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帮解难高于表同情

● 鲁 泽 《 新闻战线 》(

    一家新媒体,刊发报道底层弱者对弱者行善的新闻故事,在文前加了一句:“今天,你愿意为他们转发吗?”有家媒体载文对此举表示反感,认为这句话有浓厚的诱导转发和自我推荐成分,却对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帮助。与其引导读者对弱者表同情,不如尽力去帮助弱者解决点实际困难。

    媒体人和媒体对遇有困难的弱势人群能给予帮助吗?答案是肯定的。已有不少人和媒体在这方面做出了成绩,探索了一些路径:

    其一,通过写“读者来信”,引起党和政府对有关问题的重视,制定相关政策,帮助弱势群体解决难题。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读者来信”《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配发了很有分量的评论员文章《关怀贫困地区》。8月,党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扶贫工作的通知》,后来又制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这封读者来信是时任福建省福鼎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王绍据所写。此后12年,王绍据一直盯住下水溪村不放,先后11次深入该村采访,写出消息、言论和通讯共12篇。在题为《十年贫困帽为何摘不掉》的长篇通讯中,大胆提出将该村搬迁出原居住山区的扶贫思路。他调任福建省宁德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闽东日报总编辑后,更是上下奔波,请地区行署专员到下水溪村现场办公,终于在1995年春该村22户村民全部搬到5公里外的平原富庶地区,不久都过上小康生活。后来,福建省乃至全国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都将因地制宜搞搬迁视为良策。

    其二,媒体和职能部门合作,为弱势群体解决难题打开门路。山西电视台《记者调查》栏目女记者许凌云,面对一些上访户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苦苦思索:“记者是社会的记录者和调查者,是不是还可以大胆拓展功能,做对立意见的平衡者?”在她的提议下,2013年5月,山西省信访局和山西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一档电视信访节目《民生大接访》。为了最大限度地帮助百姓排忧解难,许凌云带领团队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监督曝光”为“对话调解”,“通过电视打开信访室的门”,让上访人与所涉及的职能部门、矛盾各方聚拢到一个媒体平台上公开平等协商,寻求各方合法权益的最大公约数。开播4年后,累计播出节目820多期,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热点民生问题占到半数以上,92%的问题得到解决和推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楼与路的对峙》化解了霍州市数十位村民8年的上访矛盾;《发给市委书记的短信》跨4省追回肇事逃逸17年的凶手;《断臂惊魂》则为一位被电击严重致残的外省民工讨到170万元赔偿。

    2014年3月、4月,中央有关领导先后两次批示指出,《民生大接访》栏目以讲故事的方式开门办信访,在宣传党的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干部作风转变方面有创意,开辟了信访工作新渠道,其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

    其三,媒体参与企业开展的公益行动,为寒门学子提供助学金。2001年,浙江利群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起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到2017年全国已有18个省(市)19家主流媒体参与这一行动。17年来,得到利群阳光学子助学行动资助的寒门学子已超过4万人。

    扬子晚报开展利群阳光助学行动15年来,共收到爱心捐款1700万元,资助3400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捐款爱心人士大多过着简朴生活,不计回报为学子付出,表达出对弱势人群的大爱。媒体和企业合作,引导各方人士捐款帮寒门学子圆大学梦,形成全社会尽力资助培养人才的新风,为弱势人群家的孩子拓宽了成材的道路,让更多人获得了为富民强国做贡献的机会,于己于国皆大有益。

    实践证明,媒体人和媒体在开展本职工作中,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努力为弱势人群解难济困,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强化媒体的人文色彩,也有利于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帮解难高于表同情
有一种传播,叫摊派
微博争议条款,何以触了众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