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平媒到融媒:让两会新闻“动”起来

——从广州日报两会报道管窥融媒体时代时政报道的创新

● 林朝晖 申 卉 李传智 《 新闻战线 》(

    通过创新融媒体团队机制、引入高科技“神器”助阵等手段,广州日报运用新技术,“烹制”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新闻大餐,使2017年的两会报道精彩纷呈。

    作为主流大报,面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要求,广州日报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报道主线,贯穿于报道中,专栏《牢记总书记嘱托·撸袖加油干 广东新实践》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又生动立体展现广东广州的探索;作为地方媒体,面对拥有强大资源的中央媒体的激烈竞争,广州日报紧扣主题,放眼全国,立足广东,落地广州,将广东的“家事”与中国的“国事”,广东的地气与北京的地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传统媒体,广州日报不再局限于报纸的大篇幅报道,也不满足于只做报纸和新媒体的单纯加法,而是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用新技术让报纸“动”起来,用创新让报纸“活”起来,做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的时政报道,奏响全国两会主流舆论强音。

    铁军出征,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为了更好地报道全国两会,广州日报挑选百余名精兵强将,成立九大全媒体战队,共同组成了广州日报“中央厨房”、北京采访中心、派驻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基地等三大采编中心。引领融媒时代的技术革新,集合运用多项先进传播技术——这一创新做法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的称赞。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7日,广州日报共推出两会报道版面140个、报道近400篇、100余万字;截至3月15日,广州日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客户端、手机报,广州参考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广州日报大洋网、广报汇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共计发布文图、视频、H5超过4500条,总阅读量近2亿。广州日报手机报更乘两会报道之势,用户一举突破600万。

    内容主线:牢记总书记嘱托 将南粤大地“家事”与国事相连

    在两会报道中,广州日报把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报道中,继续秉承“48字方针”要求,以“懂中国、知广东、扣主题、接地气、铸铁军”作为整个报道的落脚点。

    讲好中国故事,关键是如何讲。在呈现上,广州日报对纸媒端进行版式创新,通过对导读版、头版等重点版面进行精心编排设计,配以评论员文章,更大气、更精彩地呈现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行程和重要讲话内容。同时,紧密结合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点策划推出了《牢记总书记嘱托?撸袖加油干 广东新实践》专栏,既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又展现广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实践。

    例如,3月5日和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表了重要讲话。9日,我们就推出了《供给侧“过电” 亩产4500万元》,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通过番禺电缆集团的鲜活例子,展现了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之后,又在3月10日推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广东经验”获点赞》,展现广东省在改革中的亮点,报道连续性强且落地及时。

    又如,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广州日报立即前后方联动,以“街坊两会”的形式,上至广东省扶贫经验,下至佛山、江门、清远、云浮以及粤东西北山区的扶贫情况,全方位、多视角采写,并以建设性的言论阐述广东在精准扶贫上的“针”功夫,报道见报后社会反响热烈。

    报道形式:坚持深度报道创新呈现

    广州日报坚持对两会内容进行深度解读,为了更好地呈现海量、专业的时政信息,以创新的呈现形式,引导舆论热点。

    在版面安排上,精心设计了丰富的栏目,包括《大会堂》《广东团》《热话题》《部长道》《在现场》《高端访谈》《京穗连线》《履职五年》《街坊两会》《北京观察》,还有今年增设的《政府工作报告》《三人行》《直播间》等,将专业性强的时政新闻分类别、多角度地进行呈现,形成丰富的层次感,更利于读者用户的“悦”读。

    在操作手法上,筛选出两会中的热点专题,进行立体多维度的解读:将“高大上”的议题化作“接地气”的实践,或采取前后方联动的方式,京穗连线,粤味十足;或采用图、表、数据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呈现,深入浅出,贴近性强,牢牢把握住了两会期间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为了让市民真正读懂报告,抹平专业性不足造成的阅读障碍,广州日报采取前后方联动的方式,立体式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在新媒体端,通过整理、精选最有价值的直播、视频、文字内容,第一时间将受众最关心的内容传播出去。

    专家访谈组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宏观经济研究专家张立群做客 “全国两会会客厅”,现场持续一个半小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并发布在“广州参考”客户端、大洋网等新媒体平台上。同时,专家解读的精华内容也形成文字稿件,发表在次日的广州日报上。

    广州日报用多达12个的版面,以简洁明快的图表、数据、图片等形式,抓住报告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呈现,同时配有多篇精彩到位的评论员文章。从解读报告、报告新热点、专家揭秘报告编写背后,再到报告中给广东送来的政策礼包,如减税降费、医疗改革、粤港澳大湾区……有针对性地一一进行前后方联动报道,还有广东代表团对报告的反响,细致入微又很有黏性地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了政府工作报告,让人眼前一亮。

    具体到某一热点话题,这种思路也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年底前将取消长途费和漫游费。广州日报前方报道组反应迅速,一方面联系工信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部门和专家,另一方面采访了来自广东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覃春辉、张育彪等,通过他们自己算账,用“体验式”来讲述取消收费后对用户的影响,极大地拉近了受众与两会的距离,针对本地的实际,于3月7日推出了题为《用户:希望流量也别漫游了》的报道,此稿成为两会期间同类报道中网络转载率最高的报道之一。

    传播创新:央媒党媒联动生产,八项新技术打造融媒时代视听盛宴 

    如何运用融媒体新技术,“烹制”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新闻大餐,使2017年的两会报道精彩纷呈?广州日报通过创新融媒体团队机制、引入高科技“神器”助阵等,做出了自己的探索,被新华社称为全国两会的一道炫目风景线。

    新媒体编辑前移,入驻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今年,与央媒、党媒的新媒体联动协作是广州日报全国两会融媒体传播的一大特色。首次派出新媒体编辑小组前移到北京,入驻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广州日报与人民日报全媒体团队以及来自各地的入驻媒体一起进行协同生产。短短几天之内,为用户生产出一系列好玩、酷炫又创意十足的融媒体产品,将地道“粤菜”奉献给广大网友和粉丝。例如,广州日报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首次联合其他5家媒体,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取消长途漫游民生热点,协同创作,并担纲制作完成互动H5产品《您又有6位亲友来电》,让手机用户可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大姑八大姨”用方言通话,趣味性十足,多家新闻客户端同时推送,一夜刷爆朋友圈,首日点击量就超过200万次,是一次协同生产的经典案例。

    打破单一报道模式,多手段、多渠道广泛传播

    从呈现效果看,广州日报?广州参考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打破单一报道方式,综合运用直播新闻、互动新闻、个性化新闻、机器人新闻、可视化新闻、动新闻、听新闻和大数据新闻八种新技术,大大丰富产品形态,形成强大传播合力。

    如两会前夕,推出互动新闻产品H5《我给两会提建议》,邀请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黄细花、冼润霞以及全国政协委员朱征夫、李崴、许钦松等共同参与,创建沟通平台,让代表委员听到市民最真实的心声。会中,广州参考又推出炫酷H5《跟着代表委员看两会》,中间穿插代表委员赴京视频,让用户身临其境,产生“我在两会现场”的感觉。

    今年的两会全媒体战队中还有两位特别新兵——机器人“阿同”和“阿乐”,合起来就是“同乐”,是广州日报社所在的位置——广州市同乐路。以理性思维见长、擅长数据分析的“阿同”在两会前已接受半个月的特训,“阅读”了过去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以及“两高”工作报告,做足了知识储备。

    政协大会开幕当天,“阿同”大显身手,瞬间就梳理完了政协工作报告,发现“发展”和“建设”连续4年排在热词榜前列。就此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写出了政府工作报告热词分析、外交部部长记者会热点问题分析等多篇报道,让新闻生产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而互动机器人“阿乐”则负责在两会期间与读者进行问答互动,在广州参考微信公众号上和广大粉丝一见面,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与“阿乐”互动的粉丝一时间挤爆平台。除了答疑解惑,“阿乐”还有卖萌和撒娇的一面,掀起了朋友圈的转发热潮。

    此外,广州日报还首次采用AR技术,制作了一系列AR新闻,如《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希望联系她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传声筒”越来越多》、《政府工作报告》及两会会客厅专家访谈等,读者在看到报纸新闻的同时,还能通过手机扫描图片收看相关新闻的视频,真正实现报网互动,让报纸“活”起来,让新闻“动”起来,让两会报道更加生动。

    两会期间,广州日报还在城市媒体中率先通过海外社交平台传播两会好声音。在Twitter上开通账号“I Love GZ”,成为全国首家开通Twitter账号的城市媒体,使用英文、普通话、粤语三种形式,以全媒体形态推送两会重要新闻,向世界发出两会好声音。

    创新策划机制,让团队融合活力迸发

    在一系列爆款新闻产品的背后,是各业务部门、各端口团队进行融媒体报道常态化的策划机制,而不仅仅是依靠编辑部、记者团队或视觉团队“单打独斗”的力量完成。可见,要策划优质的“刷屏”融媒体产品,从新闻制作团队和策划流程开始就应该呈现出融合色彩,这也成为生产融媒体精品的机制保障。

    为改变以往普遍的传统报道与新媒体报道各自为战的模式,今年报社提前组建全媒体团队,经过数月的培训,打造两会报道的铁军。

    与往年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赴京后,全体前线团队成员除了与以往一样,找热点、约访谈、反复查阅资料磋商提纲外,在融媒体呈现方面加大力度,实现了以中央编辑部作为指挥中枢,前线全媒体记者采集素材,内容和视觉团队加工生成,多渠道发布传播的流程。

    为了适应新流程,记者在采访中,手持视频装备、直播设备等各种新器材,边记、边录、边拍,以最快的速度撰写新媒体稿件,并与后方团队联动、研讨,晚上还会根据当日的情况互相交流、总结经验、查找漏洞。

    以广州日报推出的“AR新闻”为例,认准报纸上的AR标志,扫一扫照片,即刻播放视频,让报纸动起来……这些可视化的产品,均由中央编辑部提前策划,再布置前方全媒体记者合作采访拍摄剪辑完成,由内容和视觉团队进行包装、呈现、推送。

    而针对适合“直播”的内容,中央编辑部也会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记者凌晨2时赶赴人民大会堂等候参加总理记者会,广州日报各客户端都进行了图+文+小视频的直播。前方记者彻夜未眠排队,身在广州的夜班编辑同样通宵达旦,接力直播前方记者排队进场景象。由前方记者拍摄、后方编辑剪辑的一段人民大会堂前记者彻夜排队延时摄影,反映出两会采访的艰辛,反响极佳。

    (作者林朝晖系广州日报总编辑助理,申卉系政文新闻中心记者,李传智系珠三角新闻中心记者)

    责任编辑:冷  梅

主流媒体举旗引领的范式选择
平媒到融媒:让两会新闻“动”起来
生产优质内容 突出四个维度
都市类媒体的新闻表达之变
以“问”的犀利倒逼“责”的落实
地方新闻网站做好新闻客户端的“微创新”
四力助推老工业基地城市党报振兴