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心中永远住着骄傲的少年

● 李鹏飞 《 新闻战线 》(

    浏阳河九十九道湾,水到长沙依旧清澈,因为源头有活水。新闻人心中要有一泓清流,即初心和新闻理想。我们的初心不能丢,我们的激情不能丢,就像这一河清水,从容自信,一路向西,流到湘江,流到大海,融入时代潮流。

    梦想定格在那个夏天

    那个年月,我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喜欢看小说,看着看着,就开始做梦,梦见自己成了作家。

    那年夏天,作家梦没实现,却阴差阳错当上了记者。

    当时,我在老家县城的一家汽车修配厂当修理工,工厂有广播,在那个传播媒介极度不发达的年代,听广播是一种愉悦的享受。我对新闻的最初印象也源于此。我幻想着,如果能到广播站当个记者该多好啊!每天听广播,听着听着,新的梦想之苗拔节生长。

    一个夏日的午后,我骑单车路过县广播站,见墙上贴着招聘记者的启事:不论身份、学历,经考试一旦录取,享受中专待遇。报名已是最后一天,而且快下班了。

    我敲开了编辑部那扇朱红色的门。

    那位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下班的工作人员听了我的介绍后,让我交了两块钱补报了名,我的报名序号是69号,这个序号,正看倒看都一样,心想,难道成了?

    经过笔试面试,我正式成了县广播站的记者。从此,记者这个身份,跟了我35年,不再改变。

    载着理想的绿皮火车

    从县广播站,到市电视台,到省电视台……距自己的梦想,近了一点,再近了一点。

    湖南卫视上星后面向全国招聘首批聘用记者。招聘广告最后一次播放时,恰巧被我看到了。当时,我正在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的桂东县采访,所以辗转托一位去长沙拍婚纱照的同事帮忙报上了名。在山上采访时经常没有信号,但我的中文BB机竟然收到了通知参加考试的信息。

    面试时,一位考官问道:“作为党媒记者,你觉得可不可以把新闻做到党和政府满意、老百姓也满意?”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回答:“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是统一的,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年代,再到风雷激荡的改革年代,我们党之所以能一路攻坚克难、书写辉煌,靠的就是始终和人民在一起,我们的新闻工作,就是要把握正确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我顺利地被湖南卫视录用了。

    那天,我亲吻了年仅四岁的儿子睡梦中的脸颊,带着一个鼓囊囊的蛇皮袋和满满的新闻理想,踏上了凌晨的绿皮火车。

    在省城新的岗位上枯坐了半个月,我没有接到任务,也不知该从何干起。离开了故乡,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陌生的城市,迷离的灯火,让我不知所措。我向曾经工作过的郴州电视台借了一台摄像机,走进了基层。正值改革开放20周年,我觉得这一宏大主题,需要通过小切口来表达。我找到一位南下干部,听他娓娓道来。几天后,片长6分多钟的《一本流水账 一部变迁史》在《湖南新闻联播》播出。当晚,主任办公室电话响了,台领导来电话说:这是近年来成就报道中做得最好的片子!

    这种肯定,对一个刚来台里不到一个月的新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我喜欢把镜头对准小人物。因为我相信,最宏大的叙事,都与老百姓住房、上学、就业、养老、看病及生态、社会诚信、食品安全、公平正义息息相关。只有叙述百姓故事,表达百姓心声,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我一头扎进三湘四水,以实际行动践行许多新闻前辈的教诲,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情感受民生。

    洪战辉,央视《新闻联播》连续3天推出的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央视《时代先锋》推出的湖南新邵洪灾中献身的七位乡村干部;抗击2008年冰雪灾害中涌现的“十佳真情人物”赵大爷……这一个个充满正能量的典型人物,都是我一个一个镜头、一个一个文字、一帧一帧画面抠出来的。

    以梦为马,一直在路上,不被世俗裹挟,永远坚守着最初的理想和信念,那列凌晨的绿皮火车总是萦绕在我的心中。

    一座指向光明的木桥

    我喜欢唐诗,更羡慕诗人们的游历。

    机会终于来了。我迎来了历时十余天的“天山车轼古道行”大型探险采访活动,需要翻越天山,徒步一条废弃600多年的官道。

    一天晚上,在半山腰,驮着设备的马突然往回走,我和马,与大队伍失散了!荒野萧索,四下俱静,远处传来狼的嗥叫。我跟自己说一定要冷静!马跑到一个山坡上吃夜草,不肯走。这时我想起了“老马识途”,等马吃饱,我改牵马走为跟马走。奇迹出现了,老马返回原路,小心翼翼地顺着山谷走着,因为坡的斜度很大,偶尔踩掉一块石头,要很久才能听到回声。

    山上没有信号,没有通讯工具,这几乎成为了我最绝望的时刻,就这样孤决地摸索着,时间是静止的,万古如长夜。不知道走了多久,朦胧的月光下,一座木桥突然出现了,马找到了正确的路!我激动得眼泪滚落。老马、木桥指引着我找到了大队伍。在此后的人生中,无论身处怎样漆黑绝望的境地,那座由牧民搭建的再普通不过的木桥,都指向着光明,指向着温暖。天山太大太复杂,为了拍到那朵雪线上的雪莲花,我忘记了危险,爬上了陡峭的山崖。一株巨大的雪莲展现在我的眼前,随行的牧民说,他们也很少见到过这么大的野生雪莲。可是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下不来了……

    天山上有太多的珍奇,我想全部拍下来呈现给观众。为此,我们耽误了预定的行程,与山下整整失联两天,有关部门已经联系了某军区,准备派出直升机搜救。但幸运的是,我们走出了大山,抬头阳光明媚。在吉木萨尔县的一个帐篷里,马奶酒把我们喝醉了。

    在天山的十余天里,我每天晚上用自带的发电机发电照明写稿子、剪片子,第二天便请牧民快马加鞭送到乌鲁木齐机场,由当天飞往长沙的航班带回电视台发稿。十余天做了19条片子,有古官道驿站、巨大完整的古树化石、驿站拴马桩、伙房、壁画……这些稿子成了我珍贵的记忆,在遥远、粗疏的时间残片中,越发鲜明、细腻而温暖。

    面对采访途中的每一次考验,特殊的职业身份给予我勇气和担当。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更好地到达。于新闻人而言,在基层眼中才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有感动,在路上笔下才有时代。

    冰雪中的微小暖流

    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雪灾袭击了中国南方。此时,我正在岳阳市委宣传部任副部长。灾情严重,新闻报道千篇一律,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做好全面报道。作为分管副部长,我有点坐不住了。喊上市电视台的摄影记者跟我去了君山区,想看看雪灾中的蔬菜基地,了解百姓菜篮子情况。在一片茫茫白雪中,我远远看到一个黑点在移动。我们扛着机子,走近黑点,见到一位老人,在雪地里徒手刨挖白菜。

    记者:这么冷还在这里挖菜?

    老人:送到岳阳城里去卖!

    记者:这段时间好价钱呀,要翻几倍。

    老人看了我一眼,低头继续,嘴里絮絮叨叨说着,他今年69岁了,是君山区广兴洲镇的一个农民,现在到处冰天雪地的,电视里报道了蔬菜价格暴涨,有些人在赚昧心钱,他看不惯,于是每天从雪地里刨两车白菜按平常的价格去市里卖,从而平抑菜价。

    我的内心一下被眼前这位老人击中了。微小的力量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不正是我们要的故事吗?我们拍下了这冰天雪地里的温暖。

    《赵大爷雪地刨菜》在湖南卫视播出以后,中央电视台的编辑打来电话,想要这条片子。素材传到央视后,很快在《新闻联播》播出。

    从岳阳调长沙市委网信办工作后,我除了处置舆情,夜里梦的白天干的还是记者的活。其间我发掘并推动报道了长沙市望城区12岁女孩周美玲从渣土车车轮下勇救3岁幼童的事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周美玲被授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赵茂生、周美玲……这些闪光的名字,平凡中折射伟大,直抵人心,照亮世人,同样,也一同擦亮着我采访包里的记者名片。

    一河清水向长沙

    爱上一份事业,就像爱上一个人,是刻骨铭心的。从35年前的那个夏天做了记者,我从没有想过要换一份职业。

    2016年,我从宣传管理部门又调回了与业务关联更直接的长沙晚报工作。众所周知,这几年党媒的形势有点难。但我想,越难越不能掉进钱眼里,党媒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上班没几天,我便带着司机出去采访。当时浏阳河治理已经取得成效,但很多人不知道背后的故事。我从浏阳河源头一路西下,沿途采访,写了通讯《一河清水向长沙》。没想到这一河清流,引起了官方和民众的关注。

    社长采写新闻,想传达这么一个信息:党媒生存靠“四力”,“四力”靠实力,无论是领导还是记者,应该到基层去,有好的内容才能安身立命。新闻人心中要有一泓清流,即初心和新闻理想。

    这几年,媒体人见面,唏嘘不已。我同事说,浏阳河九十九道湾,水到长沙依旧清澈,因为源头活水。我们的初心不能丢,我们的激情不能丢,就像这一河清水,从容自信,一路向西,流到湘江,流到大海,融入时代潮流。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媒体人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如何融合发展,成为媒体人的考题。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在全省率先迈开融媒体发展之路。全国首批融媒体中央厨房,全部自主研发,这些很快成了长沙晚报的标签。从去年起,我们不仅实现了全集团互融互通,还陆续向省内外媒体和机构输出融媒体中央厨房技术和服务。我们的读者回来了,我们的舆论主阵地守住了。据人民网发布数据显示,长沙晚报位列全国省会党报2018融合传播力榜第二。我们的经营业绩连年逆势增长,而新媒体营收年增长达到60%。在6月25日召开的长沙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国资委负责人向人大常委会的报告中提到,长沙晚报是长沙市效益最好的文化企业。

    走出会场,经过一个卖场,正在播放一首“00后”热歌《昨日少年》:“我知道,成长总会有很多妥协,但在心中,仍旧住着骄傲的少年。有人说,幻想总会被生活瓦解,而我的奇迹,总会出现在明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份职业有一份职业的荣光。媒体人,仍未老,我们还是我们,心中永远住着骄傲的少年。

    (作者系长沙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高级记者)

    责任编辑:郭潇颖

永不凋谢的天山红花
“新民姓民”寄初心
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
在行走中诠释初心
把理想和信念根植于新闻实践
心中永远住着骄傲的少年
我们的路
以新湖湘精神,勇挑传媒使命
党报守夜人
新闻为民的脚步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