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难忘池北偶

● 王景峰 《 新闻战线 》(

    要说诗画配,那可是一对好搭档——以讽刺诗配讽刺画,图文并茂,相映成趣,深受读者喜爱。漫画界有几位诗家老友,长期和画家合作,携手推出佳作组合,最著名的当数袁水拍、池北偶、易和元、刘征,其中尤以池北偶之诗画配题材范围最广、时间跨度最长、发表数量最多、合作的画家也最多,如华君武、丁聪、方成等都曾做过他的“最佳拍档”。                                           池北偶不姓池,而姓谭。你瞧,清士王士祯早已“话你知”了——《池北偶谈(谭)》嘛!

    池翁姓谭,名文瑞,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新闻界老前辈。作为国际问题专家,他曾以中国政府代表团顾问身份随同邓小平访问美国,随同黄华副总理出席联合国第一届裁军特别会议。作为诗人,他以池北偶为笔名,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创作发表了数百首针砭时弊的讽刺诗,其中绝大多数是与漫画家合作的诗画配。                               我有幸在上世纪80年代结识了池翁,并在人民日报国际版及我主持编辑的广州日报国际漫画版《漫笔画五洲》上与他合作十余次:我作画,他配诗,在“拍档”过程中理所当然地尊他为师,向他请教,日积月累,着实获益匪浅。 

    池翁诗,讥弹世态,鞭辟入里;嬉笑怒骂,酣畅淋漓;铿铿如凡陀一路,锵锵似乐天遗风。池翁诗,既非旧体又非自由体,不避俗语,借用俗谚;下接地气,上顺天时;读来上口,老妪能解。任你诗坛“主流”嘲为“不入流”,讽为“四不像”,讥为“打油诗”,贬为“顺口溜”(哈哈!与画坛“主流”看漫画何其相似……);你吟你的“阳春雪”,我唱我的“下里巴”好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诗画配——作画固然不易,而我以为配诗更难;因作画在前,配诗在后,稍不留心便成原意之重复,画面之图解,非推出新意不足以取信于读者。池翁配诗,虽植于画,却不囿于画;以诗的特有优势填补了画面之局限,又以其广知博识拓展了画面之疆域。将两种讽刺艺术联袂,以一种艺术形式去丰富另一种艺术形式,是再创作。强强联手孕育的是更加丰满、更具血肉感的艺术形象,将讽刺功效发挥到极致——恰如一位前辈所言:将“现其丑”进而为“尽其丑”。    

    身为诗家的池翁感物咏志,逸兴遄飞;身为“官家”的谭总平易近人,宽厚谦和。久闻其名未见其人时,我曾以省部级高官的电视形象妄加揣摩;及至相见,方知乃一做学问人。

    记得第一次和他在人民日报上合作是1980年,这年7月12日的人民日报国际版以诗画配形式发表了我的漫画《如此“部分”撤军》,一看配诗者,竟是大名鼎鼎的池北偶!那时,我是国防三线一军工、芸芸众生一小生,而他却是党中央机关报老总、遐迩闻名的大诗家,说是精英和草根合作、“大帅”和小卒联手也不为过吧!

    第一次和他在广州日报上合作是1996年,当时我主持编辑国际漫画版,并将这个版取名为《漫笔画五洲》,邀请华君武、丁聪、廖冰兄、方成四位漫画大家题写刊名,轮换刊用;鉴于版面上大多为独幅漫画,形式较为单一,我有心改变现状,特敦请池翁出山,推出诗画配专栏,他欣然应允,从而再度开启了我们之间的合作……2000年,他出版《海外奇谈》诗集,书中选入他和我的诗画配11幅,当我读到他寄来的珍贵诗集时感慨万千,我们昔日合作、他把手教我的难忘情景一幕幕重现眼前……           

    时光荏苒,转眼池翁离去三年了,我们怀念他,更希冀他的继任者——新一代讽刺诗人的出现,接过池翁衣钵,将老一辈画家、诗家携手开创的诗画讽刺一体传承下去——别忘了:群众喜爱它,读者需要它。

谨慎使用“七个XX”一类的提法
难忘池北偶
风雅“毛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