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力”的基本内涵
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是“四力”概念的最早提出。
“四力”是构成新闻舆论的四大关键要素,也是衡量新闻舆论传播实效的主要依据。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提升“四力”作为巩固和壮大主流媒体的根本任务来抓。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党和政府以及时代赋予的重要职责使命,也是主流媒体面对新的舆论生态确保自身发展及地位作用的迫切需要。
对“四力”概念应该怎么理解呢,我们认为:
传播力指充分利用和组合各种传播渠道、传播方式,迅速扩散信息并获得良好传播效果的一种能力。决定新闻舆论传播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传播渠道(体系)的构建、传播对象的集聚、传播内容的制作和传播手段的运用等。
引导力指新闻媒体通过自身的传播能力引导受众进行思考,或引导受众朝着一定方向去认识和理解新闻进而改变认知及思想、观点、情绪的一种能力。决定新闻舆论引导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新闻业务能力、政治家办报水平、价值观的准确判断,引导的时度效等。
影响力指媒体传播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主要包括影响的广度、影响的深度,属于效果范畴。新闻舆论影响力的强弱与传播内容的重要程度与质量、传播对象的范围大小和传播主体的权威性、公信力等密切相关。
公信力指新闻舆论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信赖的内在力量,是衡量新闻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新闻媒体安身立命之本。决定公信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媒体的品牌形象、公众形象、价值取向、企业文化以及传播产品的受信任度等。
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舆论传播理论体系。具体来说,传播力是基础,引导力是核心,影响力是关键,公信力是根本。
传统主流媒体“四力”的现状
受内外因素影响,“四力”水平明显下降
受到移动互联网冲击,主流媒体传播渠道优势日渐消失。报纸发行量、广播收听率、电视收视率等,均出现大幅下降,尤其是晚报、都市类报纸的市场发行量,呈现急剧下滑趋势。
“两个舆论场”此消彼长,削弱主流媒体引导力。原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曾用“两个舆论场”来概括当下的舆论生态:一个是传统媒体的官方主流舆论场,一个是以网络为主导的民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出现不一致甚至对立,使得主流媒体的引导力不断受到挑战。
受众数量不断下滑,侵蚀主流媒体影响力。在新兴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缩小,关注群体日益萎缩,所占市场份额逐渐下降。在网络上,负面舆论的影响力常常超过正面舆论的影响力,削弱了新闻媒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功能。
社会日趋开放多元,影响主流媒体公信力。当今中国社会环境日趋开放、民主,出现利益多元、诉求多元、思想多元、价值取向多元的格局。这种多元化格局稀释了主流价值的传播效应,导致主流媒体的公信力进一步下滑。
此外,传统主流媒体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进一步削弱了“四力”。主要表现在:主流声音弱化,新闻舆论难以掌控;传统思维固化,缺乏创新创业意识;体制机制僵化,转型升级收效不大;技术手段老化,普遍出现“本领恐慌”。
传媒大变革时代,给传统主流媒体带来机遇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主流媒体“弯道超车”。从世界范围来看,关于媒体融合至今并没有成功样本,新媒体的盈利模式仍没有定型,传统主流媒体的转型之路依然在探索之中。在这一点上,大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但很快将拉开差距)。在未来的融合实践中,谁能精准把握媒体发展趋势,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谁就能找到创新的路径、模式,实现“弯道超车”,傲立传媒潮头。
海量信息鱼龙混杂,让主流媒体得到正声机会。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鱼龙混杂的信息,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缺乏可信性、权威性。而传统主流媒体依托其特有的资源和专业优势,严密而有效的审核把关流程以及一直以来积累的公信力背书,在纷纭复杂的舆论场中引领主流权威声音。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融合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自2014年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中央决策和国家战略。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抓紧研究部署,出台配套措施,并通过专项资金、税收减免、产业培育等形式,加大对主流媒体的扶持力度,为推进融合发展营造了有利环境。我们要抢抓机遇,积极有为,争取各项政策效应的最大化。
提升主流媒体“四力”的措施
面对严峻形势,传统主流媒体只要不忘初心,保持定力,克难攻坚,砥砺前行,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强项,补齐短板,创新思路,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打造融媒体,传播现代化”的思路,坚定不移地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之路,积极推进媒体的改革、融合和发展,必定能够找到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场,提升“四力”水平的路径。
杭报集团根据实际,从重点建设好融合采编工程、人才培育工程、资本孵化工程、制度创新工程“四大工程”入手,实现“四力”的有效提升。
融合采编工程
推进融合发展,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
确立新媒优先地位。目前,杭报集团拥有7报2刊、20余家网站、10个客户端、14个微博账号、106个微信公众号、6个手机报、6个数字报,媒体总用户数达到1.15亿,报-网-机三大平台融合渐入佳境。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集团始终坚持新老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优先发展新媒体,重点发展客户端。近期,集团综合性新闻客户端“杭+”上线;都市快报“杭州新闻”客户端现已开设19个频道,每天发布信息200条。
稳步推进“中央厨房”建设。在重大主题报道中,集团试行“中央厨房”式全媒体播报运作模式,由集团总编辑或副总编辑直接统筹指挥,打破集团所属全部媒体(含报纸端、PC端和“两微一端”)的壁垒,实现报道的统一策划、统一指挥、统一采集、统一编辑、全平台分发。目前,集团正按照功能集成化、产品全媒化的方针,建设统分结合的“集团—媒体”两级中央厨房。
打造新型技术平台。在未来规划中,集团将以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以先进技术为基础,建好集团三大技术平台。一是数据信息资源平台,实现集团现有信息资源的数据化;二是智能传媒平台,以大数据智能分析工具为技术支撑、“中央厨房”为牵引,将集团旗下媒体资源融合共享使用;三是用户沉淀平台,将用户数据与大数据信息资源平台、智能传媒平台所承载的内容数据匹配,实现信息、产品、服务精准分发。
创新舆论手段,提升主流媒体引导力
提高政治家办报水平。新闻舆论工作具有政治和传播两个属性,政治属性是本质属性,体现新闻舆论工作的本质要求,决定为谁服务的根本方向。杭报集团作为党报集团,要把不断提高政治家办报水平作为主导方针,牢固树立“四种意识”,自觉担负起党媒的职责和使命。
做强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集团构建了“4+1”的“五位一体”报道机制,通过报纸专栏连续报道、专版深度解读、评论有效引导、理论正确引领、新媒体联动播报,形成强大舆论声势。
把握时度效。时度效是检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标尺,无论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改进传播方式,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
传播主体要扩大品牌影响力。坚持实施差异化、品牌化战略,着力构建“集团—媒体—栏目(项目)”三级金字塔品牌体系,以品牌栏目(项目)助推媒体发展,以品牌媒体助推集团发展,以集团品牌带动媒体发展,实现三者良好有序循环。
新闻生产实施供给侧改革。始终坚守“内容为王”理念,通过独家策划打造独家新闻,营造报道的新“热点”。集团持续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开辟《总编跑一线、记者下基层》栏目,集团总编辑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提升采编团队业务能力。
传播方式提高针对性。针对不同平台,不同用户需求,对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打造各种形态的新闻产品。针对年轻用户,可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微动漫等方式,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的信息;针对白领用户,多推出直播、VR、H5等可视化新闻;针对专家学者,多制作交互新闻、数据新闻、互动新闻等。
坚守主流价值,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眼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虚假报道、不实报道以及文字和技术性差错等现象屡屡发生。在核实信源方面,国外媒体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路透社要求记者,在一般情况下,应寻求两个或更多消息来源,以便信息能被其他消息来源证实;要求责任编辑必须逐一审核采访证据,对转载的新闻必须履行重新审核程序。
忠实履行媒体社会责任。在履行正确引导社会责任方面,要重点在时政新闻、本地新闻和评论等方面发力,引领网络舆论,唱响主流声音。杭州日报在2017年市两会报道中,制作的《给市长书记寄一张明信片》等5个“刷屏级”H5作品,全网点击量突破100万。在履行服务责任方面,进一步深化“网络问政”“公述民评”等专题活动,努力推动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在履行人文关怀责任方面,持续推进“快公益”“利群阳光助学”“拯救民勤 绿色传递”等公益活动,实现公益活动的专业化、项目化、系列化,彰显媒体担当与责任。
切实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新闻舆论监督要树立“问题意识”。只有抓住问题,才能主动设置议题,凝聚广泛共识,寻求正确的对策。舆论监督,才能真正产生效果。在实践中,杭州网“杭网议事厅”致力于“助党委政府决策 为市民百姓解难”;集团出台《内参管理办法》,加强内参工作,强化监督作用,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人才培育工程
构筑专业人才团队。集团致力于推动传统媒体人才的转型,通过系统化、专业化培训,集团融媒体复合型人才、新媒体技术人才日益增多,纯采编人员比例已降低至18.12%。在未来规划中,杭报集团将重点提升媒体内容生产、新媒体运营、技术人才三支专业队伍的建设水平,加大引进程序设计师、架构师、产品经理等具备“互联网基因”的人才。
鼓励内部创业。内部创业既能挖掘好的创新项目,又能通过岗位锻炼培养人才,还能避免人才的外流。集团通过设立内部孵化资金,每年开展新媒体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挖掘培育优秀的项目。同时,积极鼓励集团内部各媒体、单位试点构筑跨部门、跨媒体、跨专业的新闻工作室制度,营造内容创业的良好氛围。
资本孵化工程
做大做强资本平台。资本是提升“四力”的助推剂。在维持传统媒体业务稳定的基础上,集团将大力扶持“快点传播”发展成为视频行业平台,支持“快房网”与外地媒体合作“走出去”,支持“看看浙江”的视频业务本土化,并尝试通过收购、并购互联网企业,获得建设新型媒体平台所需要的用户、技术和互联网人才。
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围绕大文创产业生态运营服务商的战略定位,集团将充分发挥华媒控股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融资平台的作用,整合内外资源,科学合理布局,不断增强盈利能力,减轻采编人员的经营配合压力,使他们能投入更多精力,打造传播平台,制作优质内容,回归媒体人应有的媒体属性,从而不断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
制度创新工程
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集团2015年成立推进媒体融合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媒体融合重点项目的激励扶持办法(试行)》等在内的“一意见五办法”,初步构建了集团媒体融合的管理体系,为“四力”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开展项目扶持和人才激励。集团每年拨付500万元专项资金,定向扶持优秀新媒体项目和人才。目前,经过初审、复核、项目路演、专家评审等环节,已有22个项目、18位人才进入孵化、扶持行列。未来,集团还将建立起适合媒体融合发展的职业晋升机制,如试行p序列(专业序列)岗位管理和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
践行新老媒体一体化管理。按照新老媒体“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的原则,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媒体的审读工作。集团成立新媒体审读小组,主动查找新媒体发布中存在的各类差错问题,通过每周出版《杭报集团新媒体审读通报》,通报各类差错并提出整改意见;实施《关于新媒体差错扣罚的办法(试行)》,明确新媒体差错的责任追究和扣罚标准。
(作者单位: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责任编辑:晓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