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以厚重之笔 写华彩之章

——在重大报道中创新运用评论的实践和思考

吴 卓 《 新闻战线 》(

    海南日报善于运用评论“热场”、敢于运用评论“主攻” 、巧于运用评论“点睛” ,不仅丰富了重大报道的手段和形式,而且增加了亮点,提升了报道的高度、增强了传播力和影响力。

    党报评论,是党报的灵魂和旗帜。党报作为主流媒体,担负着宣传中心工作、引领社会舆论、营造发展氛围等重任,党报评论,作为提供思想和观点的主要手段,在影响和引导舆论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一些党报的重大报道中,担当主力军的多是消息、特写、通讯等,评论只是“配角”,关键时候“呐喊”一声,“配发”一下。这种现象不能说不合理,但是,如何让评论在重大报道中发挥出更大作用,更多体现评论的独特价值,无疑值得我们思考。

    近几年来,海南日报把评论作为提升报纸品格、彰显大报风范的重要着力点和有效抓手,积极探索以评论来引导舆论、增强传播、扩大影响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打造党报重大报道的新模式,让重大报道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面貌。

    以评论“热场”,引导舆论导向

    一般来说,重大报道开始之前,为营造氛围、引发关注,媒体会进行“热场”报道。例如,刊发相关活动的消息,人物的回访,背景介绍等。按照惯例,评论在这时候是没有“上场”机会、没有用武之地的。这是党报重大报道通行已久的传统模式。能不能改变这种模式,以评论作为“热场”的主要手段,让评论为重大报道“鸣锣开道”,让言论标明报道的方向、引导舆论的关注呢?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

    2017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并发表重要讲话5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确立了海南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对海南日报而言,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重大报道。为了做好这次报道,我们一反以往的常规模式,在报道的开始阶段就以评论为主要形式进行预热,以言论来提醒、引导社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大会召开做好思想准备。

    首先,从4月中旬开始,我们推出了“重温习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迎接省第七次党代会”系列评论,从6个方面论述了总书记视察海南重要讲话对海南发展的重大意义,引导全省上下重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容,凝聚发展和改革共识。同时,我们还推出了“喜迎省第七次党代会 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大型系列述评,每篇6000字左右,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全面评述了海南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国际旅游岛建设、改革开放、生态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建设成就。这两组评论组合发力,较好地引导了舆论对省党代会的关注度和关注点,为党代会的召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党代会即将召开的前一天,我们又推出了一篇重磅评论《朝着美好新海南奋进》,以即将召开的党代会精神为主线,用1万字左右的篇幅,全面论述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海南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全面梳理了海南发展与保护、改革与开放、发展和民生等方面的关系,着重提出了海南如何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担负起更多责任和更大使命的重大问题,为全省上下迎接党代会召开作了思想上的启发和认识上的引导。

    党的十九大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重大会议。省级党报在报道时面临一个难题,即如何在保证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做好“自选动作”,让报道更加深入、更加出彩?对此,海南日报还是以评论来“破题”。

    从2017年10月10日开始,海南日报连续6天在头版刊发“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系列述评,分别以《浓情暖天涯 重托催征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改革开放是发展海南的关键一招》《建设一流的国际旅游岛》《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建设国际旅游岛 干部是决定因素》为题,每篇近万字,系统阐述了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重要讲话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意义。这组报道既是评论又是散文,内容厚重又具有文采,评论深刻又语言优美,不仅让人们重温了总书记对海南的殷切嘱托和亲切关怀,让人们再一次领略了总书记的伟大人格魅力,更让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总书记深刻的治国理政思想,认识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海南发展的深远意义。这组述评刊发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为全省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做了极好的铺垫。

    以评论 “主攻” , 强化思想传播

    评论具有观点鲜明、思想性强、指导性强的特点,如果能在重大报道过程中利用这些特点做文章,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报道效果。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除了让评论在一些重大报道开始时出来“热场”外,还尝试让评论在报道过程中作为主力出场,担纲“主攻”任务,以此来增强内容的思想性,增加报道的深度和厚度。

    在今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报道过程中,我们推出了多篇不同体裁的评论,让评论贯穿报道始终。在4月13日纪念日之前,从4月2日开始,我们连续推出《改革,海南永不止步的征程》《勇于担当,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一以贯之,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抢抓机遇,用好“国际旅游岛建设”这个总抓手》《锲而不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久久为功,树立海南文明形象》等6篇述评,对海南发展做了详细的评述,从不同方面解开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的快速发展之谜,为人们了解海南经济特区发展提供了一份详尽的解读。其中的一些观点,定调准确、概括得当,引起了社会的较大反响。

    4月9日,我们推出了本报编辑部文章《关怀暖民心 嘱托催征程》,作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系列报道”的开栏语刊出。这篇文章重温了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要更加坚定不移地落实总书记的指示,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在同一天的报道中,我们还为3篇“回访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走过的地方”报道配发了3篇评论,明确指出总书记的关怀激发了海南人民创业干事的巨大热情,为海南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宣布党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支持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4月14日,我们推出社论《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把握重大发展机遇,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指出总书记的讲话赋予了海南新的使命和目标,给海南带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我们要乘势而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

    从4月16日起,我们在一版连续推出了7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本报评论员文章,分别从不负厚望办好经济特区、打造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等7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落实好总书记“4·13”讲话重要精神,全面加快海南的改革开放。与此同时,根据海南省委迅速行动争分夺秒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情况,我们又于4月18日推出评论《时不我待抢抓发展机遇》,指出省委用实际行动为全省上下做出了好的表率,要抓住机遇就要有这种“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4月19日,在公安部宣布自5月1日起海南省实施59国人员入境免签政策的消息后,我们马上推出评论《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指出这是海南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深化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机遇,强调要创造条件,把优惠政策用好用足。

    可以看出,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的系列报道中,评论始终紧跟报道节奏,始终保持“在位”状态,“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在以往的报道中是非常少见的。可以说,在这一次报道活动中,评论是实实在在地当了一次“主力”,打了一场“硬仗”,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战果”。

    以评论 “点睛” , 提升报道高度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在提供观点、引导舆论、标明立场、提升高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重大报道中,利用评论提升报道的高度,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犹如画龙需要点睛一样,重大报道往往也需要评论的“点睛”。

    在建省办经济特区25周年报道时,我们推出了题为《为了小平同志的夙愿———写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5周年之际》的长篇述评,着重指出海南经济特区是在小平同志亲自关怀、亲自推动下创立的,海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好好发展起来,就是对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这篇述评行文流畅,气势磅礴,既富有激情又说理透彻,成为整个建省办经济特区25周年报道的最大亮点,提升了整个报道的高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近几年,海南大力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力攻坚“多规合一”、“放管服”、农垦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我们以评论来点燃报道亮点,拓深报道主题。连续在一版隆重推出《改革关头勇者胜》《权力“再砍一刀” 发展更进一步》《新改革 新突破 新农垦》等3篇“天涯专论”,每篇长8000字左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详细评论了改革攻坚的作用、意义和思路,为全省的改革攻坚工作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海南省委领导表扬这几篇评论评到了点子上,评出了水平,是改革攻坚最好的辅导书。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央视3家媒体调研后,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我们在报道全省上下学习贯彻“2·19”讲话过程中,推出了长篇专论《一片丹心著风云——试论加强和创新海南新闻舆论工作》。这篇评论结合海南实践,深刻阐述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海南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基本方针、实践路径,为海南新闻舆论战线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工作能力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维。评论刊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得到了时任海南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

    2015年,海口开始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简称“双创”)。2017年7月海口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11月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但是,在“双创”过程中,海口市的一些做法和举措颇受争议。我们觉得需要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为此,我们推出了一篇“天涯专论”《标注百年椰城的文明新坐标》,指出一座城市无论怎样发展,提升城市文明始终是核心问题,海口只有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才能真正成为海南的“首善之城”。从此出发,评论对“双创”的意义、作用作了正面评价。有理有据的论述,有高度有思想的观点,让评论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海口市委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说海南日报的评论就是站得高看得远,高人一筹。

    实践证明,善于运用评论“热场”,敢于运用评论“主攻”,巧于运用评论“点睛”,不仅可以丰富重大报道的手段和形式,更可以增加亮点,提升报道的高度,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党管媒体原则的发生机制及其在新媒体治理中的实践研究(14AXW004)”成果之一

    (作者系海南日报编委、理论评论部主任)

    责任编辑:冷  梅

以厚重之笔 写华彩之章
从两会报道看省级媒体融合新趋势
“抱团”闯出新天地
“乡村振兴”报道如何同中求异?
把握时度效 提升引导力
坚守文化报道 彰显社会责任
小报也能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