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同题报道中地方媒体如何发挥主场优势

——以杭报集团2018世游赛(25米)报道为例

陈沁蓉 《 新闻战线 》(

    在第十四届世界游泳锦标赛(25米)的报道中,杭州报业集团发挥主场优势,就中央厨房运转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流程再造、突出本土、突出视觉、形成合力等成为取得较大关注度和影响力的关键,积累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找寻独特定位的宝贵经验。

    杭报集团     同题报道     主场优势     中央厨房

    2018年12月11日~16日,第十四届世界游泳锦标赛(25米)在杭州举行。这是世界最高级别的泳坛盛会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杭州承办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国际单项体育赛事。杭报集团在2018年初建成的智媒体中央厨房迎来首次打通媒体和部门壁垒的实战演练机会。6天赛期期间,总编辑担任总指挥,集团旗下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杭州网等媒体的24名记者、26名编辑共同参与,彻底打破媒体边界,每天从早上9点半至晚11点,按照统一采集、同平台编辑、统一分发的中央厨房融合报道模式,实施“世游赛”全媒体深度报道。就同题报道的最佳流程和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找寻独特定位的经验。

    架构先行 流程再造

    选择在“世游赛”上打响利用中央厨房进行重大主题报道的“第一枪”,是业务需要,也是媒体现实。作为国际泳联的一项重要赛事,“世游赛”比赛密集,新闻点多,但参会记者实施注册审核制,单个媒体的前方采访力量不足,各媒体要独立完成所有赛事和场外各点的全部采访,证少人少,整合共享的中央厨房模式成为最佳选择。中央厨房一期在2018年初就完成搭建,但全集团实战投入这是第一次。为此,集团领导高度重视,总编辑亲自指挥,首先明确了组织架构和稿件审核流程,值班领导、值班编辑人员、一线记者、技术保障、后台分析等岗位职责明晰,让所有人员在短时间内就能进入角色,先了解自己“该干什么”,然后思索“怎么干”。

    这是一个扁平化的架构,两位集团编委以及“三报一网”的体育、新媒体分管副总编辑(中心主任)作为值班领导与值班编辑一起编入编辑组,除吃饭和轮班休息时间,都在中控大厅“蹲点”办公:指导前方记者的具体采访;做好沟通协调;审核日常稿件。同时,配置了技术组和保障组,除统筹沟通和协调全流程外,还要负责传达上级宣传要求、每天报道的同题比较,并形成书面报告供指挥组及采访组决策参考。

    架构搭建后,还需进一步明晰流程。为提升“世游赛”中央厨房融合报道运作效率,集团总编办牵头设计了全新的采编流程:

    前方记者统一采集文本、音视频稿件及素材,投送至集团“世游赛中央稿库”,由当日值班编辑审核签发(开闭幕式及时政稿件,由值班的集团总编辑、副总编辑审核签发;重点稿件由当日值班领导审核签发);未参与中央厨房运作的各媒体编辑可根据权限抓取中央厨房已审核稿件进行后续编辑发布。

    架构和流程都明晰后,各环节协同配合,实战成果非常显著。6天时间,杭报集团共计发布文字稿件388篇、各类赛事相关图片864张、现场视频报道51个,单日最大发稿达156篇,报道及图片的选用率达到90%。数据证明,中央厨房模式对共享资源、大容量报道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突出本土 引发共鸣

    从本地媒体阅读量、点击率等数据看,服务类信息、本地化花絮是地方媒体在国际化同题报道中尤为吸引人的看点。正如世游赛主题曲中唱的,“当我们脱泳而出的那一瞬间,才发现这里是一个天堂人间”。杭州一直以来就有“天堂人间”美誉,本次世游赛的报道不仅要围绕赛事,更要体现向世界展示杭州、让杭州走向世界的理念,通过赛事报道唱响杭州品牌,这是地方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每篇报道、每个视频、每张海报都注意从本土角度挖掘,报道角度和报道方法的本土化成为提升关注度的有效途径。赛前,杭州日报采访担任大赛志愿者的“最美妈妈”吴菊萍、2018年浙江“最美环卫人”蔡浩东、全国模范法官和三八红旗手陈辽敏,表达作为杭州人对比赛的期盼,同时巧妙嵌入“最美杭州”“最美杭州人”等品牌形象。外围采访中,除常规报道,还街采了市民对杭州举办世界级赛事的自豪和自信,这种借力借势推广杭州形象、打造杭州品牌的做法在集团各媒体包括省级媒体都有精彩呈现。随后,在本地媒体的带动下,央媒也开始为杭州打call。

    本次世游赛有不少焦点运动员出自杭州,如孙杨、傅园慧、徐嘉余、汪顺、叶诗文、李朱濠以及开幕式上的孕妈罗雪娟,他们在本地都有非常旺的人气。尤其孙杨,每次出场都会引来粉丝尖叫,场内Wi-Fi容量明显不够。集团充分发挥本地优势,采访运动员在体校的启蒙教练、运动员家长等,使报道更有杭州味道。

    突出视觉 提升体验

    本次报道非常重视视觉体验,各媒体的视觉产品在内容创新、产品创新、技术手段创新等方面都有所突破,AR、VR、H5、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作品层出不穷。集团旗下的杭州网,既要参加集团中央厨房的整体运作,作为本届世游赛官方网站的运行方,还要为赛事官网和国际泳联第一时间提供原创报道。利用这一便利条件,记者在开赛前一天(2018年12月10日)就到达场内,确保有充足的时间分配具体拍摄任务和机位。

    事非经过不知难。作为地方媒体,对体育赛事报道并无多少经验。25米世游赛的场地就这么大,让摄影记者抓狂的是如何快速识别运动员和泳道。在短时间内识别带着泳帽和泳镜的运动员不容易,对泳道更是看着看着就搞岔了,对不同的泳姿还要用不同的角度拍,这些对摄影师都是个考验。

    除了照片,还有视频。杭州日报的“杭+视频”采编团队派出的视频记者虽不算多,但拍摄剪辑短视频近60条,H5制作团队推出的《杭州日报·游看点》电子杂志也为各平台报道增色不少。都市快报的官方抖音号仅一条傅园慧抓红手臂的短视频,就获得30多万点赞、近万条评论、1200多万的播放量。据统计,都市快报新媒体产品的全网阅读量高达6000万。杭州网从赛前倒计时开始,每天推出海报“时光日历”,通过杭州特色美景、地标建筑、传统工艺等,展示杭州的别样精彩。视觉享受在体育报道中的作用远超文字,在新闻日益视频化的趋势下,传统媒体尤应重视优质“视觉产品”的生产。在未来的新闻竞争中,视觉体验将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多方配合 凸显合力

    中央厨房模式和传统生产模式的最大不同就是“大兵团”作战,本次世游赛除数十名记者和后方指挥团队,技术组、保障组等都参与到整个生产过程中来。技术组为“世游赛”订制了中控室的监控画面,包括采编生产4屏、大数据6屏、网站2屏、舆情1屏,为指挥和协调“世游赛”提供数据、图标、内容在内的辅助决策支持;保障组收集对比每天的同题报道并综合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形成竞品分析报告,指出亮点、热点,为报道出谋划策。

    在前方团队持证不多、机位受限的情况下,大后方各岗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串联,既统一管理又灵活机动。比如,都市快报国际组发挥外语优势,记者和各国运动员深入交谈,挖到不少独家新闻。杭州日报的视频采编团队在前方的人数并不多,但后台团队制作人员按赛程分派任务,通过增强特效、加背景音乐、加字幕说明等手段,利用中央稿库里的原创素材生产广为流传的短视频作品。在体育记者相对紧缺的地方媒体,后方的专业体育记者既要作为赛事专家在现场驻点指导,还要在每天的探版会上就每一场热点赛事进行专业的预判分析,同时还要担任值班编辑。

    对关注度高的热门比赛,不仅前方加大人员力量调配,后方也是严阵以待,确保前方发回的素材能以最快速度完成制作。在中国队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赛决赛夺冠后,仅5分钟就完成了前方拍摄素材回传,后方接力制作,实现了全城首发。这种整体联动、配合默契的大兵团作战方式,充分体现了地方媒体的主场优势。据统计,比赛期间,单篇文字稿和视频的审核通过时间平均仅为4分钟,简讯快讯的图片达到秒级响应,中央厨房生产模式威力尽展。

    拓展视野 未来可期

    世游赛报道是杭报集团中央厨房正式投入运行以来一次全集团范围的实战,为2020年的亚运报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加强整体统筹能力。地方媒体的人力物力有限,在重大题材面前,时效和质量是报道的重中之重,但要让新媒体产品靓眼、吸睛,就要做好针对性的统筹策划,要尽量符合年轻人的需求,包括00后。本次世游赛,除了孙杨、傅园慧等流量大王,16岁的王简嘉禾、13岁的王一淳等00后选手也闯入大众视野。这些年轻运动员身上具有明显的互联网时代特征。媒体报道要顺应这种趋势,研究以他们的视角、语言方式、传播习惯来做新闻报道,多反映他们的自律、专注、硬实力,对所从事项目的理解和热爱,从他们的角度解读体育精神、国家荣誉、竞技排名、团队精神等,更容易引发年轻人共鸣。此外,文字风格、产品形式、传播方式等也要尽量符合年轻人阅读习惯。在各类媒体云集的同题报道中,只有策划先行,统筹考虑,地方媒体才能真正做出“新”产品来。

    视觉化呈现已成大趋势。本次赛事中,视频和图片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的宣传报道,尤其是以体育赛事为基础的城市品牌宣传,视频产品的创新创意非常重要。杭报集团的视觉产品实力不俗,曾获全国党媒创意短视频等国家级大奖。但和互联网视频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创意策划、产品推广,尤其是后期的剪辑配乐及传统报道的数字化呈现等方面还有更大提升空间。对这些新媒体作品的评价,也需要投入专门力量。当然,也可通过与视频网站、知名工作室、制片人的合作, 提升视频产品质量,具有杭州特色、制作精美、创意无限的视觉作品是打响杭报集团品牌的一个有力突破口。

    进一步突出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在目前的中央厨房中,有生产、技术和保障三大块,但对最重要的用户需求并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研究分析。在“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的今天,“用户”包括主管部门、读者、受众、广告主等,要用大数据进行用户画像,对细分用户实时追踪管理,并及时反馈用户体验,提供高品质内容和个性化增值服务,这些都是赢得用户的有力抓手。参与人员可以从采编、技术和新闻研究进一步扩大到销售、程序设计,甚至是用户自身。总之,无论是现在的“两微一端”,还是未来任何形式、介质的平台,都需要我们重视用户体验,以用户为中心。

    (作者系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和发展研究所主持工作副所长)

    责任编辑:陈利云

运用新媒体打造“勤廉新华”
融媒体背景下民族地区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实践
从“新三样”到“新三版”
同题报道中地方媒体如何发挥主场优势
助力政务宣传 服务地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