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传递好声音 讲述好故事

——浙江日报全国两会报道亮点纷呈

袁 艳 《 新闻战线 》(

    每一名记者都要做全媒体报道,每一篇报道都要全媒体呈现。浙江日报的两会报道“重” “强” “活” ,既追求更开阔的视野,又注重扎根浙江土壤。仅前方文字记者就采写三端报道400余篇,平均每天推出8个版的特别报道,充分传递总书记重要讲话精髓和两会好声音,充分展示浙江代表委员认真履职风采和浙江改革发展好故事。

    浙江日报把这次全国两会报道,作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发表两周年、更好地担负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一次大检阅,作为今年最重大的政治任务、主题报道任务之一,作为今年整个新闻宣传向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也作为大学习大调研大练兵活动的一次实践。

    浙江日报前方报道团队有文字、摄影、视频记者约50人,并专门在北京设立了全国两会新闻中心。省委书记车俊在报到当天就来到新闻中心,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坚定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精准、精彩”做好两会报道。集团社长、总编辑靠前指挥,报纸、网站、客户端发挥媒体深度融合优势“三端齐发”,实现全天候播发、全介质呈现、立体式传播。

    把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两会报道首要,放在最突出的位置,精心谋划、浓墨重彩,唱响坚定自觉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看齐核心的主旋律,让两会报道“重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航者,无愧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的领袖,无愧为国家的掌舵者、人民的领路人。浙江日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认识到,及时宣传贯彻好总书记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对开好两会,进一步维护党的意志、人民意志、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凝聚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伟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紧跟总书记“下团组”脚步,准确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髓,集成系列特稿、代表委员访谈、言论评论等多种体裁,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宣传报道

    赴京前,前方报道团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对总书记十九大以来的重要讲话进行逐篇研读,谋划了初步报道方向。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情真意切,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具有重大的方法论、实践论意义。

    浙江日报的两会报道团队,紧跟总书记“下团组”脚步,或现场聆听或看完直播即抢抓第一落点,及时采访代表委员感悟,及时联动反映全省干部群众的心声,首先在新媒体上滚动播发,报纸上推出系列特稿、话题报道、代表委员专访、言论评论等。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联组会,并就新型政党制度发表了重要讲话。前方报道团队早早蹲守在委员驻地,联组会议结束已是傍晚,大家立刻分工合作,找到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住浙全国政协委员进行采访,当天晚上赶写稿件至凌晨。次日在浙江日报见报的《增强“四个自信” 展现更大作为》,受到省领导和代表委员的一致好评,报道在浙江新闻客户端的热度也迅速突破10万+。

    根据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浙江日报又以“今日关注”、代表委员访谈、记者走笔等形式,聚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精准扶贫、加强基层党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等话题。

    充分发挥浙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独特优势,以“新时代 新乡村”和“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两组系列特稿,全面展示浙江探索,生动呈现浙江故事,深度解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浙江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又担负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使命新要求,这为浙江日报更深刻地理解总书记在两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独特优势。今年两会报道,浙江日报改变过去“繁星点点”的做法,“串点成线”“串珠成链”,以系列特稿为主来反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报道的组织化、系统化程度。

    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高屋建瓴地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浙江日报迅速围绕实体经济、创新驱动、全面开放、“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等,谋划了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4篇系列特稿,每篇特稿都配发评论言论。报道结合浙江的实践和探索,通过代表委员讲述浙江故事,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解。

    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乡村振兴”发表重要讲话。浙江日报吃透讲话精神,马上推出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5篇系列特稿,特别是结合浙江这些年落实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的实践,深度解读如何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组特稿每篇有代表委员说感受、提建议、谈落实,也有浙江干部群众谈认识、话实践。首篇推出就在中宣部两会新闻例会上受到点名表扬。

    在重要节点、重要时刻,会场内外大呼应、前方后方大联动,第一时间推出反响报道,深情表达浙江代表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对总书记的由衷爱戴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这历史性的一刻,举国欢腾。浙江作为总书记曾经工作的地方,浙江人民在这一时刻更为群情振奋。当天,浙江日报广泛发动,前方团队当即采访了十四五位代表,后方团队当天分赴全省各地,其中包括淳安县下姜村、余姚市横坎头村等一批总书记曾经考察过关注过的地方,当晚合成一篇大稿。3月19日,浙江日报一版通栏加后面一个整版,刊发了《历史的必然选择 人民的共同意愿》,充分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体现了“三位一体”领导体制的制度安排,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期盼、时代的重托,深情表达了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红船精神”,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浙江篇章的坚强决心。这篇饱含浙江人民对总书记爱戴之情的报道,得到了中宣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次让浙江干部群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浙江日报当日就前后方联动,组织了整版报道《在新长征路上勇往直前》,进一步表达浙江干部群众紧跟国家掌舵者、人民领路人,为幸福共同奋斗的满怀激情和昂扬斗志。

    紧扣大会重要议题,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结合浙江实践、浙江故事做好深度解读和生动阐释,让两会报道“强起来”

    浙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无论是此次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中,还是广受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可以发现很多浙江印记、浙江元素。作为省级党报,浙江日报既追求更开阔的报道视野,又注重扎根浙江土壤,做好“天线”和“地气”的结合。

    突出浙江元素,讲好浙江故事

    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开幕。浙江日报前方团队一边聆听政府工作报告,一边梳理报告中的重点内容。12名记者分工合作,细听审议发言,结合浙江实践,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最多跑一次、创业创新等方面,当晚采写完成7000多字的报道《新时代,我们艰苦奋斗再创业》,第二天以整版形式刊发。

    “最多跑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继中央深改组点赞推广后,浙江这项改革首创再次引起全国关注,浙江代表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十分振奋。两会期间,“最多跑一次”也成为来自其他省市的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最多跑一次”,前方团队当场即时通过浙江新闻客户端发布快讯,一时间被广泛转发。同时当天采写完成,次日在浙江日报上刊发消息稿《“最多跑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以整版规模推出“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系列特稿的首篇《改到民生关键处》。连续刊发的5篇特稿分别从进一步深化改革、紧紧扭住改革的“牛鼻子”、提高改革的质量、撬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当好改革排头兵等方面进行深入阐释,有代表委员的各抒己见,有专家的分析点评,有改革亲历者的切身感受,还有外省代表委员的认同,全方位解读“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变化和下一步如何深化改革。浙江日报还围绕“最多跑一次”组织了评论、理论文章,以整版规模推出。

    在重要议题中,深度挖掘浙江先行改革的独特性和显著成效

    今年两会,审议讨论宪法修正案、监察法等,是被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前方报道团队在出发赴北京前,就收集了这些方面的材料进行深入学习,为准确充分完成报道任务做准备。3月8日,浙江日报头版刊发报道《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浙江代表委员审议讨论宪法修正案草案》,通过代表委员的深刻理解,准确、充分阐释了这次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浙江是全国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此次审议讨论的监察法草案中,有不少内容吸收了浙江改革试点的探索。浙江日报刊发的报道《我省代表委员及各界人士热议监察法草案:走中国特色监察道路》,结合浙江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参会代表委员与浙江各级纪检干部共同深入解读监察法草案内容。

    发挥党报优势,体现党报站位,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全国两会期间,浙江日报专门开辟了《两会走笔》栏目,鼓励前方报道团队的记者人人写评论,以这场盛会的记录者、亲历者、见证者的视角观察两会,有感而发。平均每天刊发二到三篇,总共刊发近40篇。

    比如,《务实协商 管用到位》,从一名政协跑线记者的视角,深刻感悟总书记所阐释的新型政党制度的先进性;《代表委员通道彰显开放自信》,阐述了今年首次开启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的意义所在;《新时代呼唤“老马奔腾”》,是对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点赞马善祥式基层干部的回应……虽然每篇言论篇幅不长,但紧紧围绕总书记在两会期间的“金句”,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展示代表委员履职风采,抓住民生关切,小切口、大主题,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记者人人动手写评论言论,前方记者走笔和后方专家评论解读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两会报道的深度。

    注重创新,深化融合,通过全媒体、立体化的报道,增强贴近性、感染力,提升传播力、影响力,使两会报道“活起来”

    全国两会,是举世瞩目的盛会,也是各家媒体记者们业务能力的“竞技场”。浙江日报在报道方式、报道内容等方面都做了新的探索和尝试,让严肃的会议报道更为立体、更有温度。

    创新代表委员专访报道形式,既有娓娓道来的第一人称口述,又有专业性、权威性的问答式访谈

    每次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专访是“常规武器”。此次全国两会报道,浙江日报对代表委员专访进行形式创新,常写常新。

    针对当前社会普遍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代表委员中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及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士,进行访谈解析。比如,代表访谈《走得再远,初心不改》,抓住热点人物、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李书福,请他畅谈吉利20年造车路、吉利收购戴姆勒股权的战略考量等话题。

    口述实录则以一种更加亲切的方式为读者娓娓道来,既有代表委员的感受心得、民生关切,也有代表委员的深刻思考和真知灼见。用代表的视角和语言述说参会感受、真情关切、建言献策,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赋予报道更加直接的情感交流和形象的故事元素。

    浙江日报还在两会期间还开设了《今日关注》栏目,精选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围绕建议、提案的精髓所在,每篇稿子以建议、提案的领衔人为主,邀请多位代表委员共同进行解读,使报道更加丰满,更具可读性。

    深耕现场,重抓“活鱼”,聚焦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努力将两会报道写得生动活泼

    这次全国两会,浙江日报要求记者更加全神贯注听会,深耕现场抓新闻。

    今年两会首次开通了代表、委员通道。第一时间捕捉到精彩画面和有价值的信息,并快速通过数字端传递给用户,是各路记者的比拼。为了第一时间做好报道,浙江日报记者每次都提前二三小时到人民大会堂排队进场抢占有利位置。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通道”首次开启,获悉来自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市长徐立毅将亮相,当天早上6点多,记者就赶到人民大会堂,提前在东门内中央大厅准备采访。采写的现场新闻《“最多跑一次”唱响代表通道》,体现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国的影响,也展现了浙江代表的履职风采。

    会议期间,浙江日报前方记者在大会会场和审议讨论现场,抓回了一大批“活鱼”:《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再次走上“代表通道”这一“票”亮出浙江新作为》《小组会议上,一场对话引发代表共鸣——感受一座城的温度》《在浙江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听基层代表讲一线“小”事》《来自浙江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的分享——两封信里的爱与信任》等,使“高大上”的两会报道更有温度。

    人人拿话筒、人人出镜头,记者从“幕后”走到“台前”,媒体融合放大了两会报道影响力

    浙江日报的媒体融合起步早、动作大、发展快,走在全国前列。这次全国两会报道,集团领导提出,每一名记者都要全媒体报道,每一篇报道都要全媒体呈现。

    穿梭在会场和代表委员驻地的浙江日报记者,装备包里不仅有笔和纸,还有统一配备的包括高清摄像头手机、话筒、手持云台的记者包。此时,文字记者的工作方式不只是码字,还要拿起手机、甚至是小型摄像机聚焦代表委员,在镜头和话筒面前担当“主播”,做到文字、图片、视频齐发。两会期间,浙江日报前方报道团队的记者做到了人人出镜。

    特别是前方文字记者与视频记者合作的代表委员访谈,点击率很高,被代表委员广为转发。比如,邀请驻浙全国政协委员中的三位院士共话青年创新素养培养,通过视频、文字等形式全媒体呈现后,迅速在朋友圈“刷屏”。

    打开浙江新闻客户端,可以看到一批发自人民大会堂、两会新闻中心、代表委员驻地的现场连线报道,让受众更加直观地获悉两会新闻,让更多代表委员出现在镜头中,让用户有更加强烈的“亲临现场”的体验,获得更加丰富饱满的信息。全媒体的报道方式,让数字端与报纸端同频共振,各展精彩。

    (作者系浙江日报全媒体政治新闻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冷  梅

宣传新思想 激发新动能 取得新突破
主力担纲 融合创新 多点突破
最重要的创新是基于新历史方位解析中国
深融合 强交互 重体验
融媒传播唱响主流舆论强音
在两会舆论场中皴染新时代“三农”画卷
融策划,动传播:从“报纸社”到“报道社”
“晚”中见“早”“平”里有“特”
构筑重大时政报道融合传播新优势
有“融”乃大,奏响新时代奋斗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