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在新时代高度向世界传播中国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 周树春 《 新闻战线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做出的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国际传播和对外宣传提供了新的时代坐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要认真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战略思想、做出的战略部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高度,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

    创新叙事:更加有力地“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从根本上说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不断书写奇迹,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时代记录。习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是中国故事的最精彩叙述。我们要提高站位,把中国故事进一步讲全面讲深入讲生动讲透彻。

    讲清中国故事的历史逻辑。现实总是踩着历史的阶梯前行,故事总是在历史的轨道上演进。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把当代中国的前世今生讲清楚。正如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2014年11月11日晚,习近平主席在中南海瀛台同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指出,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对理解中国人民今天的理想和前进道路很重要。奥巴马把这次背景特殊的交流概括为“迄今最全面、最深入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执政理念以及习主席的思想”。同样,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论述,也从“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讲起。讲好中国故事,就要通过不断涌现的鲜活事实,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实现历史进步的当今中国,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只有投射到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上,才能让中国故事呈现出正确和清晰的图像与情境,消除对中国故事的误读和误解。

    讲清中国故事的现实图景。讲好中国故事,应该让人感到中国奇迹的强烈震撼。2015年10月21日,习主席在伦敦金融城发表演讲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近1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是世界现代化史上绝无仅有的社会变迁。特别要指出,作为多民族国家和13亿多人口大国,中国实现现代化所要破解的是世所未见的大规模发展难题。不同于历史上发达国家推行的殖民扩张和资源掠夺,社会主义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讲好中国故事,也需要让人看到中国奇迹的必然延续。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是我们在世界范围增强中国信心的目标指向。

    讲清中国故事的世界意义。中国故事是中国与世界携手共进的故事。一方面,把中国贡献讲充分。如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保持对全球增长贡献最大经济体地位。作为贸易大国,中国是世界货物贸易量最大贡献者和世界服务贸易增长最大促进者。作为投资大国,中国对外投资直接惠及众多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作为旅游大国,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和境外旅游消费持续位列世界第一,为金融危机后全球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力。特别是过去30多年,中国减贫人口7亿多,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近80%。另一方面,把中国责任讲准确。虽然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随着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不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不仅宣示“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而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塑造形象:更加生动地“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作为国家整体实力的一种体现,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正如提出“北京共识”的美国学者乔舒亚·雷默曾指出的,国家形象对当代中国是最为根本的,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其他困惑迎刃而解,国家形象在某种意义上是关系中国未来的“关键因素”。党的十九大是对当今中国一次极其成功的形象展示。在党的面貌、国家面貌、人民面貌、军队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前所未有变化的新时代,我们要彻底扭转外界特别是西方舆论场中“镜像中国”与立于东方大地上的“真实中国”之间的偏差和反差,把中华民族昂扬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崭新姿态完整地呈现在世界面前。

    准确勾勒强国姿态。要生动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既要展现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步伐、跻身世界前列的创新型国家姿态、“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来越大”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也要反映中国在强国进程中始终做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良好形象。

    忠实描绘大党形象。习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后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对外塑造国家形象,党的形象不可缺位,既不能淡化,更无需回避。没有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入了解,就不可能有对当代中国的真正理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反映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特别要展示中国共产党既是坚持走自己发展道路而充满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是善于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厚德载物、汇通天下的“学习型政党”;既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是“不仅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的新型政党。

    充分展现领袖风采。领导人形象往往能直观地体现国家形象。2014年底,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从知名度、关注度、认可度、信心度及“正确处理国内及国际事务”等维度对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形象进行全球公众调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排名第一。2015年秋,习主席访英时“以强大的气场”征服各界,国际舆论认为“赋予了中国崭新的形象”。在党的十九大开幕次日——10月19日,中国日报头版以《迈进新时代》为通栏标题,刊登习总书记健步走向大会主席台前方讲坛的大幅特写照片,展现当代世界的大国领袖风范,舆论普遍认为图片和版面传递出很强的震撼力、感染力。这幅照片经路透社转发,被海外媒体广泛转载,并引发社交媒体刷屏。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向世界展现好党的领袖的沉着坚定、睿智自信、为民情怀和世界胸怀。

    深刻揭示时代特征。刻画国家形象,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绚丽、宏阔而复杂的时代画卷中的主体映像。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揭示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要始终让世界感受到我们对这个历史阶段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挑战保持时刻的清醒,保持习总书记在“7?26”讲话中强调的忧患意识。首先,尽管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特别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并且,正因为中国的发展是跨越式发展,我们经短短数十年即享受到历史上数百年才能取得的社会进步,也难以避免长期社会变迁中渐次出现和化解的矛盾和问题,在我们快速发展的“压缩时空”中集中爆发。但与过去不同的是,站在社会发展更加坚实的基础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正视而不需要回避这些矛盾和问题。发展的复杂性正是我们所处时代的突出特征。

    传播价值:更加自信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习总书记富于深邃思想内涵的重大论断和气吞山河的庄严宣示,从内在逻辑上阐明了文化振兴与民族复兴的本质关系,发出了在新的历史高度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号令。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新时代,中国向世界贡献的绝不仅是“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创造”,而必须或者更多地要有“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的世界观”。对国际传播而言,就要实现从“信息传播”到“价值传播”的新跨越,就是不仅让“中国声音”抵达国际舆论场,还要让“中国价值”在世界上产生更多的共振、共鸣、共识,让当代中华文化彰显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

    深入阐释中国方案。首先,我们要不断解读好实现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继习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十九大报告郑重提出“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同“用血与火载入编年史”的资本主义发展和全球扩张不同,中国从积贫积弱到富强壮大、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实现了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和平崛起。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实践也证明,这条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提供了有别于西方模式的全新选择,是一条既具有独特内涵又反映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并将在打破西方现代化话语垄断中不断显示出普遍意义的发展道路。同时,我们要不断阐发好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继习主席在访问德国等外交场合提出“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十九大报告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十九大刚闭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第一次被写入联合国安全决议。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在世界走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的历史转折关头,我们要乘势而起,更加有力地宣介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制高点,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主张。

    努力打造中国话语。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指出:“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深入宣传好这一闪耀着时代光芒的科学理论、科学思想,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打造与新时代相适应、面向世界的中国话语。一是以习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根本指引与核心标志,打造走向世界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构建凸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体现宽广的世界视野和海纳百川的人类胸怀、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用中国话语解释中国实践、解答中国课题,用中国话语阐释当今时代、设置世界议题。二是以我们党积极引领和践行中国先进文化、忠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伟大实践为主线,把当代中国价值理念、价值判断和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中华文化的弘扬之中,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展示社会主义大国的文化自信,在全球确立中国思想文化的当代价值地位,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系中国日报社总编辑)

    责任编辑:冷  梅

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在新时代高度向世界传播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