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智媒时代媒体的叙事创新与价值回归

——2018年两会报道观察

王佳航 张婧琪 《 新闻战线 》(

    做好新闻始终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目标。2018年两会报道,媒体内容创新再度升级,发力智能化、数据化、平台化的新型主流媒体大放异彩。在自媒体、政企新媒体等多元内容生产者共生的移动传播场域,主流媒体正以其优质的时政报道再现专业媒体的价值。

    全国两会     叙事创新     价值回归

    两会报道不仅是媒体内容生产的竞技场,也反映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纵深走向,折射出新闻产业生态的嬗变。2018年两会报道异彩纷呈,媒体内容生产创新已从点点星光扩展到整个新闻业,从现象级产品昙花一现到整个行业深度融合创新。人工智能带来传媒业对智媒时代的深远想象,加速智能化、数据化、平台化的新型主流媒体以绝对优势主导了两会舆论场,线上线下融为一体,传播力、影响力增强。在自媒体、政企新媒体等多元内容生产者共生的移动传播场域,品牌媒体正在实力回归。

    内容生产全线智能化:“智媒视角”下的新闻叙事

    人民日报小融、封面传媒小封、新华社客户端度秘、光明日报小明……近20个机器人活跃在2018年两会报道第一线。如果说3年前对人工智能是否会侵入新闻业还停留在话语讨论层面,那么今年公众看到的是人工智能对新闻业赋能,智媒技术正在重塑新闻生产整个链条。

    新闻采集环节。无人机、泛在的摄像头搜集视频素材,大数据挖掘技术采集数据,捕捉公众对新闻事件的观点、关切度、反馈、情绪,从而实现比人类记者使用传统采访方法更快捷范围更广的信息采集。

    新闻制作环节。智媒技术不仅能完成图文制作,也能独立剪辑视频。新华社“媒体大脑”从5亿网页中梳理出两会舆情热词,生产发布了全球首条关于两会内容的MGC(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这条视频新闻由“媒体大脑”自动抓取并分析数据,自动生成可视化图表,自动剪辑视频,自动语音合成。自动化视频意味着人工智能在媒体领域取得了突破。此外,山东广播电视台还引入AI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动漫播报,推出亲切又呆萌的机器人卡通记者“小齐妹”,策划推出《机器人“小闪电”的大数据时间》节目,实现人工智能分析和机器人新闻播报。

    新闻分发环节。算法推荐已经走入主流媒体。除新华社“媒体大脑”覆盖报道线索、策划、采访、生产、分发、反馈等全新闻链路。人民日报党媒平台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将地方党媒优质稿件聚合后,再由智能推荐系统分发回各入驻党媒的自有端口。

    一定意义上说,新闻生产全线智能化不仅为两会新闻报道提供新的助力,也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的叙事方式——智媒视角的新闻叙事。人工智能参与的新闻报道至少有两个特点:首先是时效性强。自动化信息采集,自动化新闻写作,自动化视频制作,自动化播报……人工智能制作新闻的速度让新闻报道时效性提升到“秒”,一条新闻十几秒内就可以完成采访、制作、全程分发;其次是数据化。自动化新闻报道自动抓取并分析数据,其内容也大抵包含较多数据,报道比较精确,但是细节、情感表达并不充分,个性化、人情味、亲和力不足。任何技术都是双刃剑,这些特点可能带来哪些影响,还有待继续观察。但毋庸置疑的是,智媒技术正在成为数字时代新闻编辑部的驱动力之一,媒体对“智媒视角”下的新闻叙事需要更多探索。正如QuartzBotStudio研发工程师John Keefe所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新闻界谈论的是记者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谈论的将是记者如何部署人工智能去报道新闻。”①

    技术红利尾声:融合报道超越技术翻新转向深度探索

    2018年两会,以往被作为品牌媒体创新利器的H5、VR、微视频、移动直播等融合新闻报道形式走进量产阶段,并且呈现出特别值得关注的变化:早期新技术带来的流量红利接近尾声,仅仅依靠新的叙事技术(例如H5等)完成的作品很难再成为现象级产品,融合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转向内容创意优先的深度探索。总体来看,2018年两会的融合新闻生产有如下几个特点:

    融合新闻报道进入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探索期。多年来,媒体融合不断深化。从2018年两会报道现状来看,内容生产创新已经走过了草台班子初创新阶段。随着中央厨房的组建拓展,各媒体内容生产创新团队已经初步建成内容、技术、设计班底,基本建立了重大战役报道产品驱动式的内容生产流程,融合新闻报道进入常态生产阶段,逐步从偶发爆款转为面向新媒体传播的精品报道。从2018年两会报道来看,融合新闻整体呈现出“深融”特色:

    技术与内容深度融合。传播学者莱文森认为,新技术演化分为玩具、镜子、艺术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处于婴儿期的新技术如同玩具,幼稚招摇,几乎没有内容,而后随着技术文化发展变迁,新媒介才能变成实用技术,并最终完成向艺术的飞跃。到第三阶段,技术不仅要能复制现实,还能以富有想象力的方式重组现实。②一定程度上说,当前仅仅依靠新技术实现爆款刷屏越来越难,2018年炫技式融合新闻报道不多,整体更强调内容为王,进入以技术来完成更具艺术性更有想象力的多媒体叙事阶段。

    不同媒介形态深度融合。在多元化的两会新闻产品中,多种技术开始“跨界”整合,即H5、VR、移动直播等新技术不再单一出现,而是根据内容创意进行了各种跨媒体元素的整合,例如人民网与腾讯、歌华有线合作,联合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制作的两会视频报道栏目《两会进行时》,采用了VR、AR、AI等多种新技术,使视频产品以多维度、多形式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

    微视频成为两会报道重兵器。视频的采集、制作、传播门槛和成本都在降低,视频正在成为新闻报道的标配。随着互联网产品视频化,媒体持续发力短视频。如果说2017年两会H5是各家攻城略地的重兵器,2018年两会报道中各媒体则主推“短视频+直播”。例如人民网提出强化“全面视频化、重点移动化、优先直播化、融入科技化”发展理念,同步推出《我是代表委员》《两会三分钟》《两会同期声》《两会全媒派》《两会读党报》《Rap动画唱两会》等多档视频节目。中央电视台则充分利用了自己得天独厚的视频拍摄资源,借助融媒体分发平台,形成了用独家微视频打头阵、广电再次传播、“央视快评”及时跟进、深度特稿收尾挖掘的战线,打造出了两会宣传报道的矩阵。

    与传统电视节目相比,面向互联网传播的短视频可谓花样翻新,充分运用了短视频形式,同时融合动画、脱口秀、H5、纪录片等手段,创意十足。人民日报动画微视频《政府工作报告怎么读?人民日报为你建了一座城!》,首次将缩微定格动画形式引入时政新媒体报道,通过搭建一座叫“种花家”的城市,以直观的数据、简练的文字,形象展示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新华社《跃然纸上看报告》运用3D立体画和折纸动画相结合的手法对报告中5年的成就及2018年政府工作的主要预期进行3D可视化呈现。人民日报发布的短视频音乐MV《中国很赞》,通过原创手指舞,用充满活力的方式创意表达对新时代的期待和祝福。微博视频发出一小时,阅读量便已破百万。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进而发起“中国很赞”众筹MV活动,引导网民上传手指舞短视频,一起为中国点赞,大量明星和网民响应号召加入线上挑战活动,截止到3月18日20时,活动阅读量、参与量超10亿。

    注重互动及其管理。2018年两会报道的另一个创新之处是新闻报道更加注重与公众进行互动,同时注重互动管理,实现移动传播环境中的舆论引导。

    网络调查仍是一个重要的互动形式,调查结果对新旧媒体的报道都有促进。以人民日报发起的两会调查为例,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参与调查的人数都超过往年。调查紧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这一主题,在全国16省市开启线下预调查。《两会调查:四百万网民投票,最关注啥?》于2月28日推出后,在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量达到了10万+,微博阅读量近40万,H5页面流量接近百万,人民日报整版报道了两会调查结果,之后再次用整版报道了两会调查的八大重点热词,充分体现了媒体对民众心声的重视。

    随着新技术迭代,今年两会报道的互动方式也更灵活,形式更多,技术元素渗透更多,也更接地气。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发布《中国很赞》之后启动大型互动活动,通过正能量的主题词,以留言征集、手指舞挑战等线上活动,与“中国很赞”地铁专列、主题火车票、共享单车等线下推广的方式相结合,营造全民为中国点赞的舆论环境。中央电视台于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也强调了互动性、可视化的报道方式,以增加与用户的互动。央视新闻移动网在UGC平台开启后推出的首个互动微视频产品《一拍即问》,由全国各地的拍客拍下自己最想请代表委员回答的社会问题,制作成小视频,向全国政协委员提问,例如“网游分级,你支持吗?”,社会关注度非常高。

    价值再现:主流媒体线上内容生产实力彰显

    毋庸置疑,内容生产者正在日益多元化。AI时代的内容生产将是OGC(职业生产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MGC(机器生产内容)、IGC(人机协作的智媒生产内容)共存的时代。

    这一背景下,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从早期报纸与报纸的竞争、电视台与电视台的竞争逐步升级为面向互联网传播中媒体与所有内容生产者竞争,甚至多元内容生产者中也包括人工智能生产者。两会报道反映出当前行业生态和产业格局的嬗变。值得关注和深思的是,从2018年两会报道来看,媒体在重大战役性报道中优势明显。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口水、娱乐资讯刷屏的时期已经过去,重大时政报道新闻生产再专业化,主流媒体的专业价值回归。

    核心新闻报道来自于主流媒体。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激增,媒体融合发展逐步深化,媒体集团纷纷采取移动优先策略。从2018年两会报道来看,优质内容从线下逐步向线上转移,两会新闻大战的舞台剧主角重归“国家队”。2018年两会大事多: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宪法修改、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启动……如何准确报道并为两会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考验媒体时政报道的实力。大考面前,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线上线下均占据绝对优势,几乎所有核心报道、深度解读、权威评论均来自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内容获商业青睐,滋生多种合作方式。主流媒体时政报道的压倒性优势吸引了各类内容分发渠道。商业网络公司为获得这些优质内容,采取和主流媒体集团联合、联盟的形式。两会期间,央视新闻和微博联合推出24小时新闻频道“央视会眼”,使用微博云剪功能将央视新闻两会优质、权威内容快速剪辑,并通过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及其矩阵账号发布到微博,内容将自动进入央视会眼频道。借助微博的用户规模和传播能力,央视为受众在移动端打造了主流媒体的报道盛宴。此外,新浪新闻与人民网、澎湃等权威媒体合作,产出优质内容,包括人民网直播专访代表、委员等。事实上,2018年伊始,各类内容分发平台就对媒体优质内容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今日头条宣布关闭社会频道,喊出“平台上权威媒体机构生产的内容将得到优先推荐”的口号。而在不久之后,百度旗下的百家号宣布与新华社达成战略合作,并联合推出“新华社超级频道”,依托人工智能和搜索引擎为新华社提供智能分发服务。机器算法和权威媒体的深度结合,体现了专业优质内容的价值。

    主流媒体平台初露峥嵘。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就要实现传统媒体的互联网化,建设生态级媒体平台。两会期间,主流媒体平台潜力竞显。近百家党媒参与了人民日报社的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发起的两会报道联动。由人民网牵头打造的《两会进行时》节目,每天在80余个平台同步播出,突破报纸、网站边界,实现在多家电视台落地;联合今日头条、UC浏览器推出的《两会今日要闻》《全国党媒报两会》栏目落地形式翻新,品牌传播效果显著,已累计实现3.8亿次推荐量,网络影响力逐日攀升。此外,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以移动直播和短视频为主要内容的移动融媒体新闻平台“央视移动网”也聚合了地方电视台的视频、直播内容,在两会报道中亮点频现。

    (作者王佳航系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张婧琪系该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武艳珍

    注释:

    ①Nieman lab:Predictions for journalism 2018,December 

    20,2017,http://www.niemanlab.org/collection/predictions-2018/.

    ②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玩具、镜子和艺术:技术文化之变迁》,选自《莱文森精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报道技术与手段的再升级
从两会报道看时政新闻生产的技术趋向
智媒时代媒体的叙事创新与价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