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别让政务新媒体演变为一场秀

禄永峰 《 新闻战线 》(

    近几天外出采访,好几家单位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他们单位政务新媒体平台一应俱全,除了网站、微博外,最近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和客户端。他们每天既要坚持更新内容,还有职责之内的其他业务要做,真是忙得焦头烂额,苦笑自己是“身兼数职的人”。

    的确,创办手机上的政务新媒体,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为了确保这些平台正常运转,单位在人力和物力上给予了配套和保证。有的单位还采购了摄像机、无人机、录音笔等专业设备,凡是媒体有的硬件,他们几乎都具备。

    表面上看,借助手机新媒体平台做好单位业务宣传推广是件好事,实际上,一些地方政府对公众信息需求掌握不到位,平台之间内容同质化严重,上传下达的各类文件、通知、会议较多,阅读量大多两位数,有些平台还更新不及时,甚至出现“僵尸平台”现象。

    类似现象在各地并不鲜见。不少单位一窝蜂似的创办新媒体平台,由于内容枯燥乏味,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并没有多少吸引力。这种盲目创办手机新媒体的行为,跟前些年不少单位热衷出版内部宣传刊物没有什么两样,是跟风,也像是作秀。

    各级政务新媒体平台本该是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密切联系公众的重要桥梁,也是网络时代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平台。加之越来越多的公众通过新媒体平台关注政府工作、表达利益诉求,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顺应新形势,运用好信息化技术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让群众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事实上,很多单位创办的新媒体,在政务公开、回应群众呼声上做得远远不够,却热衷于宣传、吹嘘自身成绩。还有少数地方投领导所好,以行政摊派、强行推广、篡改数据等手段,甚至花钱买下载量、阅读量、关注量,打造所谓手机上的“政绩工程”,可谓劳民伤财。何况,与政务微博和微信相比,政务网站和客户端往往耗资不菲,投资从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如果“前期烧钱开发,后期运营偏离”,或者成为“僵尸”新媒体,这也是一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应该坚决整治。

    实践证明,对于政府部门,新媒体平台不在多而全,而在于少而精。今年,北京市对政府网站的建设管理作出明确规范,全市1042家各类政府网站只保留80多家,目的是在做好政府网站数量“减法”的同时,更好地做好服务的“加法”。在有些地方,该做“减法”的恐怕还不只是政府网站,还应该包括一些地方手机上的政务类“僵尸平台”。

    因此,要搭建好手机上的这一座座新媒体“平台”,就必须提供“点对点”的便捷服务,将手机上的新媒体平台打造成更加及时、准确、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互动交流和公共服务平台,从“给领导看”转变为“给群众用”,从宣传政绩变成政务信息公开的平台,真正让政务平台亲民接地气,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沟通和办事渠道。但愿这种令人尴尬的“僵尸平台”现象不再重现。

自我加压,重塑党报党刊的影响力
别让政务新媒体演变为一场秀
短视频,要流量更要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