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做好新闻+服务,建强主流舆论阵地

黄桂树 《 新闻战线 》(

    余姚日报社坚持新闻内容生产是安身立命之本,新闻服务供给是转型升级之需,新闻产品营销是逆势上扬之策,做好新闻+服务文章,深入实施媒体融合战略,做大做强了县域主流舆论阵地。

    近年来,余姚日报社坚持党媒姓党原则和正确舆论导向,聚焦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社会民众民生,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好新闻+服务文章,深入实施媒体融合战略,做大做强了县域主流舆论阵地。

    内容生产是安身立命之本

    新闻媒体内容永远是根本,好的内容、真正的新闻永远是受众刚需。要发挥传统媒体专业采编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媒体品牌优势,提供及时、专业、权威的报道,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生产最真的内容。唯有真实才是权威。我们注重策划、深入现场、多方求证,加强重大主题、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典型的宣传报道和创新力度,开设《喜迎十九大 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践行核心价值观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知行合一谋新篇 勇立潮头创新业》等专栏,“四重”宣传创新实践多次受到市委和宣传部门的批示和表扬。如前年我们围绕余姚市委人才新政,干部群众对引进人才的疑惑,推出“社长总编走访千人计划专家”系列报道,真实全面报道引进专家的背景、项目与企业进展情况,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获得宁波市重大主题新闻策划创新奖。

    生产最新的内容。新闻舆论要在时度效上发力。我们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增强新闻的鲜活度。如在举办中国机器人峰会、中国塑料博览会、市“两会”“E政厅”访谈之际,我们采取新闻网视频直播、姚界客户端图文直播,第一时间给读者带去最新的新闻资讯。在喜迎十九大之际,我们在头版推出“行走四明”系列报道,同时配发“飞‘阅’余姚”航拍照片,共刊出23篇,以最新的视角全方位全媒体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余姚市各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成果,形成富有冲击力的报道强势,受到读者高度关注以及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和表扬。

    生产最亲的内容。因为贴近,所以最亲。我们在求真求新的同时,注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生产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我在一线》《大脚板走一线 小分队破难题》《打通中梗阻 提升执行力》《新春走基层》《四明聚焦》等专栏推出了数百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正面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报道。新年伊始,余姚日报开设《阿姚伯和余大妈》系列漫画专栏,旨在通过这两位普通市民的视角,反映群众生活,倡导社会新风,为幸福和谐城市建设增添温暖和文明。这是进一步增强亲和力、提高贴近性的一次尝试。“阿姚伯”和“余大妈”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两位热心肠的普通市民。

    服务供给是转型升级之需

    服务领域由单纯宣传向多元文创拓展。媒体转型升级关键是员工理念要率先转型升级。余姚日报社于去年1月实施了新一轮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按照内容、平台、渠道、经营与管理“五融合”的要求,一手抓浓墨重彩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另一手抓深度融合推进经营联动。采取组织架构重组、采编流程再造、绩效二级分配,发挥资源优势,有效激发员工内生动能。广泛开展地方政府、部门战略合作,通过协办专栏专版,推出特别报道,发布综合资讯,联办各类活动,承揽会展节庆,扩大图书出版,开办体验培训,组织摄影旅游等项目化拓展,我们的服务领域不仅牢牢巩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宣传阵地,还迅速有力挺进文创蓝海。对合作单位而言,既全面深入地展示了其生动实践,又精准系统地满足了其消费需求;对我们而言,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又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以2017年为例,余姚日报社实现市级层面战略合作新的突破,乡镇街道战略合作全面覆盖,部门单位战略合作基本覆盖,企业等报商合作全面开花,全年实现营收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约占报业主营收入的3/4。

    服务运营由单向协助型向双向套餐化转轨。传统媒体原先以单向、被动地接受地方党委政府、企业单位的宣传需求或活动协助为主,而如今,在新媒体推动之下,传统媒体不得不变得更快、更敏感。我们在新闻服务提供和报业经营联动上已经由被动向主动,单向协助向双向套餐化转轨。我们通过走访座谈、查阅工作报告、联系记者线索等途径,全面掌握地方党委政府和部门单位的工作要点重点亮点,善于捕捉宣传良机、服务契机与经营商机,主动出金点子、精心参与策划、周详提供新闻+服务的多种套餐方案,这不仅是战略合作的优质服务体现,而且为下一步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去年我们就把梁弄镇打造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样板镇,在向居民宣传小城镇建设项目上,提供了新闻+服务、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的套餐方案,编辑印制了4个彩色版面,创作推送了1个H5产品,传播广泛,社会反响很好,在原来战略合作基础上取得了20万元的增值服务收入。我们相继推出的新闻素养培训业务、小记者体验游学活动、摄影旅游、体育赛事、少儿主持人大赛等诸多项目,都是合作互动、双向套餐化服务取得双赢的最佳印证。

    服务模式由单兵作战型记者报道向团队合作型姚报品牌创新。把握时代特征、紧扣百姓需求、瞄准市场需要是我们做好新闻+服务文章的出发点。余姚日报社不仅是新闻单位,还是文创企业;新闻工作者不仅只会采写新闻报道,还会策划组织转型服务经营联动。近年来,我们按需服务、团队合作、精准发力,针对人手紧、跨部室的项目,建立虚拟团队,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次激励,确保合作对接顺畅、充分体现绩效导向,走出了一条新闻宣传提供VIP服务,会展节庆提供一条龙服务,文创合作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路子,一改过去单兵作战型记者报道的服务模式,创新树立起团队合作型姚报服务品牌。例如在余姚市两会之际,我们为乡镇街道合作单位提供宣传增值服务,推出每地半版份额的成就宣传特刊;又如连续两次承办“市购物节”,我们从创意策划、文案起草、招标投标、活动执行、新闻宣传等全过程一条龙服务,每次创造营收100万元,获利颇丰;宣传、史志等部门图书出版交给我们就是省心放心舒心,从文稿交付到编校、印制、出版、发行的一站式服务,每年出版创下营收200万元。在去年纪念王阳明先生诞辰545周年之际,我们自行策划的图书创意出版项目《王阳明的心路历程》还获得文创扶持资金奖励30万元。

    产品营销是逆势上扬之策

    抓纸媒读者群体增量。针对余姚日报阅读群体以中老年人群和公众人物为主,副报《金色年华》阅读群体以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为主的事实,我们在优化内容生产和服务供给同时,采取提价扩量、举办读者节、小记者系列活动、发动员工订报等手段,增加发行量和发行收入。主报和副报发行量超5万份,创历史新高,年收入超1200万元。

    抓新媒用户矩阵建设。“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成为信息传播的新态势。我们通过“机制+培养”“项目+引进”“外包+研发”“投入+合作”等途径,加快构建了以“两微一端”为重点的移动媒体矩阵,创新推出“准新微快”的移动新闻产品,积极抢占移动优先的发展机遇。姚界客户端上线一年半,用户数已接近10万,余姚日报官方微信公号每月排名占据宁波各县市区第一,余姚日报微博、余姚新闻网微信公号、手机报及新闻网等新媒体矩阵用户数已超80万,新媒体年创收入超350万元。

    抓融媒客户商圈发展。全媒体融合新闻生产体现在从传统生产的单一空间“版面导向”转向时间空间合一的“全界面”聚合生产的转换。去年我们建成融媒体内容生产平台,基本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在媒体融合业态下,我们积极拥抱读者用户客户群体,瞄准大文创、大健康两大产业,致力于经营融合的商业模式构建。如今已经逐步由版面变现向流量变现、卖广告向卖创意、技术引进合作向技术输出服务、独立营销向整合营销加速转变。余姚日报不仅仅是一份报纸,而是一个可以让公众充分信任的文化传媒品牌,真正成为党的“喉舌”和民众“桥梁”的媒体代名词。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努力让余姚变得更加美好!

    (作者系余姚日报社社长)

    责任编辑:郭潇颖

互联网传媒集团经营创新的路径及实践
做好新闻+服务,建强主流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