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重大主题报道的表达创新

● 朱胜伟 《 新闻战线 》(

    摘要:立足红船旁的党报这一地域优势,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深挖嘉兴元素,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重大主题报道。以故事化写法,多元风格文本提升报道的感染力、呈现力,以视觉化的表达、全媒体传播提升影响力、传播力,满足了日益多元的受众需求。

    关键词:主题报道     故事化     多元化     视觉化     融合化

    重大主题报道是指媒体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战略部署和社会热点等策划的正面宣传报道,这是主流媒体优势和权威性的集中体现。然而,不少重大主题报道却往往因为“命题作文”缺乏勃勃生机,无法在读者心中产生共鸣。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使重大主题报道出彩出新,需要精心策划、细致挖掘,努力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与受众的需求结合起来,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

    近年来,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立足红船旁的党报这一独特优势,深挖嘉兴元素,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重大主题报道,取得了较好成绩。在这一系列出彩出新的重大主题报道中,表达创新成为其中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当前媒体语境下,确实需要更加恰当的表达方式,以满足日益多元的受众需求,满足多媒体背景下融合报道的需要。

    故事化: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感染力

    长期以来,重大主题报道或多或少存在主题先行、时效滞后等问题,通常突出宣传功能,而忽视了新闻价值的追求。在探索中,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以创新思维对重大主题报道进行策划和报道,鼓励采用更为新鲜、生动、细腻的故事化写法,将新闻事实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展现给读者,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与可看性,进而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新闻品质,增强重大主题报道的感染力。

    显然,讲故事使新闻的可信度和接受度更强,这也正是打破重大主题报道概念化、模式化、通稿化的良策之一,改变了重大主题报道长期以来存在的单调、僵化、枯燥乏味的状态。在实践中,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注重将时代背景和宏观抽象的价值理念寓于精彩故事之中,切实做到“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在吃透重大政策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透过一个个精彩故事和细腻独特的叙事表达折射宏大主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集团旗下媒体南湖晚报适时推出了“深改故事会”系列,通过一个个精彩故事反映了嘉兴医疗、治水、农村产权制度、科技创新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并找准国家、省等相关领导和全国权威专家就嘉兴深化改革作出科学、全面、准确的点评,凸显了权威性,唱响了嘉兴“好声音”。该系列推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浙江省新闻阅评小组也撰文予以积极肯定。

    只有深耕地方元素,找准地方特色,才能把重大主题报道的“同题作文”变成“嘉兴美文”。近年来,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致力于发挥“红船旁党报”的独特优势,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这类重大宣传主题时频频出彩。如在贯彻十七大精神时,精心推出了《十七大精神点对点》专栏,以党的诞生地在党建实践中的许多先行实践、探索为新闻原点,对接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原点,以嘉兴鲜活的实践展示十七大精神这一宏大主题。这组报道获得了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重大主题报道也是社会热点和群众关注的焦点,将其做精、做优,无疑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嘉兴乌镇是世界互联网会的永久会址,每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注定了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新闻大战。去年11月1日起,南湖晚报推出“嘉兴互联网之光·‘变形记’”系列报道,先后推出了《在全新的赛道上,他搭上了顺风车》《从穷小子到电商达人的“完美逆袭”》等报道。这组系列站位高、选点准,并以一个个精彩故事为切入点,聚焦乌镇峰会给嘉兴带来的互联网+之变,通过独特视角让世界倾听嘉兴的声音,获得了2016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多元化: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呈现力

    新闻文本是新闻传播者通过新闻媒介展现出来的新闻信息和价值形态,也是受众解读新闻事实的依托,它沟通了新闻传播者和接受者。通过解读近年来较为出彩出新的重大主题报道,我们可以发现,其新闻文本从来不会拘泥于一种形态,文本结构呈现出更加开放多元的属性,话语风格口语化、平民化特征凸显。

    美国新闻学家梅尔文·门彻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写道:“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因此,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就应该注重“表现”,尽量避免打上“概念化”“程式化”标签,要运用多元文本形式,彻底改变重大主题报道的呆板、枯燥,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通过对照,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能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说服力,且在文本呈现上更加赏心悦目。以嘉兴日报策划推出的“加西贝拉转型升级启示录”系列报道做好一台压缩机的“加减乘除”算术题入手,通过数字对照,回答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路究竟要怎么走”“经济周期无法避免,危机来临之时,企业如何独善于经济风云之外”等宏大命题,并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及招数进行了独到、深刻的分析,引起了较大反响,还获得了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创新奖。

    对同一主题内容进行多形式呈现,由多个板块内容组成,进行不同方位的观照,能给读者更多立体感,从而让“阅读”变“悦读”。嘉兴日报推出的“追寻1921南湖七一记忆”系列,在文本呈现时便设计了与“七一”这个特殊时间节点相对应的“七个一”,即一件文物、一次寻访、一场对话、一段寄语、一种启示、一组微博,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南湖晚报去年推出的“嘉兴互联网之光?‘变形记’”系列报道在文本呈现时,同样采用组合形式呈现,分别以“改变?故事”“改变?感言”“改变?手记”三个部分构成,有样本、有故事、有延伸、有思考,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重大主题报道应具有一定的高度,在文本呈现上,可以借鉴戏剧等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2015年12月,为配合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多角度、多层次、全景式地介绍嘉兴近年来在高水平小康建设中的实践,嘉兴日报推出2万余字的长篇通讯《风正扬帆正当时——红船精神引领下的嘉兴共富路》。在文本呈现时,每一部分都以一问一答切入,既引人关注,又简明扼要地回答了共富之门如何开启、共富如何实现等主要问题,如在第一部分,设置的问答即为“嘉兴的共富之门如何开启?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该报道获得了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奖二等奖。

    视觉化: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影响力

    读图时代,视觉呈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要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影响力,必然需要重视视觉化表达。近年来,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的重大主题报道,通过狠抓视觉化表达,进一步增强新闻事件的现场感,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不断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影响力。本文主要探讨两种视觉化达表方式,即运用新闻图片和新闻影像,这在当下已越来越成为视觉化表达的主流。

    严格来说,运用图片对新闻进行视觉化处理,已经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手段了。经过这几年的新闻实践,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试图把图片与新闻稿件进行“二次加工”,使图文产生更为深层次的呼应,从而通过视觉表达,在图片故事里体现主题报道的高度和深度。在这方面,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本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创新打造的视觉品牌已结出丰硕的果实,《视觉1+》栏目已成为浙江省新闻名专栏。

    2015年,《视觉1+》专栏推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影像报告《抗战原色》,该系列共7个专题,30个整版,并经过持续半年的准备、调查和周密部署。为了呈现更好的视觉内容,策划团队十分重视图片、视频、无人机航拍、插图插画、版式设计等各个方面,统筹安排各个板块的人员协调推进,试图高度还原嘉兴大地上的“抗战原色”。最终,《抗战原色》获得了浙江省重大主题报道创新策划奖。

    2016年,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视觉中心在《视觉1+》推出10个专题、38个整版的影像报告《匠?心》系列。一块京砖、一粒稻谷、一只粽子、一颗“心脏”、一枚纽扣、一缕蚕丝、一艘小船……走进嘉禾工匠,讲述嘉兴故事,感受执著匠心,通过影像的力量展示江南文化,用普通人物和平凡故事展现宏大的时代主题。在视觉表达方面,注重动态语言的呈现,如一粒稻谷从秧苗成长为金色稻穗、蚕宝宝的蝶变成蛹、京砖的百般锤炼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样,该组系列也获得了浙江省重大主题报道创新策划奖。

    在视觉呈现方面,筹办大型图片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不仅能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影响力,而且还能加强报道的引导力。嘉报视觉中心筹办了《抗战原色》大型图片展,并在南湖革命纪念馆隆重展出。30个版面将以巨幅照片形式呈现,7集《抗战原色》视频短片在现场滚动播出,1000册用新闻纸印刷并编号的《抗战原色》纪念珍藏特刊亮相,参展人数超过5万,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融合化: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

    在网络化关系社会的全新语境中,重大主题报道面临的传播环境发生改变已是必然。面对这一挑战,把握未来融合化的发展态势,构筑全新的传播渠道,做到“用户在哪里,我们就覆盖到哪里”,才能进一步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显然,因为重大主题报道题材重大,且涉及领域广泛,就必然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打破部门、媒体之间的界限,以团队力量打造新闻精品。

    目前,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精心构筑了全媒体传播渠道,重点是以“两报一网”微博、微信和“掌上嘉兴”客户端为核心,其他30多个微信公众号为矩阵。其中,嘉兴日报微信公众号粉丝已经达12万,南湖晚报微信公众号粉丝早已突破10万。在刊发重大主题报道时,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坚持“互联网+”战略,构建新闻内容一稿多端、即时播发的全媒体运营体系,大大提升了新闻传播力和媒体发展力。

    今年嘉兴两会期间,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在聚合报纸、网站、网络社交平台、移动终端等多载体、多层次的传播体系中作了更为深入的尝试。如南湖晚报结合当前传播新特点,精心推出《两会建言》栏目,平均每天推出一位代表、一位委员,并附上照片,这些内容通过报纸、微信等多种方式传播后,得到了众多读者和代表委员的好评。此外,南湖晚报微信公众号,还推出了两会小测试互动,用问卷的形式将两会内容进行精心整理、设计等,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

    重大主题报道题材丰富,不同题材的重大主题报道,需要根据不同的平台特点,运用不同的传播平台和传播形态。在建党95周年之际,嘉兴日报联合嘉兴市委组织部推出“寻找最具活力党支部”活动,借助微信公众号面向社会征集报道优秀党支部。嘉兴在线则借助网站策划了“红船载起中国梦—庆祝建党95周年”大型网络专题,还借助客户端推出了反映了普通党员风貌的专题《我是党员》,形成了很好的舆论氛围。

    (作者单位: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责任编辑:祝晓虎

“湖光照破万年愁”
3亿+,美丽的“红蜡烛”感动全国
把握好工作报道的时度效
重大主题报道的表达创新
为人民抒怀,做新闻大片
在“活”“实”“准”中找寻引导力
文风,改“官腔”,也要防“网腔”
报纸编辑当向“研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