。

    联播类节目在时政信息、大政方针等核心资源的掌握上,有着近水楼台的先天优势和正本清源的权威渠道。把时政和重大主题报道等核心资源做足做透,更好地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是联播类节目扬长避短的竞争力所在。为此,《浙江新闻联播》将重大时政报道按“1+1”模式配发(即在消息外配发新闻侧记、新闻链接),并把这一模式作为栏目编排的常态,围绕主要时政活动和中心工作的推进节点、重大决策的发布落地等,策划选题、延伸报道内容,以独到的眼力,做足核心时政报道的新闻性和贴近性。

    时政会场找准新闻表达

    和各地联播类节目一样,《浙江新闻联播》的时政会议、领导活动,占栏目的1/4左右。时政会场是离党委政府权威声音最近的地方,蕴藏大量新闻线索和政策信息。重大时政报道的“1+1”模式,要求记者在准确及时播发时政主消息的同时,紧扣中心工作,提炼有效信息,以现场特写、会议侧记、权威消息等形式,挖掘放大时政会场的新闻性,采写有信息量、关注度的硬消息。同时,《浙江新闻联播》还建立时政采编的联动策划机制,定期对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等重要时政会议的主要议题、会场信息进行汇总、研判,储备选题、专题策划,将时政会场外的主题宣传做得更精准、更切题。

    大政方针寻求民生解读

    大政方针第一时间的权威发布也是联播类节目的特有资源。围绕政策的出台,做好民生解读,是节目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浙江新闻联播》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积累了层次丰富的专家库,包括长期跟踪政策沿革的高校智库学者、跟进参与政策制定的部门官员等,他们作为记者编辑“眼力”的补充,从更加专业的角度,紧扣百姓关切、企业痛点,梳理政策、答疑解惑,让权威政策有了民生落点,使广大受众及时获知政情。

    决策部署提供新闻背景

    针对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重大时政报道采用“1+1”模式,积极拓展新闻背景,围绕重大决策出台的过程、落地的进展、推进带来的变化,及时策划选题、组织稿件,紧跟时政新闻的发布节奏,体现中心工作的最新节点。例如,前不久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召开,《浙江新闻联播》在会前配发系列报道,从产业合作、民生共享、改革破题三个方面,全面梳理浙江积极融入长三角的最新成果;在会中推出会场观察,解读会场信息,盘点浙江举措;在会后策划反馈报道,反映长三角一体化进展成效。通过全流程跟进、多维度拓展,报道有力推进了中心工作的进展。

    提炼版面主题,深化编辑意图体现思想性

    脑力就是思考的能力,考验的是记者编辑的党性观念、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对于联播类节目来说,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前提下,更加有力地提振信心、凝聚人心,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平衡心理、促进发展,就需要多用脑、多思考、多策划,让新闻宣传更富时代性、更具实效性。

    联播类节目的脑力,主要体现在编辑思想上。编排什么,不编排什么;什么做头条,什么做组合;哪些要浓墨重彩,哪些可以统筹综合,都体现联播新闻的宣传水平和引导效果。近年来,《浙江新闻联播》围绕重点新闻事件、重要节庆时刻、重大政策节点等,有意识地统筹版面、创新编排,着力提炼版面主题,强化编辑意图,努力提升栏目的可看性、思想性。

    围绕重大事件做足策划

    针对重大事件发声,是联播类节目的职责所在。近年来,无论是世界互联网大会、G20杭州峰会,还是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浙江新闻联播》都提前策划,强化重大事件的浙江视角,主动设置议题,确定版面主题,通过多种新闻形态的编排组合,从现场、现象,到背景、观点,多维度、多层次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浙江落点进行全面梳理和展示,主题鲜明、浓墨重彩地传递浙江声音、讲好浙江故事。

    围绕核心现场做活报道

    电视的魅力在于呈现进行中的新闻现场,成功的新闻编排都是以新闻现场为核心,通过提炼主题,表达某种思想。同样,《浙江新闻联播》多次尝试创新编排,以“此时此刻”核心现场的直播为主线,着力用进行时的新闻事实说话,用鲜活的新闻场景说话。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当天的编排为例,26分钟的节目时长中,主演播室3次连线乌镇户外演播室、乌镇老街、峰会主会场,3个新闻现场接力递进,不仅将“此时此刻”的互联网大会氛围呈现得淋漓尽致,也充分展现了“中国声音、浙江成就、小镇故事”的编排逻辑。

    围绕版面主题做精组合

    脑力不仅体现在主题的提炼上,也体现在主题的表达上。《浙江新闻联播》紧扣当天新闻,遵循传播规律,有机融合各种传播方式,充分阐释编辑思想。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编排为例,整档节目聚焦“高质量丰收”的主题,分“丰收节里庆丰收”“品味丰收变化”“数说浙江40年丰收之变”3个板块,以现场消息、直播连线、体验报道、数字新闻、专家点评、人物故事等多种手法,多角度展现浙江丰收场景。整档节目由点及面,从现象到观点,层层递进,兼具可看性和思想性。

    创新新闻语态,做活报道形态提升可看性

    笔力就是落笔、行文、写稿的能力水平。只有如椽大笔,才能写出既具思想深度、知识厚度,又具时效鲜度、传播广度的好新闻。一般来说,联播类节目受版面空间和报道内容所限,在新闻语态、报道形态上相对严肃,影响节目的可看性和吸引力。为此,《浙江新闻联播》提倡做有场景的鲜活新闻、有故事的主题宣传、有看点的融媒产品,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老百姓愿意听的事,让人看得下、记得住、传得开,真正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

    注重用鲜活现场说话

    电视新闻的笔力,很大程度在于现场的调度、细节的捕捉和故事的挖掘。今年以来,《浙江新闻联播》以鲜活新闻为抓手,调整版面结构,大幅压缩部门信息、地方成就、一般主题报道的时长,留出版面给动态消息,放大鲜活现场。栏目举办全省鲜活新闻大赛,对于题材好、现场活的消息,投入优势兵力,进行重点采制,鼓励记者编辑创作更多鲜活、有血有肉的作品。

    注重用生动故事说话

    将重大主题宣传做得生动、好看,是联播记者编辑的功力所在。以生动的语言将基层故事讲活,将重大主题说透,是《浙江新闻联播》的文风追求。无论是“八八战略”15年、改革开放40年,还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主线宣传,在表达上都坚持以深入的采访、细致的记录,去还原鲜活的历史细节和人物故事,把高高在上的“精英视角”调整为平实贴近的“平民视角”,把报道风格从生硬的“政策味”,调整为暖心的“人情味”,用丰满、有温度、能引发共鸣的新闻故事诠释主题,使报道入脑入心。

    注重用融媒表达说话

    顺应媒体融合趋势,联播类新闻只有融入更多新媒体表达方式,才能与时俱进地提升传播力。近年来,《浙江新闻联播》以“移动端打开新空间”为提质创新点,重点报道联动新媒体共同策划、推进,让新媒体强互动、易传播的特色出现在电视上。每年全国两会,栏目重点打造《全媒体聚焦》,整合全媒体资源,打通大小屏,集萃编排新媒体热点和爆款产品,让两会报道更立体、更时尚。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浙江新闻联播》又联合全省广电新媒体平台,推出大型融媒体5G航拍直播《一起翱翔》。直播活动启动时,150架无人机配合钱塘江边大型城市灯光秀,在夜空中拼出“520中国”“70年”等巨幅字幕,向伟大祖国深情告白,实时在线观看人数超过200万,网友纷纷点赞。

    (作者单位:浙江卫视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杨芳秀

激活发现力:重大庆典直播内容挖掘与创意提炼
创新成就宣传, 全面展示新时代西藏美好画卷
重点主题宣传策划的 “点” 与 “面”
内容生产方式变革的三个维度提升
强党之志: 长春日报70年力量之源
联播类节目如何提质创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