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寻找更多 “公约数” 放大国际传播实效

—— 以广西台纪录片国际合拍实践为例

● 刘 竺 《 新闻战线 》(

    摘要:国际传播如何消融文化差异取得实效?以“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寻找价值观“公约数”,激发彼此合作的内在动力,夯实合作基础;扩大国外主流媒体“朋友圈” , “出海借船,借筒传声”是关键发力点;合拍内容选择要彼此尊重,中外故事“有机混搭”;瞄准两国关系关键时机联合播出, “合奏共振”争取传播效应最大化。

    关键词:东盟传播     中外合拍     纪录片

    纪录片具有记录时代、传承文化和传播价值观的功能,同时又具有跨文化传播的属性,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国家形象和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生力军。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等多种因素所造成的文化差异,使得跨文化传播存在诸多障碍。因此,纪录片的国际传播如何破解文化差异、放大传播实效就成为亟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广西与东盟有着陆海相连的地理优势和人缘相亲习俗相通的人文优势。近年来,广西广播电视台服务国家周边外交大局,聚焦东盟传播,积极参与中宣部的“纪录中国”与“海外媒体供片工程”、国家广电总局“丝绸之路影视桥”等国家重点外宣工程,通过建立和扩大东盟主流媒体“朋友圈”“出海借船”,以中外联合拍摄为主要抓手,拍摄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纪录片,取得了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出海借船,借筒传声”的对外传播策略和中外联合拍摄的合作模式,让中国故事走进东盟,也走进了东盟各国观众的内心。

    以“共同命运体”理念为指导,寻找价值观的更多“公约数”

    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纪录片,就如同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纪录片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重视运用的塑造国家形象、展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对外传播从根本上说是价值观的传播。纪录片要寻找到合作伙伴、在不同文明之间架起双向有效沟通的桥梁,就必须在融通中外上下工夫。融通中外是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关键,以“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指导,找准“公约数”是融通中外的基础。而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和情感共鸣点是纪录片跨国合作和传播的重要“公约数”。

    揭秘上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抗法战争和抗美战争期间,越南在中国南宁、桂林两地开办学校,培养一万多名栋梁之材故事的纪录片《光阴的故事-中越情谊》就以聚焦两国传统友谊作为打动中越观众的情感共鸣点;《家在青山绿水间》系列和即将开拍的《中国和世界的故事》系列纪录片,则更多聚焦中国与东盟“一带一路”建设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中外利益交汇点;讲述中越两国联合跨境保护世界极危物种东黑冠长臂猿故事的纪录片《方舟-东黑冠长臂猿》则聚焦生态自然保护这一国际话语共同点。

    这种自然类题材是最适合跨文化国际传播的纪录片类别之一,拓宽了中国与东盟合拍纪录片的题材范围,更重要的是,该纪录片所倡导的保护人与自然共有家园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努力扩大“朋友圈”为关键抓手

    国际传播的实现,首先必须解决传播渠道问题,以实现信息的有效覆盖和有效到达;其次,要放大国际传播实效,让所传播信息在对象国人民中“入眼入耳”更要“入心”。美国传播学者罗杰斯曾说过,高可信度的信源在传播行为之后会立刻导致较大的态度变化。可见,传播媒介的选择对传播效果至关重要。所以,纪录片国际传播一个关键抓手就是扩大和稳固东盟各国主流媒体合作伙伴“朋友圈”,进一步丰富充实多元国际传播主体,不仅“自己讲”中国故事,还要带动对象国主流媒体讲中国故事,这样的合作传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世纪初开始,广西台“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为广西和东盟主流媒体的合作打下了扎实基础。近年来,广西台更是通过纪录片合拍、开播《多彩中国》纪录片栏目、文艺晚会、影视剧译配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与东盟国家主流媒体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合作扩大了“朋友圈”,进一步提升了落地覆盖和传播实效。

    目前,广西台与东盟各国的电视机构和各国相关政府部门都建立了稳定的沟通合作关系。广西台面向东盟传播的《家在青山绿水间》《光阴的故事》《中国与世界的故事》等纪录片,几乎都是与东盟国家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合作完成,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2016年,中老合拍的《光阴的故事》在两国建交55周年纪念日分别在老挝国家电视台和广西台播出。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当年访华时,在《光阴的故事》DVD光盘上亲笔书写“老中友谊万古长青”作为礼物赠送给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2017年访问老挝时在其主流媒体上发表的署名文章提到:“中老合拍的纪录片《光阴的故事》网络总播放量达数百万次,深深撼动两国民众心灵”。

    内容混搭,以“新鲜感”和“亲近性”争取更多受众

    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说服力。要提高传播效果,就必须提高纪录片的说服力感染力。过去我们对外传播往往侧重以“自我发声”为中心而忽视“共同发声”,过于重视单向传播而忽视双向传播,同时缺乏“平视视角”,不容易被外国观众接受。有机混搭中国故事与东盟故事,不仅符合中外双方的利益诉求,更是经验共享和文明互鉴。

    从传播效果而言,中外故事有机混搭,对中外观众来说既有接近性又有新奇感,更容易引起兴趣与共鸣,从而取得更好的传播实效。在《家在青山绿水间》泰国篇里,7个小故事中包括了4个中国故事和3个泰国故事;而《家在青山绿水间》柬埔寨篇里,7个故事拍摄地全在柬埔寨,其中有5个是中柬合作的故事;《方舟-东黑冠长臂猿》更是通过中越各两位保护专家的故事,讲述了中越跨国联合守护世界上最后东黑冠长臂猿种群的“共同故事”。

    遵循国际传播规律讲故事, “润物细无声”

    自古以来,故事就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承主要形式之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了世界。纪录片必须讲好故事已成为共识,高品质的视听表达成为国内纪录片制作的标配,但国际表达的要求不仅限于此。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群体主义偏向和宏大叙事风格,而国际表达则往往选择以个体视角叙事,以个体命运折射时代背景,这种个体化故事比起群体式的叙述更生动细腻、更引人入胜,也更能放大传播效果。

    我们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正是坚持“小切口、大情怀、正能量”,用真实生动感人的普通人故事作为小切口,支撑起宏大深厚的主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我们讲好中国与东盟各种故事的时候,中国形象和中国价值观等重要内核,“润物细无声”地在影响中外观众,高效完成了跨文化传播。

    选准时机联合播出,“合奏共振”实现最佳效果

    近年来,广西台与东盟国家合拍纪录片特别注重时机这一重要因素,瞄准中外元首高端互访事件、两国建交或对话伙伴关系建立纪念日等重要节点,选择最合适的时机联合拍摄、联合播出以取得更高关注度和更好传播效果。

    《光阴的故事-中越情谊》就是为配合习近平主席在越南出席APEC会议并进行国事访问这一重大国际活动和高端国事访问而策划合拍的。2017年11月,纪录片陆续在越南国家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VTV1)和国际频道(VTV4)、中国中央电视台以及广西台播出,两国观众高度关注、反响热烈。

    中柬合拍的《家在青山绿水间-信任如树》为庆祝中柬建交60周年而作,于2018年7月19日中柬建交60周年纪念日前后在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和广西台同步播出。

    总之,中外合拍是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的成功策略,而在求同存异的国际合作过程中,我们寻找到的“公约数”越多,国际传播实效就越大,就能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从而让世界了解并亲近一个更真实立体的中国。

    (作者系广西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副总监)

    责任编辑:杨芳秀

依托洞察力:重大庆典直播报道画卷构思与创意实现
寻找更多 “公约数” 放大国际传播实效
新媒体时代,行业媒体如何增强影响力
让“走心”的新闻去“吸粉”
全媒传播、 全案执行、 全心服务, 打造创新服务型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