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把握好工作报道的时度效

● 丁向阳 《 新闻战线 》(

    摘要:相关领域工作报道是行业报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一些新闻稿时效性不强、新闻价值不高、写作公文化,影响了报纸的可读性和影响力。行业报要提高报道质量,要在把握时度效上下工夫。

    关键词:行业报     工作报道     时度效

    关于工作报道的“时”

    时效是新闻的第一要素,但很多工作报道稿存在时间交代不清、时效性不强的问题。增强报道的时效,除了对动态性新闻及时报道外,对一段时间来的经验做法,可用以下办法来增强报道时效性:

    围绕中心法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工作报道的根本要求。要紧紧根据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确定宣传报道重点,把握好报道时机和节奏。如某项重点工作即将启动部署,某项重大改革政策即将出台,需要推出一些地方相关经验做法进行预热性报道;某项改革实施一段时间后,可能存在一些难点,需要一些地方探索的经验做法进行典型示范推动;某项重点工作推进到一定程度取得一定成效,需要及时加以总结宣传,从而为相关工作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那些没有很强时效性的常规工作经验报道,如果能够刚好在配合重点工作的推进时进行报道,无疑更为合时,更能引起大家的关注,更有报道价值。

    把握节点法

    节庆、纪念日是宣传有关工作的很好节点。如在“五一”前后进行劳模典型报道,五四前后进行青年人才工作典型报道,“七一”前后进行优秀党员及先进党组织典型报道。有的工作常在每年的某个时间段集中开展,具有明显季节性,如毕业生就业、公务员考试、年终考核等。工作报道就要踏准这个节奏,在相关工作季内推出有关报道,就让人感到很合时。

    以点带面法

    经验性报道要善于寻找最新事件,如一次会议召开、一个文件出台、一项活动的举行、工作最新进展和成效的取得等。通过对这个最新事件的动态性报道,带出对该项工作近年来经验做法的报道。如结合航天重大工程取得的最新成就,对近年来航天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成效进行报道。这样以点带面,以新带旧,将动态报道与经验报道相结合,使动态报道成为经验报道的引子,经验报道成为动态报道的背景,二者相得益彰。

    借题发挥法

    结合最近大家关注的某个社会事件、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借势对相关工作进行报道,如结合对黄大年的表彰,对其所在的吉林省服务专家工作的经验做法进行报道。这样通过寻找相关的新闻由头,使原本没有什么时效性的工作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社会关注度。

    关于工作报道的“度”

    精度

    真实准确是新闻的生命力。工作报道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内容一定要准确可信、真实可靠。新闻主体要具体准确。对报道中的时间、地点、数字等内容都要核实准确,避免前后不一。对没有发生的事情,没有取得效果的事情一般不写,不能将想法当成做法;不能将刚实施的做法当成已取得成效的事情,对还没有产生的成效,报道预期效益要慎重;更不能人为编造虚假新闻。

    高度

    一项工作各地都在开展,为什么报道这个地方的而不报道那个地方的?这就要求所报道的某地的工作比其他地方有更高的新闻价值。工作报道的新闻价值,就是报道内容对工作开展具有指导、启发、借鉴价值。作为地方工作报道的新闻价值主要体现在几方面:创新性,在某方面工作有新举措,进行了新探索,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突破;先进性,在全国或区域、行业的有关工作开展中处于领先水平,对其他地区具有示范性;典型性,有关工作在全国范围而言也许并不具有先进性,但其经验做法在同类地区或单位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借鉴性;独特性,是结合实际反映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的有效做法。

    提升报道高度,需要增强新闻敏锐性,善于发现各地工作中的创新点、特色点、闪光点。对报道内容要进行总结提炼,使之具有一定的高度,而不能限于就事论事、一般性介绍。当然,对工作的报道也要注意客观适度,不能夸大其词,过度煊染拔高。报道中对工作的总结概括和评价,一定要经得起推敲,防止片面化、绝对化。

    深度

    增强报道深度,需要突出工作中的重点、亮点,有所说有所不说,对一般化的内容,尽量删去,而把有限的篇幅集中在重点亮点上,将其说深说细说透,使人们充分了解其经验做法的特点和成效,真正给人以启发,让人感到可学可用。通讯、消息的写作都是这样,短讯写作更是如此,短短的篇幅只有聚焦亮点才能有内容。

    深入的报道有赖于深入的采访。有的工作报道稿之所以不深入,因为其写作主要依据工作总结,掌握的素材不够,报道就难以深入具体。写好工作报道,要根据报道需要,从多个角度,广泛搜集素材。除了工作总结外,相关的调研报告、制度文件、工作纪实、群众意见等都是报道素材。要深入采访相关工作人员、服务对象、专家学者等,获取大量生动具体的素材。只有具体了才能深入。增强报道深度,除了做好典型报道外,还需要加强分析性报道。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与相关人士对话、访谈的方式进行分析探讨;对相关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新趋势,以述评方式进行分析预测。从而使行业报真正成为相关行业的智囊团、瞭望塔。

    广度

    报道广度关系报道内容的全面性、完整性、丰富性,影响报纸的信息量和读者的视野。

    拓宽报道广度需要注意点面结合。工作报道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典型报道多,综合性报道不够。某项改革工作开展了一段时间,报道了许多地方的经验做法,但却没有将这些做法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报道。一次工作会议上有很多单位进行交流发言,对交流发言材料常常是每篇原样照登或摘发,而很少根据这些材料对该项工作状况进行综述报道。

    综述性报道如果不注意广度,会使相关报道始终停留于点的层面,使人们对这项工作在全国开展情况缺乏全面的把握。作为行业报,要为相关部门指导推进工作服务,既要注重典型报道,以典型示范推动相关工作;也要注重综合性报道,帮助相关部门全面掌握工作开展情况。点面结合,报道才更全面、完整,对工作指导的服务才更有力。

    做好综合性报道,需要加强策划,拓宽报道广度,创新报道方式。如采取组合报道、集纳报道等方式,对几个地方有关做法集中推出;通过资料链接、新闻回放等方式,在报道某个地方亮点工作的同时,链接国家有关政策、其他地方甚至国外的有关做法。

    关于报道的“效”

    时度效是相互关联的,把握好了工作报道的时和度,就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报道效果。此外,针对工作报道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要提高工作报道效果,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内容,确保导向正确

    工作报道政治性、政策性很强,首先要确保导向正确。报道内容要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符合改革发展的方向;经验做法科学有效,有利于推进工作。

    有的地方的工作做法虽然有特色、有新意,但放在全国来看并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改革方向,不适合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如有的地方报道开展公务员全员聘用制试点,彻底打破身份上的“铁饭碗”、职务上的“铁交椅”,让人感到力度大、很有新意。但聘任制并不适合全员推行,《公务员法》规定:“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有的地方报道选聘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为“县聘公务员”,纳入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管理,以激发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明显属于地方“土政策”“土做法”。有的地方报道为提升人事考试公信度,消除安全隐患,探索实行考官在面试考场出题的做法。这一做法虽然有利于确保安全性,但却难以保证科学性。这种顾此失彼的创新做法,也不宜宣传报道。还有的工作内容比较敏感,也不适合宣传报道。

    避免自说自话,增强报道说服力

    有的地方工作报道喜欢突出领导,从头到尾都是引用有关领导的话来说明工作成效,而很少有工作对象、专家等相关方面人员出来说话,如某县报道科技镇长团工作取得的成效,一开始就引用县委书记的话,最后又引用组织部长的话。这种自吹自擂、自说自话的报道方式让人感到缺乏说服力。对取得的工作成效,要善于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让工作服务对象、专家等相关方面人员说话。要转变突出领导的报道方式,需要让领导说的可以让领导说,如对为什么这么做等工作上的思路考虑,但做的效果怎么样工作对象最有发言权,而不宜由领导替群众说满意的话。

    改进报道文风,增强报道可读性

    语言公文化是许多工作报道稿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的报道从标题、导语到文章结构都表现出很强的公文化色彩。如标题口号式,大而空、长而平。导语开头常用“为了”“旨在”等说明目的意义,戴了几个大帽子才交代出具体事情,像公文、领导讲话的开头。报道中像工作总结一样喜欢用概括性语言,抽象笼统而不具体,常常只见说法、提法,不见做法和成效,更缺乏现场感。有的两三百字的短消息看起来都是一个微型工作总结。

    提高工作报道效果,必须实现由工作总结式写法向新闻报道写作转化。工作总结以总结概括为主,而新闻报道以具体事实叙述为主,有时可有适当的提纲挈领的概括,但不宜过多,要尽量化抽象笼统为具体;总结要力求全面,不能有大的遗漏,而报道重在新闻价值,要突出重点亮点;总结是虚实结合,要有些认识体会,而报道以实为主,是以事实说话,尽量删除可有可无甚至是多余的总结概括式语言;总结要条理性强,常用数字罗列法,而报道则要按新闻重要程度进行叙述,一般不用数字罗列法,除非出于叙述的需要。在语言上要尽量生动活泼,少用文件式语言,多用群众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述,避免板着面孔、居高临下的说教,增强报道的生动性、亲和力。

    善于讲故事,增强报道感染力

    讲故事是增强工作报道效果的有效方式。近年来我报记者在讲故事上下工夫,在从严管理干部、基层党的建设、“两学一做”、职称制度改革、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等工作性很强的系列报道中,都注重讲故事,增强了工作报道可读性,受到读者好评,有的读者说:“没想到在这方面你们也能讲故事。”

    开始时大家感到工作报道讲故事不容易,工作报道常常是干巴巴的经验做法的介绍,不见具体的人和事。经过努力,现在大家感到在哪里都能讲故事。许多报道一开始就讲故事,以故事引出新闻;工作如何开展,成效如何,更是常常用故事来说明;有的还将故事作为报道主要内容,寓工作报道于讲故事中。

    要讲好工作故事,关键在于注意搜集、挖掘工作中的故事。如组织人事工作中的故事,可以是组织人事干部服务群众的故事,也可以是党员干部开拓创新、甘于奉献的故事,还可以是作为工作对象的群众的故事、人才的故事。方方面面工作,只要真正做出了成效,都可以挖掘出故事。讲好工作故事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不是为了猎奇,而是要通过故事反映人的精神品质、思想情怀,反映工作成效。

    用好图解,让报道一目了然

    有人说现在是读图时代。为了让工作报道更加一目了然,要十分注重运用图解的方式。能用图解的都尽量用图解。对重要政策的出台,一般都要进行大篇幅的图解,有的进行整版篇幅的图解。对地方工作做法报道,我们也经常做一些亮点小图解,如对一些创新性的方法、流程,设计成流程示意图,对一些有价值的数字设计成饼状图,原来在消息中做成副题的亮点做法,现在尽量用图解来展示。图解已成为我报新闻报道的一种常用方式。许多图解深受读者好评,有的地方将其整理成册作为政策宣传材料,有的被在网站、微信上广为传播。

    综合工作报道的“效”,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政治效果,工作报道得到领导和上级部门肯定认可,作为推广复制的经验。二是工作效果,工作报道对其他地方有启发借鉴,在出台政策、开展工作时进行参考。三是社会效果,工作报道受到社会关注,被其他媒体转载引用,扩大了有关工作的影响,有利于树立党和政府、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作者系中国组织人事报社副社长)

    责任编辑:杨芳秀

“湖光照破万年愁”
3亿+,美丽的“红蜡烛”感动全国
把握好工作报道的时度效
重大主题报道的表达创新
为人民抒怀,做新闻大片
在“活”“实”“准”中找寻引导力
文风,改“官腔”,也要防“网腔”
报纸编辑当向“研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