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传播效果,一靠采写,二靠编排。完成采写的新闻稿件只是半成品,而送达读者还须版面包装。报纸版面可用多样的编辑手段和可感的编辑语言,充分整合、精心提炼、加强互动,凸显或放大新闻价值,甚至有效延伸、提升其新闻附加值。
工匠精神 版面设计 冲击力 感染力 影响力
今年教师节的前一天,一张合影刷爆了朋友圈。照片中,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率省有关领导与教师代表亲切合影。惊艳的是,第一排位置让给了教师代表,领导全都站到了后排。
南京两家报纸对这条新闻的处理也“亮”了。现代快报门面版用通版头条标题加通版图片做了导读。标题是《省委书记站后排,请老师站C位(主题)娄勤俭等省领导和教师代表的合影刷屏了,网友纷纷点赞(副题)》。后文则以自采的半个版篇幅的文字加图片,对省委书记邀请全省优秀教师代表来省委座谈作了详细报道。而扬子晚报除在A2版全文刊登了这篇通稿外,更是打破头版纯导读模式,以通版大图加超大号标题《老师,您请前排》,并配上说明这张合影照片诞生背景的花絮性文字,拨亮了这条新闻的亮点。
作为新闻人,大家都知道,新闻的传播效果,一靠采写,二靠编排。采写的新闻稿件只是半成品,而送达读者还须版面包装。报纸版面可用多样的编辑手段和可感的编辑语言,充分整合、精心提炼、加强互动,让一条新闻凸显或放大其新闻价值,甚至有效延伸、提升其新闻附加值。
上面提到的两家报纸正是通过积极、主动地进行版面强化处理,有效传递了省委“让教师更受尊重,让教育更优发展”的信息。
作为编辑,尤其是版面编辑,要灵活运用并不断创新各种编辑手段来精造版面,呈现可读、耐读、悦读的新闻,增强、提升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
充分整合,营造新闻冲击力
“内容为王”,这曾是纸媒追求的目标和骄傲,在当下则更是纸媒人的信心所在。曾经,在纸媒群雄逐鹿的硝烟岁月,焦点新闻成为晚报都市报竞争的利器,也是厚报时代最强有力的版面支撑。那时在焦点新闻的包装上,可以说穷尽了版面编辑的一切手段和技巧。一个完备的焦点新闻,版面上往往是主稿、副稿、落地、链接(延伸)、图片(图表)、快评(热议)等错落分布。此外,为适应读者快读之需,编辑还要对传统的新闻导语进行改造,特别拎出新闻内核、要点或亮点,编成题前(文首)提示语,甚至打散稿件结构,提炼出关键词作为段落引领,以便读者轻松阅读。应该说,报业竞争逼出了版面创新,也逼出了新闻表达新语汇、新经典。虽然,纸媒如今经营惨淡,版面缩减,但精造版面,做强新闻,彰显“内容为王”,这些经验仍值得我们借鉴。
今年教师节,马云发布公开信,宣布一年后离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这自然是一条重磅新闻。一览晚报都市报的报道,钱江晚报的版面给人印象深刻。
钱江晚报用一个整版加半版的篇幅,将两个版位相连。前一版以《阿里从来不只属于马云,马云永远属于阿里》的粗黑通版主标题作为统领,题下张勇与马云两张头像分列左右,中间放一段百余字交代事件要素的引语。全文分《马云真的要退休了吗 他还有很多“兼职”》《为什么是张勇 他主导了阿里深层次变革》《马云从容交接的底气 超越伯乐是人才制度真经》三组小标题分别解释了公众最为关注的3个焦点问题。后半版以《从此,马云要去实现他的第二个梦想了》的通版粗黑主标题作为统领,题下则有一栏颇为煽情的引语将读者的目光再次引到马云身上。文章以“狂侠马云” “少年马云”和“教师马云”分别交代了马云的个性、风格和梦想。
热点新闻的聚焦有时需要多种体裁联动或呼应,以强化或放大新闻效应。比如言论的配合。许多报纸的时事新闻和言论分列不同板块。要聚焦同一事件,当然最好还是整合到同一块版面或相邻版面上。比如评书大师单田芳病逝,一家晚报在娱乐版刊出一条边栏消息,在时评版上刊出一则关于他的评书艺术的评论,显然没有加以整合。而北京晚报的报道用了一个整版,版面上既有单田芳生平事迹的主体通讯稿,也有记述单田芳曾到北京晚报值守“名人热线”的落地花絮,还有一篇《通俗而生动是单田芳的艺术特点》的特约快评。显然,这样的整合,效果明显不同。
还有一种整合,是围绕热点事件,运用集束评论,集中火力,以增强新闻的震撼力和穿透力。比如,2008年1月,华商晨报披露,由国家标准委和国家质监总局联合发布的《小麦粉馒头国家标准》规定,馒头形状应该是圆形或椭圆形的。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标准处立即回应称,“很滑稽,新标准绝对没有这个要求”。网友戏称,这是“一个馒头引发的冤案”。第二天,扬子晚报的时评版,以整版篇幅聚焦这一事件。编辑精心选编再造,以《一只馒头引发的不仅仅是“冤案”》为总标题,下分《一个错误:怪就怪你“标准”不公开》《两重担心:馒头标准疑似企业利益标准》《馒头办会不会借尸还魂》《一种辩护:其实馒头标准是有内涵的》三个层面4篇稿件展开“集群式评论”。评得独到精当,读来酣畅淋漓。诚如该报时任总编辑刘守华在评报时所言:“这种集群式评论,每次由一个大主题化解成几个小主题,几篇组合在一起,整体推出,火力交叉但目标集中,以此发出自己的‘声音’,充分引导读者向正确的方向认知和感悟,让这类新闻显示出更大的启迪意义和作用。”
其实,非焦点类的一些细碎的社会新闻,也有整合的必要,版面上也有整合的空间。比如,扬子晚报《社会新闻》版曾登出这样3条新闻:头条是一家保健品店的员工太迷糊,误将6000元一盒的虫草当成800元一盒给卖掉了。老板一气之下扣了他1000元;二条是一家金店也犯迷糊,错将放有价值40万元真金版“12生肖”的保险柜,当做废铁卖给了收破烂的;第三条更好玩,一名男子凌晨拿着70多张银行卡在ATM机上“狂刷”。警察接到报警后赶来一看,原来他是单位会计,正给单位员工的工资卡刷验密码呢!这三条新闻若单用或分散在各个新闻版作为填充版面用,就形成不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也就体现不出编辑的用心了。
版面的编辑手段、技巧是无穷的。有时还要善于运用无声的版面语言,传递新闻信息,引导价值取向。2010年春节期间,扬子晚报的门面导读突然“变脸”,下方的通栏广告位连着3天分别刊出《女环卫工扫雪一天浸湿3双袜子感动网友》《通宵绣出“百寿图”孝敬83岁公公》和《八旬老翁“晕堂子” 擦背工跳池救人》。这3条新闻,线索均来自网络,都是该报记者独家采写的。3条新闻破格连发,形成了跨越时间空间的另一种形式的整合。这一整合,除了在春节期间增添浓浓的温情氛围,更向社会表明这样一种态度:网上的正能量信息,我们纸媒同样会关注,同样会倡导。
精心提炼,强化新闻感染力
标题是版面的眼睛。标题做不好,版面无魂,无精打采,新闻自然也难引起阅读兴趣。相反,标题做得出彩,不仅能抓人眼球,而且通过精准提炼新闻内涵,还可以增强新闻感染力,提升新闻价值。
评书艺术家单田芳病逝,一些媒体上的标题令人过目不忘。如《单田芳西去 再无“下回分解”(主题) 徒弟和曲艺界同行追忆:“凡有井水处 皆听单田芳”(副题)》。这一标题,颂扬中饱含叹惋,以情动人,富有感染力。再如,高考前,报纸都会安排一条通过专家之口安慰考生不要紧张的稿件见报。有一次,南京晨报的标题是《孩子别紧张,高考就是换个地方做作业》,轻松、幽默,颇能解压。
做标题提炼新闻内涵时往往会碰到倾向性的问题。比如有一条新闻,儿子好长时间没肉吃,妈妈便去偷,结果被抓住,后来又被放了。这个新闻做标题就牵涉到对妈妈偷窃行为的态度上,一味同情或一味谴责都有失偏颇。那么如何做呢?有一家报纸做的是《母亲为儿偷肉被抓羞愧撞墙》,抓住“羞愧撞墙”这个细节,客观中带有倾向性,就是个富有内涵的好标题了。
做标题拎要点,拎新闻内核时,往往并没有现成的关键词可供直接取用。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概括功夫了。2012年7月4日,扬子晚报一个整版报道了身高1.86米、年仅28岁的南通籍“富二代”周江疆在烟台火海救人不幸牺牲的新闻。这篇报道影响较大,广受媒体关注,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对人物特征的精准概括,也就是通过解读英雄的行为,对“高富帅”这一时尚名词给予了最新定义。这篇报道的主标题是《南通“高富帅”周江疆火海救人》,文中精心制作了三个小标题,分别是“高在人品”“富在心灵”“帅在行为”。翌日,人民日报借用了扬子晚报的标题刊出通讯《高在人品,富在心灵,帅在行为——周江疆,生命诠释“高富帅”》。之后,央视的《焦点访谈》,新华社的相关报道,都用到了扬子晚报对周江疆“高富帅”的这个定义。
类似的新闻还有一条,原标题是《开干洗店的内弟一家不幸罹难 姐夫含泪喊百位顾客退卡拿钱》,讲述的是深明大义的店老板姐夫赵先生,帮助店老板完成他“最后”的诚信的故事。标题中用“姐夫”,没特点,没内涵,叫不响。后来扬子晚报的值班总编磨出了“信义姐夫”这一美名,将标题改为《“信义姐夫”感动扬州市民(主题)开干洗店的内弟一家不幸罹难后,他含泪通知数百名顾客来退卡拿钱(副题)》。这样一改,人物形象由平面变立体,传播力大增。
鉴于时政要闻报道的权威性,也限于有关的宣传纪律,一般的机关报对领导活动、讲话类报道大都原文照登,不改标题。但从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着眼,晚报都市报对这类报道的标题,还是有改动的必要和空间的。比如,2013年1月江苏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召开的通稿,原标题是《携手同心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的新境界(主题)罗志军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张连珍作常委会工作报告(副题)》。扬子晚报的编辑在通稿以外的罗志军讲话全文中,发现有“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这样一句,就把这句话做成了主标题,同时把这句话加到通稿中,将通稿上的主标题加到副题上,变成两行副题,并在头版头条套红导读。第二天罗书记专门表扬了扬子晚报做的这个标题,认为它更有政协的特点,更生动,更能给读者留下印象。
加强互动,拓展新闻影响力
如同教育教学要改灌输式为启发式一样,新闻传播也要改变传统的单向传播为加强服务、积极互动。只有这样,新闻效应才能得以发挥,新闻信息的生命力、影响力才能得到延续和伸展。
这里所说的互动,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琢磨读者需求,主动而为,贴心服务。二是关注读者,与读者即时交流,并在版面上吸纳读者声音,同时通过新媒体联动,为新闻加温,延展乃至扩大新闻影响力。
每年的高考,家长、考生都像在打一场战役。媒体亦如此。媒体暗暗较劲的无非是信息披露的快、全、准,服务考生细、精、绝。无论记者还是编辑都必须围着考生行动、盯着考生谋划。高考分数公布了,各家报纸必然要在显要版面刊登“今天晚上可以查高考分数了”。但更有心机的一家报纸在副题里加上“本报今晚起开通报喜热线”一句。显然,他们非常巧妙地表达了要和家长互动的意愿,但同时也是为“找状元”埋下伏笔。之后,本二批次模拟投档线出来了,上午出版的各家报纸都会刊登“本二模拟投档线揭晓”。而正式投档线应在下午公布。于是一家报纸又在副题里加上“今晚6点之前本报网站将公布本二高校正式投档线”。瞧,报网互动,主动交流,先人一着,就胜出了。
2012年4月,公安部出台14条便民措施。这是百姓都关心的新闻。南京四家都市类报纸自然都在重点版刊出。可是,第二天,三家报纸一看现代快报的版面,都傻眼了。快报围绕这“14条”着实花了心思。他们把这14条措施在南京的落实情况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南京还没有落实的,有3条;第二类是南京已部分落实的,有2条;第三类是南京已经全面落实的,9条。后面跟着一条稿子,是说暂未落实和部分落实的措施什么时候能够落实好。这样的处理,编采联动,实实在在地落地服务,足见他们是摸透了读者需求的,是贴心到位的主动互动。
10月30日,武侠小说宗师金庸逝世。金庸及其武侠小说影响了好几代中国人。在金庸逝世专题报道的版面上,扬子晚报特别辟出一栏,报网联动,向读者发出邀请:“你是因为哪一本书、哪一部影视作品粉上金庸的?或者是因为他书里的哪一段描写、哪一句歌词?欢迎分享你和金庸的故事以及你读金庸的感悟吧!”版面上金庸的照片下方还附了一个二维码。版面所未能容纳的更多关于金庸的信息、资料,可以扫码一阅。应当说,这样的互动并不复杂。但是,有此看似简单随意之举,读者的感受就不一样;在铺天盖地的信息包围中多此一举,读者可以透透气,可以在媒体上分享一下自己与金庸的缘分、情感,新闻的张力、影响力自然也会不一样。
作为报人,要有“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工匠精神。只要每天前进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工夫就不会白费,就会有回报。尤其是在当前全新的媒体竞争格局中,更需要借由这种工匠精神精造产品、精造媒体。这种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无论是对纸媒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无论是对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真知、至理、诤言。
(作者系扬子晚报编委)
责任编辑:武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