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提升党报“首位度” 构建融合传播新格局

双传学 《 新闻战线 》(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在当前复杂多元的传播格局中,党报主流媒体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以“强起来”为目标,着力提升党报“首位度”,使党报既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心骨”,又当好融合转型发展的“领头雁”,推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构建融合传播新格局。

    一、重塑党报“首位品牌”,锻造报业“首位能级”

    “首位度”,本是一个用以形容市场竞争力的指标。“城市首位度”“经济首位度”等概念,皆由此衍生。今年,国内多个省份提出了“强省会”战略,是因为“省会”身份与“首位能级”并不能天然画等号,而需要在当前的发展格局中进行价值重塑,进一步提升其资源集聚力、辐射带动力、社会影响力,彰显其区域主导性等等。这一点,恰与当下主流媒体的境遇颇为相似。互联网语境下,传统主流媒体绝不能故步自封,而要通过深度融合,实现转型发展,更好地担负起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新型主流媒体使命责任。

    (一)从“新华体”到“新新华体”,何以始终拔“头筹”

    主流媒体的“主流”内涵,主要是就其政治影响力而言。这其中,最能彰显媒体政治影响力的,莫过于时政新闻。时政新闻也一向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因此,提升党报“首位度”,首要是整合党报最为权威、优质的时政资源,重塑“首位品牌”、锻造“首位能级”。

    传统时政新闻,过去已形成一种相对稳定、成熟的话语方式,正如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对于“新华体”的解读——

    “内容上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重要的最新新闻;事实上是大家信得过的,真实、准确、可靠;政治观点上是正确的,是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非常鲜明;文字上精炼生动;时效上是及时的,最快的……”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面临深刻而全面的媒介变革,新华社也在理念、形式、方法、手段上不断进行“能级”的改造和提升,屡以“新新华体”令人耳目一新。如其在2014年3月播发的长篇通讯《面向未来的赶考》,精准把握时间节点,巧妙体现高度立意,成为一篇传得开、叫得响、留得住的时政报道精品;而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履新一个月之际,新华社打破传统的对于国家领导人“简历体”的报道模式,对外播发一组“中共高层新阵容”的人物特稿,同时首次配发多幅反映领导人家庭生活场景的老照片,引发国内外舆论的热切关注。这组特稿既是对新一届中国国家领导人倡导透明化作风的呼应,也为领导人报道树立了一个全新的业界标杆。

    对于主流媒体而言,新闻的主体地位不会动摇。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传统媒体应时而动、应势而变,借助新的传播技术,开辟新的传播路径,一改传统时政新闻的宣教话语文风,不仅追求高度和深度,更为讲求温度和效度。人民日报自今年9月14日开启的“新思想从实践中产生”系列报道,用讲故事的方式,生动追溯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轨迹,成为重大主题报道的又一创新样本。而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之后的首次地方考察选在了江苏徐州,新华日报记者循着总书记考察的足迹,第一时间回访徐州,推出的《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考察回访记》,因题材重大、时效性强、文字鲜活、转发率高,使重大主题报道真正彰显了重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二)从“精品生产”到“服务提升”,我们如何做“能级”

    新华日报80年积淀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推动融合发展的精神财富和信心资源。为进一步提升党报“首位度”,做优“首位品牌”,2017年,新华日报确立“思想立报、精品立报”的办报方针,正式启动“精品生产年”活动。又将2018年确定为“服务提升年”,进一步提升党报精准服务、创新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做优“首位品牌”,就要强调精品意识——

    何谓“精品”?精准把握中央精神,精确解读国家战略,精心对应省委部署,精炼文字、精辟表达、精妙传播,此之谓“精品”。

    凡事不预则废。近年来,每逢重要会议、重大主题活动、重要时间节点,新华日报都提前策划、精心创意,形成“逢重大主题报道必创新”的业务氛围和业界共识。仅就这两年的全国两会报道而言,2017年新华日报投入80个整版,2018年则增至136个整版,不断刷新全国两会报道的规模和力度;党的十九大报道也是浓墨重彩,预热阶段的“大走访大落实”“十九大时光”等专栏,受到中宣部表扬;全程参与中宣部今年7月组织开启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大型主题采访,推出“讲不完的长江故事,唱不尽的长江欢歌”等十多个整版专题报道,全媒体报道百余篇,生动展示了长江经济带上的生态之美、文化之美、发展之美。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江苏这块热土,始终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作为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与时俱进,不仅是见证者、记录者,更是践行者、建设者。为全面展示江苏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和伟大成就,激励全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推进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再出发,新华日报推出“史诗40年!江苏改革开放再出发”大型全媒体行动,以“2+10+N”的开放式报道格局,引发广泛关注。而这一全媒体行动之所以选在今年5月11日启动,也正是体现了新华日报的独家资源优势——40年前的5月11日,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真理标准大讨论,发出改革开放先声。新华日报特意选在40年后的同一日,对这篇文章的主要作者、江苏学者胡福明进行了专访,匠心开启了这一全媒体行动。

    提升“首位能级”,就要深耕服务内涵——

    何以“提升”?党报重塑新型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打造内参智库型媒体,在提高服务“能级”、提升公共性上下功夫。

    党报的深度报道,本就有智库性质。近期,新华日报携手学界专家,打造全媒体智库产品,以“库”聚“智”,以“报”传“智”,充分发挥了党报集团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为贯彻江苏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经过精心酝酿和筹备,今年8月起,由新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亲自带队,历时70天,行程超过5000公里,和江苏13个设区市市委书记进行了面对面独家访谈,并在新华日报特设《总编辑与市委书记面对面》专栏,相继刊发13个头版头条,每一篇都有的放矢,既充分畅谈各地发展的特点亮点,也不避讳当前面临的难点痛点,理性探讨、深度把脉,有思考、有见地,充分彰显了党报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和服务意识。同时,集团旗下扬子晚报、中江网、“交汇点”客户端以及所有微信公号矩阵协同、立体传播,在全省引起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基层党员干部普遍认为,这组报道及时有力地策应了省委中心工作,有利于各地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互学互鉴、比拼赶超,体现了党报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为进一步提升党报的服务“能级”,新华日报还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新华社时对于内参工作的要求,围绕中心工作,“谋之有方”“参之有道”,力争做好省委的“眼睛”。2017年以来,共向江苏省委、省政府呈报内参29期,其中26期获省委书记和省长批示,有的还印发全省。中宣部《新闻阅评》对我们“既写报道又写内参”的工作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二、打造思想理论高地,构筑精神文化家园

    提升党报“首位度”,还要以思想立报、以文化人,专业化、体系化构建党报“首位能级”,提高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力、影响力。

    (一)“三驾马车”打造思想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新闻和思想始终不会退场。对于党报来说,提高“首位度”,就要实现从“新闻纸”向“观点纸”“思想纸”的转变,并通过融媒体传播,把思想含量转化为思想流量,让理论与舆论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占领思想舆论制高点,凝聚共识、勠力共进。

    居高声必远。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意识到话语背后的力量是思想、是道,我们要自觉统筹理论和舆论力量,把理论上的正本清源与舆论上的有效引导结合起来。2017年以来,新华日报以评论、策论、理论三论并发,全面提升集团全媒体平台的“三论”质量与影响,做好思想的供给侧改革——

    一是完善评论方阵。代表江苏省委声音的“辛苏”和“苏言”专栏文章平均每周一篇,同步在新媒体推出,如今已成党政干部的必读品。《新华时论》《江东观潮》等专栏评论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文摘》等权威媒体转发。“理论之光”微信公众号,也得到中央网信办领导肯定。

    二是创办《思想周刊》。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就重要国家战略命题“借脑拓展”、就重要时间节点“借势谋篇”,以精准的选题、透彻的论述、思辨的力量,在报网端产生很强的“吸睛吸粉”效应,得到中宣部两次表扬和资助,并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经验。

    三是注重理论创新。理论是载道之魂,舆论是弘道之器。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理论不能缺位,否则舆论就会成为歪理邪说的跑马场。新闻战线既要传播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也要在业界营造理论研究氛围,推动理论与舆论融合共进,引领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思想定力。  

    在今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有5件作品获奖。其中两个一等奖,分别是评论《民生实事莫沉迷于“数字突破”》和新闻论文《构建话语共同体 提升舆论引导力》。这也正是新华报人长期重视评论工作之必然、始终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之必然。

    (二)“四大周刊”构建当代精神家园

    鉴于当下互联网传播带来的娱乐化、碎片化倾向,有深度、有向度的优质原创内容已成稀缺资源。2017年以来,新华日报相继推出四大周刊,形成了“思想红”“人文青”“科技蓝”“文艺紫”的系列板块,提升境界、引体向上,为人们构筑了一方有意思、有意义的精神家园。

    从周二至周五,新华日报四大周刊缤纷出版,定期为人们呈上一道道思想文化的盛宴。《思想周刊》凝聚思想共识,强化思想引领;《人文周刊》厚积薄发,既具历史底蕴又有人文情怀;《科技周刊》今年5月出炉,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江苏创新成果,传递最新资讯,讲好创新故事,受到两院院士和中国科协的关注和肯定;8月份创刊的《文艺周刊》,则重在发掘和推广文艺精品力作,助推江苏文化从“高原”迈向“高峰”。

    三、引领发挥“雁阵效应”,建成立体传播体系

    党报立,融合才有主心骨;党报强,发展才能行稳致远。但在当前的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我们还要辩证地处理好党报和其引领的传媒集团的关系,即:党报既要做好融合转型的“领头雁”,也要引领团队形成“雁阵效应”;既要锻造党报“首位能级”,也要提升报业“综合能级”;既要打造单项冠军,又要争团体冠军。以矩阵传播优势,实现党报新型主流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一)做好融合发展,实行“一盘棋运作”“一体化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自2014年以来,新华报业就不断探索,逐步明确了“从非常态融合向常态融合转变、从单维度融合向全方位融合转变、从浅层次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从内部融合向开放融合转变”的指导思想。2017年是集团“深度融合年”“转型发展年”,我们在实施移动优先战略、构建报网端微立体传播体系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当前,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战略重心在“融”。而融合发展,则意味着要在内、外两个向度上齐头并进:向内,是突显以党报为“领头雁”、集团全媒体协同作战的“雁阵效应”;向外,是彰显党报“首位品牌”辐射效应,推动服务“能级”的提升、服务边界的拓展。近年来,我们系统推进报业集团的整体转型、深度融合、移动优先,“一盘棋运作”“一体化传播”,形成了多介质、全方位、立体化传播态势。

    (二)做好转型发展,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人们研究发现,在大雁编队飞行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空气动力学效应,即一只大雁身处不断变换的雁阵之中,要比独自飞行能够多飞70%的路程。人们也正是由此悟出了经典的管理学理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我们也要不断通过重设组织架构、再造采编流程、改革考核制度等,激发动力,团结协作,做大增量、做优存量,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尽快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重塑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2017年12月起,我们深入推进新华日报、中江网、“交汇点”和相关微媒体“四端融合、一体运作”。目前,已有9个新闻网站(包括3个国家一类新闻网站)、6个移动新闻客户端、109个微博微信账号,此外,还入驻外部平台38个,形成强大的全媒体传播阵容。自去年9月“交汇点”二代产品正式推出,用户下载量已达1800万。今年以来,全媒体采访部门负责运营的“交汇点”频道陆续推出,同时,新开的“北京西路瞭望”“江东观潮”“新华经济369”“Jiangsunow”等微信公众号,进一步实现了分众传播、个性传播、精准传播。

    (三)做好跨界发展,果断“谋新闻之篇”“布产业之局”

    互联网时代既对传统行业形成颠覆性冲击,又促成不同观念的碰撞、不同领域的融合,新的业态不断产生,行业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跨界融合正在生成非凡的魅力和生产力。随着当前媒体融合的深入,党报主流媒体也要做好跨界发展的研究和布局。

    在当下融合发展、跨界发展的新浪潮中,党报主流媒体大有可为。因为党报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使其具有更好地连接起政府、市场和社会各领域的资源禀赋。因此,必须用好用足各类资源、做强做优各类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打造有黏度的服务产品。如新华报业旗下的中江网,近年来深耕政务资源,其党务、政务网群规模已扩张到100多家,能够满足各类用户需求。这一平台还在线上线下拓展策划多项活动,如“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网上网下已有很高的知名度,中宣部《新闻阅评》给予充分肯定。“交汇点”客户端则在一开始就确立了“新闻+服务”的运营模式,推出“问吧”“新智库”“水滴公益”“钱眼”“小记者”“运动汇”等服务性栏目,还设立服务专区,集聚近200个账号。此外,中江网和“交汇点”客户端同步推出的“政风热线”“民声汇”频道,也成为江苏省政务服务知名品牌。中江网运维的“江苏大走访”微信公众号上线百日,粉丝超50万。

    近期,新华报业跨界融合的战略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与江苏交通控股、中石化、南钢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占地157亩的泰州婚庆产业园项目;投资2.6亿元参股泰州农商银行;投资6800万元成为江苏交通文化传媒公司第二大股东……以资本、人力、传媒要素的输出,在新经济、新平台、新业务上,“谋新闻之篇”“布产业之局”,进一步延伸党报品牌,扩大服务范围,增强了党报传播力、辐射力。

    转型发展没有休止符。我们将勇立新时代潮头,恪守党报姓党的初心,提升党报“首位度”;永葆为民服务的恒心,锻造服务“能级”;饱含精益求精的匠心,打造“首位品牌”,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样本。

    (作者系新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党委书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

    责任编辑:陈利云

    参考文献:

    ①孙卫、王昕:《浅议党报的主流地位及突围之策》,《今传媒》2016年第8期。

    ②穆青:《新闻工作散论》,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③双传学:《让理论与舆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红旗文稿》2016年第10期。

    ④双传学:《提高统筹理论与舆论的本领》,人民日报2017年1月20日7版。

提升“四力”,打造大评论
保持人民情怀 做时代的记录者
提升党报“首位度” 构建融合传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